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明 《巢湖师专学报》2012,(4):60-63,79
后现代艺术起源于20世纪的欧洲,是一种作为对当时建构性现代主义思想的反叛和纠正的思想武器。《庄子》一书既是蕴含美学思想的哲学著作,又是包含艺术理念的艺术作品。在对它的审视中发现其对先秦时代社会的建构性思想的反叛也同样具有强烈的后现代特征。以后现代视角来重新观照《庄子》,可以窥视到一种根植于传统文化中的独特的"中国式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想,从而将其由历史性存在引向当代性存在。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艺术起源于20世纪的欧洲,是一种作为对当时建构性现代主义思想的反叛和纠正的思想武器。《庄子》一书既是蕴含美学思想的哲学著作,又是包含艺术理念的艺术作品。在对它的审视中发现其对先秦时代社会的建构性思想的反叛也同样具有强烈的后现代特征。以后现代视角来重新观照《庄子》,可以窥视到一种根植于传统文化中的独特的"中国式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想,从而将其由历史性存在引向当代性存在。  相似文献   

3.
元好问坎坷的人生经历与所处时代特点,构筑了其对《庄子》的接受.元好问受庄子思想影响,表现为对其处世哲学的强烈认同,以庄子的自由精神、相对主义理论为基本理念,包含安时处顺和逍遥自适的人生境界追求.在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上,主要体现为意象与用典方面对庄子的接受,直接和间接地化用庄子语句,以及继承庄子的“真”“自然”等理论,在庄子思想参与下形成元好问真淳、自然的诗风.  相似文献   

4.
作为先秦主要思想家之一的庄子历来是人们关注的对象,而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庄子相对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结合学界对庄子相对主义思想的研究与评论,对庄子相对主义思想及其实质进行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庄子在道家"法自然"、"为无为"等思想指导下,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反对肆意掠夺毁灭自然,反对把万物区分为有用和无用,反对人类使用高效率的有害技术.尤为可贵的是,他能突破狭隘的功利主义局限,从美学价值出发,强调人类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意义.今天,我们应该吸收庄子关于自然环境保护思想,为构建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庄子思想,特别是庄子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丰富的生态文明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建设目标。这同时也是具有庄子“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一种深化概括。注重庄子“天人合一”思想的现实意义,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多种关系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建设“天地与我并生”的和谐统一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7.
谈庄子学派,只能依据《庄子》一书.它是庄周及其后学的集体创作.司马迁在庄周木传中说:“其著书十余万言.”我们基本同意传统的看法.内篇应为庄周观点的代表作.因此,庄周的思想是全书的主体思想,内篇及与之观点一致的外杂篇、章,都应属庄子学派的正统思想.至于整个庄子学派的思想,我以为当以《天下》篇的观点为界限.《天下》篇的作者,以往一般认为是庄周本人,是庄周给《庄子》所写的后序.但近人从《天下》篇中找出许多与内篇不合的地方,或者根据篇中提及公孙龙之事,断定非庄周所作,更有提出是荀况或刘安作的.我们把《天下》篇与《庄子》全书比较,清楚地看到,它确实与内篇有出入,但并没有违背内篇的基本思想,作者是站在庄子学派的立场,以庄子学派的观点对全书所进行的总结,并力图调和、统一内篇与外、杂篇的一些矛盾,概括了庄子学派的继承与特点,阐明庄子学术在整个学术思想发展中的崇高地位.这应该作为庄子学派与非庄子学派划分的标准.只要不违背《天下》篇的,都应该看作是庄子学派的.过多地把《庄子》书中的外杂篇摒除在庄子学派之外是不恰当的.既然《庄子》是一个学派的总集,那么写作的时间就有失后.写作的水平就有高低,作  相似文献   

8.
元好问坎坷的人生经历与所处时代特点,构筑了其对《庄子》的接受。元好问受庄子思想影响,表现为对其处世哲学的强烈认同,以庄子的自由精神、相对主义理论为基本理念,包含安时处顺和逍遥自适的人生境界追求。在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上,主要体现为意象与用典方面对庄子的接受,直接和间接地化用庄子语句,以及继承庄子的“真”“自然”等理论,在庄子思想参与下形成元好问真淳、自然的诗风。  相似文献   

9.
庄子的无君论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中民主性的精华。庄子无情地揭露与抨击君主的暴行,坚定地与君主统治者不合作,肆意倡导“无用之用”哲学,竭力讴歌“至德之世”的无君社会。庄子无君论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和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10.
庄子思想是一座玄奥空幻的迷宫。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人们为之探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又往往为其庞杂缠绕和万方仪态的迷离现象所眩惑,令后学者甚难切入认识其本真完整体系的理论面貌。本文拟作宏观探析,把握其思想的总体框架,从其思想逻辑发展的三重间架逐一概述。在世俗间架的社会性中,首先分析了庄子匡世愿望的现实根源和思想根源,然后着重阐述了庄子思想的“援儒入道”和“援法入道”,以及体悟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家精义,表达了其赈济世俗的愿望。在原生间架的自然性中,庄子饱蘸浓墨着力描绘自然天放的景象,追寻“同与禽兽居”的理想再造的自然世界。在这一层面上,庄子开始了对一切有为文明的批判和进行了自然之道的哲学思考。但庄子的自然理想追求更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于是出现了庄子思想内在的冲突,以致造成各种变异的结果,直至心灵的萎缩和痛苦。在玄思间架的超自然性中,庄子思想不仅冲破尘网,而且进一步超越自然,摆脱一切有物、有为和有待之累,进入玄思空幻的无待逍遥世界,标志着庄子思想的彻底解脱。用于证实该间架的思想内容,以内七篇为重点分述。总之,庄子思想重峦叠嶂,交错纵横。从宏观上把握其多重间架,恐有益于进一步理解庄子思想的总体构造。  相似文献   

11.
作为古代哲人、道家重要思想象的庄子,千百年来论者各执一说。本文依据史料,考辨了庄子生卒年代、故里、乡属;对庄子的人生哲理、修真养性、处世哲学等作了简要分析。《庄子》一书的思想内容与内、外、杂篇的划分,文中对一些有关资料进行比较后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2.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论著,集中反映了庄子一派多方面的思想,包括美学方面的思想。庄子的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关于艺术意境的理论,是中国古典美学中关于艺术意境理论的最早萌芽。 何谓意境?“以宇宙人生底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藉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底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从《庄子》里,尤其是从《庄子》中大量的寓言里,我们时时感受到这种意境之美;透过感受,我们还看到,庄子无意识地强调着意境之美,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意境理论。  相似文献   

13.
<庄子>散文中以庄子自身活动为材料的寓言故事凡二十四则,占<庄子>寓言总教的较大比例.从这些寓言中可以大体看出庄子其人的生活境况、志趣追求、处世方式和哲人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庄子研究史料不足的缺憾.要理解庄子思想形成的原因,这类寓言的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唱论中的"真切、自然"的艺术标准与庄子"至乐无乐""天籁之音"等艺术主张如出一辙;其"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审美理念与庄子"法天贵真"的艺术思想一脉相承;其"气韵生动、神形兼备"的美学追求与庄子"流光其声"的艺术理论相一致;其"坐忘""心斋"的美学观对中国传统声乐"歌唱自由"思想的建构有影响.庄子的艺术观与我国...  相似文献   

15.
武当道教武术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奥妙.庄子在继承老子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道家学派的思想理论,其深刻的哲学思想至今为武当道教武术及中华传统武术所接受运用,其无形的思想融入在有形的武术当中.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出武当道教武术中庄子的由巧得技,由技入道,通过“养气”而达到人生最高境界的表现形式,追寻武当道教武术与庄子思想的理论渊源,探索武当道教武术的理论精髓,以推进武当道教武术文化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养生是<庄子>一书的主旨.庄子所处的时代,外有战乱刑戮之患,内有情欲智识之忧,内忧外患促使了庄子养生思想的发展.庄子的养生理论系统而完备,其养生态度是"以天合天",其养生途径是"离形去知",其养生宗旨是"养神为主".  相似文献   

17.
庄子思想是由三个层次综合组成的一个复杂体系,第一层次也即基础层次是他对客体的哲学认知;因为哲学认知带给庄子的多是烦恼,于是他对自己的哲学认知进行重新选择、组合,从而进入能够为自己带来愉悦的第二层次——哲学艺术重塑层次;但庄子并未停留在哲学艺术重塑层面,他通过"无无"理论,对哲学认知和哲学艺术重塑进行双重否定,让自己的思想进入最高的第三层次——彻底的空净境界.理清庄子思想三个层次的内涵与差异,不仅有利于正确把握庄子思想,对今天的现实生活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庄子>可以说是中国寓言文学的鼻祖,在寓言创作中,庄子也算是我国古今第一人,在<庄子>整部书中共有一百八十多则寓言,庄子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行云流水、汪洋恣肆的语言,给我们营造了一个诡谲荒诞的寓言世界,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抵达了他的逍遥国度,到达了他自由的心灵世界.总之,当我们在庄子的寓言世界里遨游时,庄子已在不言中把他的思想自然而然地传给了我们.  相似文献   

19.
庄子     
《中文自修》2007,(1):F0002-F0002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蒙国人,曾经做过地方的漆园吏。和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一样,庄子授徒讲学,将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思想发扬光大,著有《庄子》尽录其思想。《庄子》原有五十二篇,流传于今的三十三篇。  相似文献   

20.
王海军 《考试周刊》2008,(8):163-164
庄子思想,意蕴深长,对我国思想史产生深远影响,当然,历来对它的诠释、解读也众说纷纭.尽管庄子本意不是谈美学,但他的哲学却最多美学.其原因就在于它的体道理论从本质上看,是合乎审美的.本文通过美论、美感论和创造论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庄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