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实验设计背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本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的第一节《分子》中有关分子间间隔的演示实验,采用将100mL 酒精与100 mL 水相混合来探究分子间存在着间隔。虽然能产生预期的效果,但此实验做完后,部分学生仍有以下困惑:(1)由于许多学生在使用量筒进行读数时自觉或不自觉的不良习惯容易使测量不准确,学生对所做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2.
分子间空隙演示器泉州七中(362000)吕端芳介绍一个应用于初三化学§1—4分子(原人教版)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小的演示器。方法如下:仪器:木盒一个,玻璃大针筒一支,输血用橡皮管3条,橡皮塞一个。在玻璃大针简内依次...  相似文献   

3.
气体具有可压缩性,足以证明气体分子间有空隙,这一点无可非议。但液体及固体因其不可压缩,分子间有空隙怎样证明呢?为了说明这一问题,笔者制做了验证固、液体分子间有空隙的简易装置,实验效果明显。现将此法简介如下:1.装置用品废温度计,50mL细口试剂瓶,染成红色的水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一个展示分子间隔的实验,是利用量筒将100 mL 的水和100 mL 的酒精混合后,可以观察到其总体积小于200 mL。这个实验的现象不是很明显,如果是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更难以展示给所有的学生;如果让学生自己做该实验,则会消耗大量的酒精。利用容量瓶做实验就可以弥补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分子性质演示器及实验方法.该仪器能演示初中化学中的“液体分子扩散实验”和“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实验”。  相似文献   

6.
通过形象的宏观实验模拟,让学生理解微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指导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自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模拟演示器,帮助学生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跟分子间距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的、严谨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形象的宏观实验模拟,让学生理解微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指导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自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模拟演示器,帮助学生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跟分子间距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的、严谨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8.
按人教版四年制初三化学课本第29页(图3-17)的要求进行实验,用两个200 mL量筒,先用其中一个量取100 mL的水,再用另一个量取100mL酒精,然后两者混合,发现总体积少于200mL,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酒精分子、水分子之间有间隔,从而出现上述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9.
孙玉杰 《成才之路》2009,(34):61-61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修3—3第8页“分子间作用力”一节,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微观领域的力,学生很难理解大量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样的。因而教材在这节增加了很重要的演示实验,用等体积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原来体积之和来证明分子间有空隙,两种物质混合后体积减小是由于分子重新分布;原来的分子空隙有一部分被另一种分子占据了的缘故。这个实验可使学生充分体会分子间有空隙,进而加深理解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实验的可视性,改进沪教版教材中实验的不足,笔者自制了分子间隔测试仪,它具有取材简单、制作容易等优点。笔者现将分子间隔测试仪的制作与使用简介如下,以飨同仁。一、制作材料粗、细玻璃管各1支,大、小橡皮塞各1个。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种简单的实验装置,可同时测量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和普适气体常量R。其实验曲线符合理论值,误差分析后的补偿曲线所得结果可较为精确地与理论结果吻合。该实验常温下即可进行,且精度较高。该装置可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热学问题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借助于直观的实验现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化学反应,而且巧妙的实验构思有助于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本文介绍一种分子间力的演示实验,以飨读者。一、原理本实验通过盐析使有机相从水相中分离出来。在有机溶剂和水的互溶混合溶液中,有机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微弱的相互作用(如氢键、范德华力等分子间力)。这类分子间力可以被电解质的水合作用破坏,从而使得溶液由单相变为两相,有机溶剂与水相互分离。水和乙醇之间可以形成氢键,因而可以任意比例互溶。如果加入硫酸铵(或其他适当盐类),就会…  相似文献   

13.
医用注射器在学生探究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学生在家庭实验中用途更为广泛。可做的实验有: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电解水实验;不同状态物质分子间隔大小的比较;固体和液体反应生成气体且不需加热的实验;采集气体样品等等。  相似文献   

14.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在热学中的地位很重要,他是联系热学和力学的敲门砖,很多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觉很好,但实际情况却是一知半解,通过本丈的说明能顺利的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具体关系。  相似文献   

15.
小学自然第五册《声音是怎么传播的》一课中,说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课堂中做气体、固体传声实验效果良好,但在做液体传声时,学生分组在有水的缸里,把两块石头相碰,耳朵贴在水缸边听到了石头振动的声音。由于这种实验局限大,距离短,学生还不易理解。为了让学生相信这一结论,我设计了两种做法,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一是选择一个晴朗的早晨,让学生到指定地点(离学校约500米)听上课的电铃声;二是选择一个有大雾的早晨,  相似文献   

16.
固体分子引力实验,是将两个平滑洁净的铅柱底面互相推压,会使两个铅柱吸合在一起,从而说明固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然而,在此物理现象的解释上常有争议。一些学生认为,由于整个实验在空气中进行,两个铅柱面间所存空气随着铅柱的推压而被挤走,在接触面间有可能形成一个低气压区,大气压的作用同样会使铅柱吸合在一起。为排除可能引起争议的  相似文献   

17.
在人教版第十六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的"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学中,通过实验演示,学生能明白分子间存在引力,也能明白分子间存在斥力。但是,学生对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与斥力的这一物理现象很难理解。而课本所提供的参考学习素材只有图1,从图1中学生只能看出分子间要么有引  相似文献   

18.
在演示分子问存在空隙时,常规的做法是用大试管倒入等量的酒精和水,让其混合后发现体积减小。这样做,效果不太明显,难以让学生信服,甚至有学生怀疑是混合过程中液体振荡溅出,为此,在演示时可做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9.
刘瑞晨 《物理教师》2008,29(10):36-36
在液体的表面取厚度等于分子作用半径(10^-9m)的液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的液体分子,一方面受液体内部分子的作用力F1,同时还受到与其接触的气体或其他液体的分子作用力F2,当F1与F2的合力不为零时,表面层的液体分子在合力的作用下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使表面层液体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即表面张力。学生在学习表面张力时,容易和浮力相混淆,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3个实验,  相似文献   

20.
在物理学习中 ,教师把实验的实物或教具演示给同学们看 ,或者向同学们作示范性的实验 ,使同学们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 ,演示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有照片、模型、图片、挂图等。例如 在初三物理第二章中 ,讲述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当分子间为某一距离r时 ,引力等于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时 ,引力大于斥力 ,引力起主要作用 ,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时 ,斥力大于引力 ,斥力起主要作用 ,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以上这些关于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作用之间的相互规律 ,同学们根本无法理解。在学习中我们要结合二力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