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外交(Televison Diplomacy)是利用电视进行的外交.在这一过程中,电视充当了外交代言人,设置外交议程,拓展外交渠道,传递外交信息,从而促进了媒体外交功能的实现.电视外交是媒体外交的一部分.在全球化语境的今天,媒体外交(Media Diplomacy)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一种与传统的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军事外交相并重的外交手段.传统的媒介与外交决策关系研究,主要起源于早期的政治传播学,在媒体外交中,媒体是作为一个独立体参加的.尽管从意识形态和国家角度分析,任何一个媒体都不是独立的,但作为外交角色本身,媒体已经构成了独立力量,在提升一国的软实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影视剧跨文化传播影响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研究缘起 文化软实力一词缘于"软实力"(soft power)一词,软实力一词最早出现于1990年3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一篇名为<衰落的误导性隐喻>的论文里.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包括了文化、政治、外交三个组成部分,而文化软实力正是软实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所谓软实力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与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其大意是指文化自身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政治修辞也是执政力,一定时期的政治修辞反映了执政者的执政能力和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伊始,就在文风方面率先垂范,改进文风,务求实效,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改文风"是政治修辞主体对政治文化领导权的深刻认识与把握,是党对优良政治修辞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是对政治合法性的加强与提升,是政治修辞"框架"的重构,是一场政治修辞的"革命"。十八大以来,我国媒体在"改文风"上已经迈出坚实的一步,我党的执政力和国家软实力必将随着这场政治修辞的革命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刘叶琳 《新闻窗》2012,(2):125-125
"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由约瑟夫·奈最早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的,"软实力"(soft power)也叫做软力量,是参比"硬实力"来说的。约瑟夫·奈在2004出版的《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一书中提出"软力量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他把美国拥有的包括电影电视节目出口,尤其是好莱坞电影、美国之音广播、卫星电视新闻、互联网、期刊、海外留学生等,都列为软实力的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6.
"软实力"一词是近年来在国际关系领域中极其流行的关键词之一,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学派学者约瑟夫·奈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他认为,"软实力"是指能够影响他国意愿的无形的精神力,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文化的感染力、外交的说服力、国际信誉以及领导人与国民形象的魅力."软实力"理论对当今国际政治的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率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他认为,综合国力分"硬实力"与"软实力"两种形态.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如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而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认同力、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吸引力、国民的凝聚力、文化的感召力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softpower,亦译作软力量,软权力,与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硬实力相对)概念后,中国社会有关方面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软实力真正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性概念还是在中共十七大上.软实力在中国浮出水面的背景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国际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并没有得到同等程度的提高.面对国际文化竞争的现实情况,具有国际竞争意味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概念进入了中共十七大报告.自此,软实力成为从官方到民间,从政治、文化到经济等各个领域中国人的共同话题.  相似文献   

9.
国家崛起的过程,就是这个国家由相对落后状态转为繁荣富强的发展历程,体现为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主要包括经济力、军事力和软实力三大部分,软实力是在前两者前提下国家组织行动的整合能力.国家不仅仅是一个权力和经济主体,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体,而文化这种国家软实力是大国竞争最主要的武器.文化软实力竞争的逻辑起点是文化战略框架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93年全球战略问题研究专家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认为:"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这种吸引力来自一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软实力又称文化软实力,是指该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对内发挥的凝聚力、动员力、精神动力和对外产生的渗透力、吸引力和说服力.文化传播力的建设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沈强 《出版广角》2014,(15):30-32
正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对内、对外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支撑,而出版业是形成文化软实力的基点和起点。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文化"走出去"是一个划时代的大命题,这个命题涉及的领域、范围与层面极为广泛。所谓软实力是相对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而言,是指能影响一个集体及个人意志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图书出版"走出去"存在更深层次的难题,即非技术层面、非操作方法的一些问题,亦可称之为战略问题。要促进中国出版真正"走出去",需要中国出版界从战略层面探寻"走出去"的指导与方略。全国化概念正在席卷和拍打着每一个国家,随之而来的是政治、文化、价值观、生活理念和意识形态的扩张、碰撞冲突与整合。这种文化理念与价值形态向外扩张的力量正是被众多国家和理论研究机构关注的国家"软实力"。近年来,中国政治大国的地位不断稳固,综合经济实力也不断提高,然而中国文化的海外扩散力和海外影响力极其有限。因此,国家审时度势提出中国  相似文献   

13.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核心,而传媒不但是文化传播的介质和载体,它本身还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经典软实力理论的再认识,试探索增强传媒实力以提高秦皇岛市文化软实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软实力"的概念,最初是用来描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战略地位中文化与精神等要素的集合所产生的支配力量。"软实力"的概念相对于"硬实力"的概念而言,是一种影响力而不是强制力。正如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于20世纪80年代末最早提出此概念时指出的,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指能够影响他国意  相似文献   

15.
自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提出"hard power"(硬实力)和"soft power"(软实力)概念以来,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形象的重要标志,对国家软实力的追逐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徐宁 《新闻窗》2011,(6):102-103
"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是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来的,它原属于一种国际政治术语。软实力是"非强制性能力",是一种影响力,是普遍存在于所有竞争主体之中的精神性力量,软实力可细分为国家软实力、地区软实力、组织软实力和个人软实力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17.
钟宇 《东南传播》2022,(4):57-60
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通过政治、经济、外交、文化交流等渠道得以建构,较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主流新闻媒体通过语言报道方式来搭建。本研究基于肯尼斯·伯克的修辞动机理论,运用其“五位一体”(Pentad)修辞理论分析China Daily和The Washington Post对2020东京奥运会闭幕式期间关于2022北京冬奥会的报道,同时,借助其“同一”(Identification)理论以研究我国国家形象建构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趋势的国际大背景下,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这种竞争不仅包括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的竞争,也包括教育、文化等"软实力"的竞争.文化作为一种独具代表性的国家软实力,在建构国家认同、树立国际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文化"走出去"战略为我国文化外交指明了方向.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是我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流的语境下,红色文化该如何更好地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在广阔的国际舞台发挥影响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综合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由张楠楠所著的《跨文化视野下河北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一书,立足我国红色文化跨文化传播实际,从特定的文化资源出发,对河北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为河北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建言献策,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并重.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传媒不仅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扩大影响力的有力工具,也是促进国家经济、政治和化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重要的软实力,传媒力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20.
正进入21世纪以来,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打造为主要诉求点的国家形象传播成为诸多国家重点发掘的课题领域。"软实力"首先由美国国防部前助理部长、未来学家约瑟夫·奈在1990年提出,他认为世界各国的政治角力正在发生变化,"实力的界定不再强调军事力量和征服,技术、教育和经济增长等因素在国际权力中正变得日益重要。""国际政治性质的变化使那些无形的权力更显重要。国家的凝聚力、世界性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