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电影的产量来看,印度可谓真正的"电影王国",它生产的电影席卷着整个世界。本文以印度著名电影人阿米尔汗的作品为突破口,运用电影意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理论,分析电影中意境的营造及其所表达的深刻内涵。笔者试图以《地球上的星星》为例,对印度宝莱坞的文艺片进行分析与解读,探讨宝莱坞作为亚洲电影之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如何崛起并走向世界的,从而为全球化时代下的中国电影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2.
印度歌舞片的市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宝莱坞是印度电影业的基地和中心,已经成为印度电影业的代名词.印度电影以歌舞片著称.本文从传媒经济学的角度对印度歌舞片的营销特征、艺人经济特征、融资特征以及海外市场特征等进行深度剖析,以期我国在大力发展电影产业时能更好地借鉴印度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3.
徐宁 《传媒观察》2021,(2):74-78
自2017年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上映以来,印度电影在中国乃至很多国家风生水起,《神秘巨星》《起跑线》《印度合伙人》等佳片无一不引起热烈反响.这几部优秀影片的共通之处在于都是现实题材的轻喜剧,在娱乐中反思现实问题,承载了远较娱乐更为深刻的社会价值.本文从几部经典影片入手,探讨宝莱坞现实题材电影观照的核心社会命题,并分...  相似文献   

4.
巩攀 《今传媒》2011,19(1):87-88
2008年,宝莱坞影片《未知死亡》横空出世,创造了印度电影新的票房奇迹。本文试以电影叙事学理论,对《未知死亡》的叙事结构、时序排列、关键点和悬念的设置、叙事层次的过渡和衔接等电影叙事学的基本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获得对本片全方位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顾钢 《视听纵横》2010,(1):111-112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故事片生产国。据估计,印度每年要生产800到1000部影片,是好莱坞的一倍多。孟买一俗称宝莱坞,是印度最著名的电影生产基地,其拍摄的印地语影片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它的影片不乏出口海外市场,诸如发行到俄罗斯、中东、非洲、东南亚、地中海、加勒比海、美国、澳大利亚、香港和英国。近些年来,这些海外市场有着不断扩大的势头。  相似文献   

6.
顾钢 《视听纵横》2009,(3):113-115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故事片生产国。据估计,印度每年要生产800到1000部影片,是好莱坞的一倍多。孟买-俗称宝莱坞,是印度最著名的电影生产基地,其拍摄的印地语影片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它的影片不乏出口海外市场,诸如发行到俄罗斯、中东、非洲、东南亚、地中海、加勒比海、美国、澳大利亚、香港和英国。近些年来,这些海外市场有着不断扩大的势头。  相似文献   

7.
司思 《东南传播》2014,(4):35-37
本文简要论述了从音乐电影的产生到现代音乐电影的现况,音乐电影是以音乐为题材的一种电影艺术形式,它是由普通电影和音乐糅合而成的电影表现形式,音乐片现代发展为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歌舞片。本文通过对好莱坞、宝莱坞音乐电影的对比,分析我国音乐电影的市场空白和发展现状,最后基于我国国情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分析了今后我国音乐电影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李常叶 《东南传播》2012,(12):157-159
2009年上映的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获孟买电影博览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配角(波曼·伊拉尼)、最佳剧本等六项大奖,并获国际印度电影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情、最佳摄影等十六项大奖。对于当代西方的解构主义学派和精神分析学派来说,拉康的这一理论成果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章将用此"镜像理论"分析影片中三位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以及关系变化。  相似文献   

9.
李宇 《传媒》2018,(3):55-57
印度是南亚大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印度是人口大国,2016年人口总数为13.2亿(人口中位数27.9岁),国民生产总值为2.264万亿美元.印度也是媒体业大国,就电影产量和观众人数而言,"宝莱坞"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影产地;就付费电视业而言,印度付费电视用户总数有望从2016年的1.77亿增长到2021年的2.15亿.印度是众多国际媒体机构,尤其是美国媒体机构重要的海外市场.美国电视和新兴媒体在印度通常采用独资、合作、合营等方式,拓展市场,培养观众及用户,提升竞争力.美国媒体在印度电视领域的发展策略对我国国际传播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尤其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媒体需要从产业角度"走出去"、强化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位于孟买的印地语电影工业逐渐打响了"宝莱坞"的称号,在国际市场不断与好莱坞分庭抗争.通过对有"宝莱坞之王"之称的演员沙鲁克·汗的演艺经历的研究,探析出塑造这位超级巨星的宝莱坞电影工业具有以下特征:家族影业林立的强连接的社会网络、以消费影星为导向的娱乐特质、依托电影发展起来的商业帝国、 致力于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1.
肖跃玲 《视听》2018,(11):89-90
印度宝莱坞近几年的作品在保持印度传统歌舞特色的基础上开始重视对现实题材的挖掘和反映,尤其是对女性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和媒体的重视,在角色的塑造上也开始呈二元化、复杂化、典型化转变,并赋予了剧中角色强烈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感,进一步深化了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有个"好莱坞",印度有个"宝莱坞"。殊不知,在遥远的西非,还有一个辉煌的电影王国"瑙莱坞"。与拍一部片子动辄投资上亿美元的好莱坞不同,瑙莱坞的电影成本非常低廉,常常两三万美元就能搞定,而且不通过影院就能赚取100%以上的利润,这让各国的电影投资商惊奇不已。更绝的是,在2010年第82届奥斯卡奖角逐中,他们用极简陋的设备拍摄的《普鲁登丝的音乐》,摘得最佳纪录短片桂冠,科幻电影《第九区》一举夺得最佳影片等4项大奖。中国投资人孙广田在这个神秘王国的淘金经历,令人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可以称作是中国的电影年。中国内地的电影票房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相比2009年的62.06亿元,增幅接近60%。与此同时,中国电影产量高达460多部,居好莱坞和宝莱坞之后,位列世界第三。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字表明中国正走在成为电影强国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电影格局中,中国百余年的电影创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风格和特色,为有志于研究中国电影理论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建构具有中国特有的电影研究新思路、新观念和新理论的机遇。二十多年来,浙江大学邵培仁教授带领其团队站在学术的前沿,疏通中国电影发展脉络,宏观审视世界电影发展的历史景观和世界格局中的中国现象,在全球性发展和国际化传播的好莱坞、宝莱坞、瑙莱坞等多维电影话语体系的竞争与共生趋势下,积极地将中国电影的理论思考置于更大的语境中,勇敢地提出“华莱坞电影”的研究新思路,以开拓中国电影发展的创新路径,为中国电影理论打开世界电影格局提供了新方案、新视野、新范式之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声屏世界》2008,(10):67-67
继索尼,华纳兄弟之后,新闻集团旗下两大成员二十世纪福克斯影业与星空传媒集团近日宣布合资组建Fax STAR Studios,积极参与亚洲电影制作,发行及推广项目。据星空传媒集团宣布,新公司首个分支机构将落户宝莱坞电视工业中心孟买,之后将陆续设立大中华,东南亚分公司。  相似文献   

16.
华莱坞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世界电影正在重新洗牌,好莱坞(Hollywood)一家独大的传统格局即将终结,宝莱坞、尼莱坞、维莱坞、华莱坞的多极电影世界的态势已经形成。好莱坞自封"世界娱乐之都"的桂冠似乎摇摇欲坠,世界影视剧生产者逃离好莱坞的步伐越来越快,好莱坞所在地洛杉矶新任市长埃里克·加切蒂已经宣布该市进入"紧急状态",发誓"要像守卫骨头的狗那样"夺回"出逃的影视制作"公司,决不让洛杉矶遭受像底特律因汽车业衰落而受到的那种经济重创。  相似文献   

17.
考察十七年间我国少数民族电影蜚声中外现象,通过对十七年间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分析,试图就少数民族电影文化内涵概念的辨析,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化内涵建设与民族电影艺术文化诉求,并寻找未来我国少数民族电影发展新方法、新战略,期望推动我国少数民族电影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影产业近二十年来,在国内市场上实现了稳步增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部分优秀作品屡屡获得国际大奖,在赢得良好口碑的同时却无法在海外票房上有所突破。反观印度电影因其庞大的海外移民观众基础、简单却能引起情感共鸣的故事、鲜明的印度风格等特点在海外电影市场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国际市场上仅次于好莱坞的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品牌。2017年至2018年6月底前引入中国市场的六部印度电影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和口碑。本文以这六部电影为范本,拟从印度电影海外市场的成功因素入手探析其对中国电影在对外输出时的启示,希望借此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为中国电影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提供可供参考的有益框架。  相似文献   

19.
郭静静 《青年记者》2007,(20):30-30
随着电影市场的日益繁荣,人们可选择的电影也日益增多。我国民族电影要想成为更多观众休闲娱乐的主要渠道,就必须明确新时期我国民族电影的功能和观众对民族电影的要求,更新文化传播观念,利用自身文化优势,在加强意识形态功能的同时,开拓娱乐和商业的功能。这是新时期我国民族电影赢得观众,求生存、谋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囿于民族元素和文化隐喻性的表达,一直处于市场边缘化的地位。在当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受困,全球多元文化和价值导向冲击的境况下,突出"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对"一体化"国家的认同构建,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应该肩负起的担当和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