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不仅要关照好孩子的生活起居,更应是孩子幼小心灵的呵护者,要学会选择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努力扮演好家庭教育者这一角色。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往往暴露出性格心理上的缺陷,他们在不经意间扮演了伤害孩子自尊扼杀孩子创造力的角色,这实际上是对孩子的粗  相似文献   

2.
李洁 《教师》2011,(10):118-118
每位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都渴望成功;每个教育者对学生的教育更渴望得到社会认可。现代青少年几乎都是在长辈的呵护下长大的,上学后,便经常有被师长忽视、被同学排斥的感觉。所以教育者要想达到对当代青少年的教育目的,就必须把传统教育方法进行升华和创新。教育者必须知道:当代青少年要的是懂他们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追求美好的愿望,渴望得到他人的欣赏、肯定和尊重.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世界上没有一朵花儿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心灵,在他们成长的关键点,给他们一个向上的台阶.  相似文献   

4.
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完美人格的形成,离不开教育者的细心培育。教育者要关注待进生心灵需要,用关爱呵护他们的自尊心,通过反复的教育,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并通过各种活动让他们品尝成功感,塑造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5.
我想问一问,我们教育者是干什么的,也许有多种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回答很精辟:“你们的使命,就是保护儿童的心灵。”那么,如何呵护孩子们的心灵呢? 首先,观察孩子的步履、呼吸、目光和其它难以察觉的动作,是了解孩子心灵的窗口。教师在同孩子们一同学习、劳动的过程中,应留心观察他们的心情,特别是他们的痛苦,尔后进行个别谈话、帮助。家庭困  相似文献   

6.
杨华 《四川教育》2001,(4):18-18
“赏识教目”模式的创造者周弘能把天生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中国的海能·凯勒,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人间奇迹,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和启迪。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是的,世养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教育者应当用真诚的心灵去欣赏学生,拥抱他们,赞美他们。 赏识教育需要抓庄孩子的优点不放,“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走向成功,用一仰积极的心态去呵护一颗颗纯洁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特别城镇的孩子,长期处于被过分呵护的状态中。在这样被过分呵护状态中成长的孩子,他们觉得长辈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理所当然的。对于感激、同情、怜爱及如何去关心他人却知之甚少,有些孩子自私甚至冷酷。在他们眼里,  相似文献   

8.
幼儿教育是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启蒙教育。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不仅应当传授给孩子以知识技能,更应该关注孩子的人格的发展,尊重孩子、呵护孩子、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教师呵护每位孩子,爱每位孩子不仅要爱他们的优点,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发现他们身上的不足之处,帮助他们尽快改掉这些错误,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塑造孩子,帮助他们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许多人看来,独生子女因为家里没有同龄的伙伴,只有成年人的呵护,所以,“独”是他们所有人格特征中最显著的一个特征。他们自私、不懂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缺少同情心似乎已经成了独生子女的“专利”。那么,我们的孩子果真如此吗?我们的孩子同情心在吗?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群孩子,在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已经远离家乡到异地谋生;有这样一群孩子,当他们的同龄人正被父母捧在手心百般呵护时,却无人问津,像野草一样孤独地自生自长;有这样一群孩子,只能通过一张张汇款单、一个个电话,才会意识到父母的存在……他们有一个共同且令人倍感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亲情呵护不足、父母榜样作用缺...  相似文献   

11.
我想问一问 ,我们教育者是干什么的 ,也许有多种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回答很精辟 :“您们的使命 ,就是保护儿童的心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 10 3页 )那么 ,如何呵护孩子们的心灵呢 ?  首先 ,观察孩子的步履、呼吸、目光和其它难以察觉的动作 ,是了解孩子心灵的窗口。教师在同孩子们一同学习、劳动的过程中 ,应留心观察他们的心情 ,特别是他们的痛苦 ,尔后进行个别谈话、帮助。家庭困难、亲人病重、天灾人祸、单亲家庭、同学欺侮等 ,都可能给孩子带来痛苦。失去伙伴、身体不适、成绩不好等 ,也会使孩子产生不愉快的心情。很重要的一…  相似文献   

12.
晏红 《家庭教育》2004,(5A):32-33
幼儿“蒙昧”,但非“无知”,呵护孩子的蒙昧状态意味着维护他们身心成长的自然力量,而不是拔苗助长、掠夺式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06,(8):34-34
在当下的中国家庭,“家长”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角色,因为这个角色里包含了太多的责任、烦恼、困惑——他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为孩子的身心成长殚精竭虑、操心不已。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套培养、教育孩子的做法,但每个人似乎都不那么自信。究竟怎样才是一位好家长?这几乎是一个有无数答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他们在家人的呵护下成长,拥有着比上一代人优越得多的物质条件,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们可曾知道伴随着孩子成长的烦恼,那就是:父母对他们的期望过高所带来的精神压力。每当新学年来临,许多家长不惜人力、财力,为孩子们选择名校、聘请家教,  相似文献   

15.
<正>自立,方可立人。教育,不仅是立人的过程,更应该是教师自立的过程,即教师自我修炼的过程。没有自我修炼,自立都谈不上,焉能立人?那么,教师如何修炼呢?林格先生的《教育者的自我修炼》为我们提供了自我修炼的"五行说"。"金"之可贵——尊重孩子,呵护好奇心。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身心特点,尊重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是教育的可贵之"金"。没有尊重,教育很容易沦为"想当然"的"灌输";不尊  相似文献   

16.
陶波 《早期教育》2007,(5):25-25
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巧妙地开始与孩子分床睡。孩子长大了,要让他们慢慢学会自己走路!因为,我们无法呵护他们一辈子。  相似文献   

17.
章元春 《广西教育》2012,(33):95-95
“关爱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一部分。现在大多数家庭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精心呵护着,可谓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许多家庭整天都围绕着孩子,什么事情都迁就孩子,无形之中助长了孩子的任性、霸道、自私。同时,不少家长一味地对孩子“施爱”,却不注意引导孩子去感受别人给予他们的关心与呵护,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2006,(7X):8-18,20,21
孩子应该像娇嫩的花草树木一样栽种在一个大花园里那儿有宽广的空间、清新的空气.和煦的阳光.教师如辛勤的园丁般关怀,呵护着他们.陪伴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就是幼儿园教育最初的理念[编按]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出生起就被父母家人细心呵护着,像温室里的花草,生活中充满了鼓励和赞扬,却经不起一点点的挫折。其实,父母应该放开手脚,让孩子接触各种环境、事物、人,给予他们锻炼,让其成为一个“输得起”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教师.以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为己任,能为孩子开启一片美好的晴天。把学生培育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既是每个教育者的教学目标,又是每个教育者感到最荣幸、最快乐的事情。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是天真、纯洁的,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爱,更可喜的是他们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的盼望将来能成为一名科学家,为我国的科技发展作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