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这些教材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而多媒体不仅有助于教学效率,还具有实施美育的功能,它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  相似文献   

2.
郭欣 《成才之路》2009,(11):39-40
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多媒体的运用能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能力,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相似文献   

3.
陈红梅 《新疆教育》2012,(16):146-147
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这些教材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而多媒体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具有实施美育的功能,它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能力,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语文本身就富有很强的伸展性,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来启发学生,让学生感受语文教学的形象美,体味语文本身所蕴含的情趣美、语言美、思想美。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将美育教育做到尽可能的完善,带给学生美的体验。一、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语文教材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语文本身就具有审美情操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每篇课文都闪烁着美的璀璨光辉,触角伸向了美的方方面面,走进语文就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艺术的美、思想的美、形象的美、自然的美、语言的美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能够起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一篇篇优美的课文,通过一个个美好的形象,通过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通过一句句深含哲理的语言,置学生于美的情境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美的情操,塑造他们美的心灵,这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霞 《现代语文》2005,(7):96-96
语文学科是一门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的学科.美育教学只凭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听,效果肯定不尽人意.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能直观形象地展现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功能.多媒体的引进与灵活运用,为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7.
吴海燕 《林区教学》2008,(11):31-33
美育作为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形成正确审美判断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与语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塑造美的教育形象,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设计美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挖掘美的课文内涵,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美育已被列为教学的目标之一。美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情感熏陶感染学生,净化学生的灵魂,丰富学生的感情。语文课恰恰就最具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形象诱导的特色。语文课本中百分之七十的课文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这些名家名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有很大的美学价值,这对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美、形象美、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情感美的美学教育十分有利。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必然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它不仅让我们教会学生语文知识,还要求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教育,让学生通过感受欣赏美的事物、美的形象达到欣赏美、创造美的目的。那么,如何引导他们,我认为要从以下两点做到: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的思想情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选自出于名家之手的文学作品,所以字里行间美  相似文献   

10.
刘兰玉 《中国教师》2009,(Z1):485-486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美学规律可以使学生收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性上水平和什没素质,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的生活,达到我们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文章从感受美、构建美的形象、创造美几个方面浅谈美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材是一座美的宫殿,语文教师则应是美的使者。审美是一种复杂的、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其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是创造美。语文教师如果缺少审美能力,备课就不能发掘课文的美,讲课就传达不出美,就不能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育人,而必然会人云亦云,乏味地肢解课文,  相似文献   

12.
多媒体可突破时空限制,以视听的强大表现力为语文教学带来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的艺术享受,为学生展现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成为沟通读者心灵的桥梁。多媒体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培养了学生感知美、品味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成为推动语文美育发展的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13.
韩静 《考试周刊》2012,(52):42-42
语文教学应该是给人以美感与享受的过程。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感受美、诵读课文体验美、体会形象理解美、品味语言鉴赏美等方式,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以丰富的题材,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审美对象。如小说和童话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诗歌和散文展现了优美而深远的意境。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体会那些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乃至美的结构,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培养审美能力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从范文阅读中可以激发学生关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在课文分析中,教师通过对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唤起学生情感,调动学生想象,一方面又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在说写训练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课堂成为感受美、理解美的场所,使学生成为评价美、鉴赏美的主体.语文教学从形象教学、情景教学进而达到形象感染,情景交融,最终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并用美的尺度评价和指导自己的生活,促进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这正是语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的任务之一,就是正确认识美的各种形态。而语文课文,可以说是集各种形态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系统。"语文教学文本是重要的美育资源,数百篇课文,包罗万象,涉及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风姿,而美能启真,美能导善,美能移情,美能怡性。所以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美育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文包括美的景,美的人,美的物,美的情;思想的美,智慧的美,崇高的美,悲剧的美—语文课本把世界上最美的东西用文字呈现在同学的面前,但由于学生知识有限,阅历面不甚宽,因而对理解对象的鉴赏能力较差,对课文中蕴涵的哲理、美感、情感等很难准确地把握和感受。  相似文献   

18.
胡茹芳 《考试周刊》2014,(38):63-63
苏教版小语课文文质兼美,声情并茂,字里行间闪耀美的光彩,蕴含美的情趣。用寻找美的眼光审视语文,语文是美丽的;用创造美的眼光构建语文,语文是诗意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诗人"的情怀感受语文生活。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是在课文教学中通过朗读激发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在课文分析中抓住美的形象,领略美的意境,正确鉴赏美。要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提高识别美丑的能力。通过语文教学进行审美教育有其固有的优势和长处,这是其他任何美育形式都替代不了的。  相似文献   

20.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内容体现的是各类形象美。教学内容的形象美就是展示教学内容中各种美的形象,使学生在审视、感受、理解、再造形象美的过程中获得知、性、意、技、能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揭示美、理解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