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述了汉语中词、短语和短语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文信息处理中的汉语人名的标注问题以及相关的"专名+通名"式短语词的标注问题,提出了汉语人名的标注方法.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汉语自动切词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Eckman的"标记差异假说"为母语迁移对目的语习得所产生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方式。在人名转喻习得的过程中,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常常感到吃力,原因在于英语转喻人名是标记性的,而对应的汉语表达是无标记的。人名转喻背后文化的巨大差异是导致汉语对学习者人名转喻习得产生负迁移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文章先是对张家山汉简《奏谳书》中的人名作一穷尽性的梳理统计,然后重点总结分析这些人名的特点,主要有:有名无姓、单音节人名占绝对优势、男性人名占绝大多数、有不少非常见人名、有重名、有天干人名、有数字人名。通过这种分析研究,以期能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汉语汉字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汉语对外国人名、地名的翻译,一般采用音译。由于汉语本身的特殊性,其音译只能借助汉字,因此汉语人名、地名音译词的“义溢出”现象不可避免。本文就这一有趣现象的三个方面即人名中的姓名义溢出、人名中的性别义溢出及人名、地名中的褒贬义溢出分别作了探讨,并简要分析了拼音文字之间的音译和西方语言与汉语之间的音译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汉语人名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备受人们重视的姓名是语言文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名用字表》的研制工作又将汉语人名研究推向了高潮。汉语人名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研究范式上的局限以及研究领域和方法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文信息处理的角度来谈汉语人名的标注与拼写问题,也就是把汉语人名的标注与拼写这二者结合起来考虑,而不只是简单地谈汉语人名的词性标注或汉语人名的拼写.下面先谈汉语人名的标注问题,然后谈汉语人名的拼写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名翻译一直是文学翻译中的焦点和难点。目前,学界对文学作品中人名翻译的讨论多集中在翻译方法、策略等的描述上,而对于所选翻译方式背后原因的探讨仍阙如,对人名翻译的研究仍缺乏系统性。以《海上花列传》(以下简称为《海上花》)英译本为引,结合古典以及近现代文学作品中人名翻译策略,对文学作品中人名翻译体系以及原因进行探讨,以期对文学作品人名翻译体系构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正>1996年,我上大一。《现代汉语》的卢卓群老师在期末考试的试卷上出了一个题目,我现在还记忆犹新。题目是这样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作为人名的诸葛亮可以用"一个"来修饰,而同样是人名的"万元洪"却不能用"一个"来修饰?这个题目,我们都不会做,当时也没有深究。后来,工作状态中,渐渐把这事忘掉了。直到最近,我翻开杨伯峻的《中国文法语文通解》,才对这个问题豁然开朗。原来,名词共分为六种:独有名词、公共名词、集合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汉语中词、短语和短语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信息处理中的汉语人名的标注问题以及相关的“专名 通名”式短语词的标注问题,提出了汉语人名的标注方法。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汉语自动切词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章亚 《教师》2009,(12)
本文分析了中英文学作品中人名的来源及含义,并且从音译、意译和音译意译相结合三个方面着手,用事例阐述了人名互译的原则.因此,研究文学作品中的人名时文学创作、文学翻译、文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界长期并存有“妇女社会学”、“女性社会学”、“女性主义社会学”等多种学科名称,且在使用与表达上混乱不清,严重阻碍了本土学科的建构与发展,因此,文章以“中国女性社会学”的学科化建构历程为主要线索,对此类学科名称的由来及发展进行阐述,分析导致学科名称使用混乱的原因,并针对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命名与学科建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商标法》关于"第二含义"商标的保护过于简单和原则,特别是法条对通用名称和描述性名称未作区分保护,司法实践中缺乏界定的实施细则。借鉴美国和欧盟等著名判例对"第二含义"认定的考量因素及我国的司法实践,对商标"第二含义"的界定首先应采用语义解释方法,并确立"完全禁止性"等六个判定原则。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是中国的四大经典名著之一,它是我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文学史上也是一部杰作。虽然对于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甚多,但是针对其翻译的研究还是不多,尤其是研究《西游记》翻译的就更少了。本文以詹纳尔的《西游记》英文版本为例,探讨了在翻译伦理的视角下其中人物名字及称谓的翻译得失。  相似文献   

15.
“名从主人”是确定地名字形、字音的一个基本原则.有些地名字形稳定,但读音特殊,如甘肃省“宕昌县”的“宕”字读“tan”音,在词典中能否吸收?笔者认为,乡镇以上地名的“异读”应作为“又音”收入词典,村名的“异读”则不宜收入,可收入《地名录》或地方志中.  相似文献   

16.
人名是称谓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一般而言,人名包含两部分,即姓和名,它的组合方式有“姓+名”(如中国人的姓名)或“名+姓”(如英国人的姓名)。但缅甸人的人名既不同中国人的人名,也不同英国人的人名。因为缅甸人没有姓只有名字。主要通过缅甸人人名命名的文化规律、取名的文化观念以及人名的使用上来论述缅甸人的名字与缅甸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古典辞书《本草和名》成书于平安初期的延喜年间,是在中国唐代苏敬纂写的《新修本草》基础上,附注了异名、出典及其和名、产地。本书因首次记录了大量本草药物的日语名称("和训")而备受重视。本文通过考察这些和训与上代语的关系、标记和训的万叶假名的特点及和训和汉字的结合关系等来分析《本草和名》的和训特点。这些和训不仅体现了《本草和名》所在时代的特色,也体现出它作为药物辞书的独有特色。  相似文献   

18.
任何事物都处于不停变化的时空中,因此对其中任一具体事物进行界定都并非易事,词典释义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或多或少的模糊性。文章通过28个水果名在《牛津简明英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词典》里的释义不同,指出《现代汉语词典》水果名释义模糊性的一些表现和可能的原因。并提出了建议,期望与《现代汉语词典》编者商榷。  相似文献   

19.
名字,是人的一个代码,是说明"我"与"你"是不同个体的一个名称,是一个符号,是一个标签。名字是人在出生后被赋予的,即"取名字",因此,名字本身与"我"这个个体的命运是没有关系的,但是由于名字中存在着许多暗示,人们会将名字与"我"的时代、家乡、环境、出生、成长、前途乃至命运联系在一起。文章主要对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人"取名字"中暗示的部分进行回顾和梳理,分析中国人"取名字"的变化,正确和理性地看待名字的作用,遏制通过名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唯心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三代以还,我国就有统一名号、制定语文标准的传统。至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名号变乱,孔子循名责实于前,墨子取实予名于后,引发了诸子旷日持久的名实之辨。荀子后出,折中儒墨,综合百家,顺应时势,提出“制名以指实”、“循旧作新”、“约定俗成”正名主张,将名学纳入礼学的范畴,成为其帝王之学的有机构成,并对此后中国社会的语文规范发生了久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