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建国 《新闻大学》2006,14(1):34-42
清末民初,北京报界同人在致力于报业发展的同时,多次尝试以同业组织的形式,联络同仁,沟通域外,以共同抵制报律、争取言论自由、维护报界公益,表明报人职业意识与职业认同感的日益强化。借此可深入把握近代中国新闻职业意识的流变趋向,从团体的角度观测中国新闻职业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成舍我的“两个效益”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舍我是我国新闻史上杰出的报人、报业经营家、中国报业托拉斯的先行者。他一生致力于新闻事业,成立了“世界报系”,创办了《民生报》、《立报》,创建了新闻学校。他的新闻从业生涯集业务工作者和报业经营者于一身,这一双重身份使其新闻思想集中体现为报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博弈。  相似文献   

3.
王韬,作为中国早期维新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国近代报业的开拓者,有着"中国报业之父"的美誉。他在长期办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形成其特有的新闻思想。我国新闻事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得益于王韬所建立的新闻思想以及他所开创的报刊政论文体。本文以《循环日报》为例,从报刊性能、办报宗旨以及报刊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探析他的新闻思想,探索其新闻思想给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史量才(1880~1934)是我国新闻史上著名的报业企业家,人们称之为"新闻巨子"、"报业泰斗"。1912年,他接办1872年在上海创刊,但到民国初年已每况愈下、连年亏损、发行量仅有7000余份的《申报》以后,对办报思想、报纸内容、出版发行、广告经营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把一张崭新的《申报》呈现在读者面前,开创了《申报》的"黄金时代"。在  相似文献   

5.
史量才(1880--1934)是我国新闻史上著名的报业企业家,人们称之为“新闻巨子”、“报业泰斗”。1912年,他接办1872年在上海创刊,但到民国初年已每况愈下、连年亏损、发行量仅有7000余份的《申报》以后,对办报思想、报纸内容、出版发行、广告经营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把一张崭新的《申报》呈现在读者面前,开创了《申报》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也是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经过萌芽期之后的报业高峰期,报人的职业自觉意识增强,报界同仁开始倡导组建团体,形成一种强有力的集体表达方式。这一时期出现的新闻团体,是将报刊、报人、报案有机结合起来的组织存在和历史存在,彰显出自身的特点和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唐芬 《东南传播》2011,(5):120-121
成舍我作为一个民间报人,以他的“世界报系”、《民生报》、《立报》等的成功创办为世人熟知。他的梦想就是要在中国推行报业托拉斯,成为中国的新闻巨头,为此,他锲而不舍地进行着办报实践。虽然他的梦最终破灭了,但他的办报经验仍在给中国报业的发展提供着有益的借鉴。本文拟从成舍我的办报实践出发,分析其报业托拉斯构想中的可行性策略,给当代晚报都市报在新闻业务与经营管理上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李文海同志的《守望报业》一书,即将出版。此书是继他的《新闻的思考》、《晚报的探索》、《新闻新悟》三书之后的第四本文集式的著作。我为他在研究新闻这块园地辛勤耕耘,又迈出新的一步,赢得新的收获,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9.
1990年7月23日,我国老一代著名新闻工作者张友鸾同志以86岁高龄在南京逝世。7月31日新华社发出消息,概述其新闻工作经历:“早年曾为邵飘萍所办的《京报》主编《文学周刊》,担任过《世界日报》总编辑;1927年,受李大钊同志委派,任《国民晚报》社长。他先后参加了南京《民生报》、《新民报》、上海《立报》等民营报纸的创刊工作。抗战期间,他在重庆《新民报》历任主笔等职。抗战胜利后,他重返南京自办《南京人报》,不遗余力地呼吁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报纸,都相继刊出了新华社上述消息。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等九家报纸,也刊出了中国新闻社7月28日的有关报道。张友鸾同志从20年代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在旧中国报坛驰骋了30年,有丰富的编采和报业管理经验,被誉为报业全才。他对我国报业发展,特别对四开小型报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新闻工作经历,可供研究旧中国民营报历史参考;他的新闻工作经验,诸如版面的设计,标题的拟定等等,都值得后人借鉴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南京出现职业“新闻线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扬子晚报》报道:一种以专门提供新闻线索获取酬金为谋生手段的职业“新闻线人”,最近在南京悄然出现。在南京报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各家报社都开始了有偿征集新闻线索,“新闻线人”也就因此应运而生。南京出现职业“新闻线人”  相似文献   

11.
我代表解放军报社全体同仁,向《新闻战线》创刊5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正如人民日报是全国报业的领军者一样,《新闻战线》也是全国新闻学刊的"领头羊"。我们从来都以能够在《新闻战线》上发表文章为荣,每当军报有同志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就为他感到高兴,因为他也为军报争了光。  相似文献   

12.
新记《大公报》的主编张季鸾在他的办报生涯中,撰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和政论时评,提出了许多新闻理念及思想主张。张季鸾前期(1926—1939)新闻思想的基本立场是对报刊独立性的认识,他提出报纸应该独立于政治力量与经济力量;他的新闻思想的核心是新闻自由,他对新闻自由的认识隐含了他的报刊功能观;另外,他还从报馆属性、新闻业务、报人职业规范等多方面进行了职业化报刊的实践。总之,张季鸾前期的新闻思想是一种以独立、自由、职业化为核心的现代报刊理念,然而,他的现代报刊理念中也蕴藏着他作为一位知识分子文人的传统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他的新闻思想呈现出一定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本质上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社会环境所决  相似文献   

13.
安岗是中国现当代新闻史上杰出的新闻家。从抗战时期在太行根据地创办《胜利报》开始,在长达数十年中,他办报纸,搞采访,办新闻教育,对媒体运行规律有着深刻的体悟和把握,形成了鲜明的媒体经营意识。他的这种意识,贯穿他的整个新闻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安岗关于媒体的市场经营意识,是我们理解和把握其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活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4.
范敬宜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更是一位富有改革意识的新闻思想家。他对我国新闻学的重要贡献,在于最早提出经济报道三贴近的观点;阐述了党报宣传艺术的内涵,身体力行地推进新闻业务改革,并将新闻扩展到新闻文化的广阔天地;他还在办报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实践中体现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一部记述一百多年间湖北报业大事的《湖北省报业志》最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采用条目体,分概述、大事记、报纸名录、人物和新闻团体,记载了湖北境内自1866年第一张报纸诞生至1990年间的报业大事,1400余家报纸名录和300多位著名报人.全书62万字,黑白图片130幅,彩色照片59幅,大32开本,精装护封.《湖北报业志》是由湖北日报社联合全省各报社编纂的报纸专业志书,是湖北报业的重要文献,对研究湖北报业史及研究湖北近代现代政治思想史、经济发展史都有重要的参考价  相似文献   

16.
胡焱  王理 《青年记者》2012,(17):74-75
职业主义理念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新闻传播领域,并形成了一套阐释新闻业职业理念和特征的“新闻职业主义”的专业话语.我国民国初期新闻事业逐渐发展起来,职业化进程也开始起步.但是由于民初报业的独立性脆弱,报人的客观性原则出现一定程度偏离,新闻团体的内聚力不强等因素,致使民初新闻事业虽出现职业化倾向,但较之西方的新闻职业化运作机制而言,远不够成熟.  相似文献   

17.
《新闻爱好者》2011,(6):161
常法武,男,1951年生,河南省汝州市人,现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主席,河南省新闻摄影学会主席,多次担任中国新闻奖评委。20世纪70年代,他开始从事新闻摄影活动,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半月谈》、《河南日报》等报刊发表新闻摄影作品数百幅,多次参加省内  相似文献   

18.
《新闻传播》编辑部第三届理事会,于3月18日在哈尔滨召开。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贾宏图出席了会议。 来自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黑龙江电视台、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哈尔滨电视台、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农垦日报》、《黑龙江林业报》、齐齐哈尔日报报业集团、大庆日报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19.
普利策是美国19世纪报业的先驱者和新闻教育的奠基者,对美国新闻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精于管理、勇于创新,主办的《纽约世界报》标志着美国廉价报纸取代政党报纸的新式新闻事业的开端。他凭借着独特的报业经营管理理念进行报业实践。开创了崭新的“办报作为一种重要事业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路鹏程 《新闻大学》2020,(1):53-71,126,127
民国时期的中外记者在新闻专业层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协同采写新闻报道、共同抗争新闻审查、合力创办新闻教育、互助共建新闻职业团体,但是当他们在关涉国家民族利益的新闻议题上发生分歧和矛盾时,中外记者则都会强调民族主义至上,并就此展开尖锐的争论和激烈的博弈。中外记者的合作与竞争生动而深刻地反映出,中国报业在融入全球新闻传播过程中艰难地协调着专业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