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随着运动训练的全面化转向专项化、个性化的训练理论创新发展趋势及早期专项化训练理论的确立,专项训练的涵义发生了改变,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提高不仅体现在比赛中生理的适应能力,并且还体现在比赛外在环境的应变能力,即心理适应能力。而模拟训练同时具备以上功能,在特定时间内具有专项训练的性质,是连接“专项训练”与“以赛代练”训练法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跳水早期专项化训练一直被各省所重视,它对于跳水后备力量的培养、推动跳水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一些学者认为“过早进行早期专项化训练是运动寿命缩短、伤病增多的主要原因,同时还会对少儿身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并且会造成跳水运动员文化水平过低”;另一部分学者则对早期专项化训练进行了肯定,但对于开始跳水早期专项化的年龄、手段等问题有所疑惑。  相似文献   

3.
运动训练系统化和科学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根据不同专项的特点和人体生理发育的规律,在运动员成长的不同时期合理地设计和实施不同的训练内容。训练实践证明,这种贯穿多年的系统和科学的训练,是获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前提与保证。然而,我国柔道运动的训练至今仍然缺乏长期的系统性安排,未能处理好“一般能力”和“专项能力”的发展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在运动员的基础和初级训练阶段,过早地运用成年选手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专项训练的比例和强度过大,造成了运动员的“早期专项化”,从而造成了许多教练员否定了在运动员早期发展专项化训练,但是,在运动员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女子竞技体操早期专项化训练导入,运用调查、分析等方法阐明了体操早期专项化训练的意义;对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年龄、手段及与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对早期专项化训练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各项运动其专项训练的年龄都有所提前,尤其是像"滑雪"这样的高难度项目。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做法由于种种原因在训练实践中是存在的。少儿滑雪运动员实行早期专项化训练,不仅会导致他们过早的离开了运动场,而且也不能达到本人能够达到的最好成绩。本文主要指出少儿滑雪运动员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弊端,为今后少儿滑雪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视角探讨"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可行性,找出制约少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进一步攀登体育高峰的原因所在,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当前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定义,运用现状及存在的争议,认为:早期专项化训练是当代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的体现,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尽管在训练中存在着诸如"早期专一化"、"早期成人化"和"早期职业化"的误区,但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容否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早期专项化训练具体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体操早期专项化训练对于体操后备力量的培养、体操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一些学者认为“过早进行专项化训练是运动寿命缩短、伤病增多的主要原因,同时还会影响少儿身体发育,且会造成体操运动员文化水平过低。因此,本文就男子体操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年龄、手段等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为广大教练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关于早期专项训练若干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早期专项化训练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对早期专项化训练的项目、范围和年龄界限进行了重新认识;讨论了早期专项化训练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手段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运动训练过程中训练理念的意义以及六对训练理念的本质和要求进行了甄别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专项化训练过程中,要提倡与运动员水平相适应的早期专项化,反对早期成人化;提倡高度专项化,反对全面专项化;在一定条件下提倡负荷专项化,避免专项负荷大量化;重视运动训练的全面化,更要重视训练的整体化.运动训练要在技术规范化的基础上发展个体化特点;在遵循训练原则的基础上,强化指标量化调控.  相似文献   

10.
儿 童早期专项化训练必须科学地按照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去安排训练 ,注意避免以下问题 :( 1 )“早衰”在运动队经常会遇到一些运动员在儿童少年时期专项成绩很好 ,但到青年、成年后运动成绩却很难再进一步提高 ,这就是运动员“早衰”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在儿童期专项训练中 ,过多追求专项 ,专项技术练得太多 ,而忽视了儿童少年时期要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以素质来带动专项成绩提高的特点。另外 ,训练安排不当 ,训练强度过大、参加比赛过多、营养搭配不合理 ,导致各种伤病的发生 ,也是引起“早衰”的重要原因。运动员发生“早衰”的结果 ,导致运…  相似文献   

11.
通过逻辑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结合体育舞蹈的专项特点以及生理特点,研究分析体育舞蹈技术特征及专项力量训练方法。从体育舞蹈的控制技术、旋转技术、律动技术、扭摆技术、弹动技术和摆荡技术等方面及专项力量训练的静力性力量训练、速度力量训练、力量耐力训练和相对力量训练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目的是使舞者认识到专项力量的训练对于专项技术与专项体能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中可以将体育舞蹈运动技术特点与专项力量训练相结合并制定出符合舞者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体育舞蹈不同舞种的技术特点,提高专项技能与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针对当前存在的“早期专项化”、“拔苗助长”等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问题,通过回顾成材率较高的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投掷组的训练,分析了黄志红、徐德妹、谢建华、戚莲芳、付丽敏、董晓红、李荣祥七位国际运动健将或运动健将(以后称“7T”)的少年期训练情况,从训练原则在实践中运用着手,探讨了“7T”在体校期间的训练指导思想,尤其是对系统不间断、全面与专项相结合、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这三个训练原则在“7T”少年期训练中的运用展开了讨论,并试图归纳、升华到理论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林样芸 《精武》2012,(30):5-6,8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运动训练环境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更符合运动训练本质特点即人类特殊活动属性的造对训练自然环境、运动训练人工环境、运动训练社会环境分别对被训练主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以社会转型期作为特定的时段,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规格分析了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指出高等体育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主张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应以社会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用开放的大教育观来指导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  相似文献   

15.
运动训练“节律交替理论”的基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目前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争议,训练与比赛脱节的现实,赛前竞技状态调控较为困难等情况,为发挥运动训练理论对实践的先导作用,提出了运动训练“节律交替理论”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包含“生物节律”、“训练节律”和“目标节律”三个基本阶律,运动训练的基本过程为“训练—比赛”的交替循环发展,竞技能力提高与节律调整的互动前行伴随着运动训练、比赛的全过程,“训练—比赛”交替和能力提高与节律调整互动是一个有机整体,训练活动与训练主体是整个运动训练系统最为能动的因素,运动训练中要把握好运动训练基本思想、专项特点与比赛需要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北省57所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配备及工作量、教师结构现状、职后培训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94.3%的教师每周课时数达8节以上;体育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中级职称的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导力量;接受培训人数少、时间短,且培训内容陈旧。因此,加强特殊体育教育的政策扶持,实行倾斜政策建立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制定各种奖励机制;建立特教体育教师科研机构;改革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尝试职前培养新模式等方法来改善特教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现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400m运动项目和青少年运动员身体发育的特殊情况,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了近些年来国内青少年400m运动员训练的手段和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青少年400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了解龙舟运动项目的特征及探讨龙舟运动训练规律,采用文献资料法以竞技体育训练学为出发点,深入分析龙舟赛竞速类项目的生理供能基础、专项技术特征、不同赛段划桨的特点、运动员体能训练特征等。研究指出:龙舟运动作为我国当前大力发展的民族体育竞技项目,训练理论亟需完善,正确理解和认识龙舟运动项目能量供应特征、技术训练特点及体能训练特征等,有利于提升我国龙舟赛竞速类项目训练科学化水平,促进龙舟竞赛项目运动成绩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举办大冬会对黑龙江省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蒋强  王平 《冰雪运动》2008,30(1):48-50
加强对黑龙江省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已成为保证黑龙江省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如何利用大冬会这一良好契机,改善黑龙江省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走访调查、文献资料调研与逻辑分析,认为2009年哈尔滨大冬会的举办将推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扩大冰雪运动影响;改善冰雪场馆的条件与数量,使基础训练得到保证;完善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提高冰雪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程度;促进各级教练员对外交流提高业务水平,推进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