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生命化教育?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曾给教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生命是教育的原点,生命化教育观是最大的教育观,而“润泽生命”应是学校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建设高质量学校教育考验着每一位中小学校长的领导力水平。校长领导力需要在事上磨砺,可以从“立”“利”“砺”“礼”四个维度出发,在修炼自我、赋能师生、发展学校中得以彰显和提升。一是通过“立”规明矩,掌好学校高质量发展之舵;二是通过借“利”前行,拓展学校转型升级之路;三是通过“砺”行致远,激活师生成长发展之力;四是以“礼”化人,培育润泽生命的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3.
黄克剑先生认为教育有三个维度:授受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生命化教育”课题实验提出的目标就是“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缔造名校、成就未来”.这是我们的一个价值取向.从实践层面而言,我强调的第一点是民间立场,民间立场就是用自己的生命来理解这个世界,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完整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构建学校文化,作为一种学校管理的价值取向,其基本理念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实现师生生命的“自由成长”、“智慧成长”。笔者以为学校文化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是一种精神的铸造,一种对师生当下生活的引领,一种润泽生命的智慧。它应当是师生同心、同行、同乐,共同合作起来共同成长的一种天地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创办于1992年的海门市东洲小学从办学之日起,就以“追求卓越”为学校精神,以“让我们的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全面而具个性的发展”为教育理念,致力于建设有文化有智慧有信念的“新生活学校”。“新生活学校”有一幅美好蓝图:每一个师生热爱阅读;每一个师生热爱运动:每一个师生热爱艺术;每一个师生热爱实践;每一个师生热爱生命。追寻着这样的教育理想,我们在新生活教育的大道上一路前行。  相似文献   

6.
简论学校教育中的生命关怀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教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人们却遮蔽了这种本原性的需求 ,而把教育的目的异化为知识、技能 ,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教育固然传授知识 ,但知识只具有工具价值 ,教育的目的在于用知识启迪智慧 ,将智慧融入生命 ,最终提升生命的意义。“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 ,即使再多 ,也只是外在的牵累 ;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其间 ,那或可动人的智慧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莹照。”① 所以 ,点化和润泽生命乃教育之核心。一、学校教育应关注完整的生命人是一个双重生命的存在 ,既具有自然生命 ,又具有超自然的价值生命 ,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  相似文献   

7.
我国学者黄克剑先生把教育的使命归结为三个相贯通的层次: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并指出,“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多,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其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萤照。”可见,点化和润泽生命乃教育之核心,教育之根本。如何点化和润泽生命呢?  相似文献   

8.
教育应当充满诗意,把学生带到一个宽容、刚健的人文地带;教育应当充满机智,把学生心中的智慧和自信唤醒:教育应当充满激情,以永远年轻的心跳把生命的未来点亮…… 从美育着力引动素质教育.丰厚生命行走的力量。寻找学生、教师、学校联动发展与美育的内在机理,将“和谐、求美”的办学理念融入教学全程和学生生活领域,展开“儿童生活美育”、“学科教学审美化”、“美育校本课程”、“尚美教师文化建设”等一系列学校美育的研究实践…… 美育先行、导引及其柔性光辉润泽,开启素质教育之门及其纵深图景,开启生命潜能、生命个性及其幸福美景.开启美育学校特色及其个性化发展走势……成华小学十余年潜心、虔诚而智慧的美育探索,找到了一条优化生命成长的素质教育新路线。[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场“以生命的名义”展开的大营救和“以爱的名义”展开的大援助立刻同时进行。“大义”、“大爱”在灾区学校弥漫、升华,润泽了每一个中小学生的心灵.众多灾区学校因势利导,推行感恩教育。一年多来,灾区学校感恩教育持续开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在灾难过去的一年多的时日里,我们有必要对这场大灾之后、大爱之下的感恩教育进行及时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10.
《教育科学论坛》2010,(2):62-65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场“以生命的名义”展开的大营救和“以爱的名义”展开的大援助立刻同时进行。“大义”、“大爱”在灾区学校弥漫、升华,润泽了每一个中小学生的心灵.众多灾区学校因势利导,推行感恩教育。一年多来,灾区学校感恩教育持续开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在灾难过去的一年多的时日里,我们有必要对这场大灾之后、大爱之下的感恩教育进行及时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11.
烟台三中作为山东省首批规范化学校,近年来大力倡导“阳光德育”,“让德育过程像阳光普照大地一样润泽每一个学生,观照每一个生命,让德育效果达到使每一个学生更阳光,更自信”。学校尊重学生生命本源的要求,承认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个性化德育意识,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事业;生命成就教育,教育润泽生命。东营市育才学校坚持聚焦"差异教育"研究与实践,坚守教育之道,努力追求教育本真,通过抓住"差异教学"这一牛鼻子,聚力主攻并突破课堂高地,带动了学校的管理创新、校本研训、差异教学、校本课程开发、家校社"一体化"、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等项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参考》2013,(16):I0003-I0003
山东省荣成市幸福街小学始建于1990年,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多年来,学校秉承“为师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教师实现专业的发展,学校提升教育的品质”为总目标,凸显六大重点:营建“精美雅致、温馨和谐”的幸福校园,彰显“赏识互助、润泽生命”的幸福文化,争做“身正学高、敬业乐教”的幸福教师。打造“教学相长、自主合作”的幸福课堂,实施“张扬个性、才艺双全”的幸福课程,培养“仁爱谦和、智慧阳光”的幸福学子,唱晌幸福教育的品牌之歌。  相似文献   

14.
《上海教育》2012,(7):49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前身是长白二村小学。学校现有1207位学生,107位教职员工。学校聚焦"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善良培育善良,以智慧启发智慧,以生命润泽生命,确立了学校的育人目标:培养有健康  相似文献   

15.
胡小芳 《甘肃教育》2021,(4):190-191
家庭教育研究专家张文质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说:“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但是,反观当下,很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恰恰与此相反,都将一个“快”字演绎得活灵活现。其实,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是一种智慧点燃另一种智慧。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真正关爱学生,需要智慧,需要时间,需要静待花开。  相似文献   

16.
《人民教育》2015,(3):4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第一实验小学创办于1952年。学校始终本着"成全人"、"发展人"的大教育观,在"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缔造名校、成就未来"办学目标的指引下,视教育的过程为每一个生命焕发价值的过程,把每一个孩子都看作一笔巨大的、等待挖掘的宝藏,把学校当作孩子们播种理想、追逐梦想的实验田。学校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以科研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21世纪大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专业技术出众的人才,更应培养精神生命健全的人,也就是说,大学教育应担负起“接受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的使命,可见生命教育是大学教育应有之义,他在大学生精神成人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生命教育理应成为21C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活力教育旨在强调发展师生的潜在创造力,充分开发师生生命活力,实现师生自主发展,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幸福者和幸福创造者的教育.因此,活力教育需要幸福校园,幸福校园更加呼唤活力教育.“经营活力教育,创建幸福学校”有两条主线:一是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不仅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还给孩子一个幸福人生.二是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  相似文献   

19.
核心提炼:教育应当充满诗意,把学生带到一个宽容、刚健的人文地带;教育应当充满机智,把学生心中的智慧和自信唤醒;教育应当充满激情,以永远年轻的心跳把生命的未来点亮……从美育着力引动素质教育,丰厚生命行走的力量。寻找学生、教师、学校联动发展与美育的内在机理,将“和谐、求美”的办学理念融入教学全程和学生生活领域,展开“儿童生活美育”、“学科教学审美化”、“美育校本课程”、“尚美教师文化建设”等一系列学校美育的研究实践……美育先行、导引及其柔性光辉润泽,开启素质教育之门及其纵深图景,开启生命潜能、生命个性及其幸福美景,开启美育学校特色及其个性化发展走势……成华小学十余年潜心、虔诚而智慧的美育探索,找到了一条优化生命成长的素质教育新路线。  相似文献   

20.
《浙江教学研究》2009,(6):F0002-F0002
龙游县桥下小学坐落于龙游县城东侧,是一所创办于民国初年,具有百年文化底蕴的县直属小学。学校以“立足生态、促进生成、润泽生命”为教育理念,积极推行“以创建平台为抓手、运作活动为载体、促进发展为根本”的办学方略,共同实践“精致、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着力挖掘学校教育内涵,学校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人文化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