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 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广大研究生对现行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培养方式、教学方法等等有着切身的感受.为了解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的心声,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研究生教育现存的问题,我们特地编发了一组来自研究生的稿件,以期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这里摘登的两位研究生的文章,分别就研究生教育的方法、课程设置和研究生教育体制的改革提出了见解。他们对能力培养特别是创造性能力培养的强调,很值得注意。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如何造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大问题。研究生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出发,对研究生教育发表看法,是很有意义的。我们欢迎更多的研究生来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3.
构建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实践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生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研究生实验教学是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研究生实验教学环节中,建立了跨一级学科的研究生公共实验课和一级学科框架下的研究生专业实验课,建成了一批先进的研究生实验教学平台,确立了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研究生实验教学内容,建设了高素质的研究生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近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成果入手,阐述了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构建研究生学术交流机制与平台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探讨了加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应采取的手段和措施,提出了建立健全研究生学术交流体系、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对于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及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事务管理是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研究生事务管理主要指研究生学术、科研以外的事务进行的管理,以及研究生的自我管理。近年来,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研究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高等院校必须合理运用事务管理的机制缓解研究生的压力,帮助研究生学会正确的应对方式,构建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袁青  童明波 《文教资料》2008,(8):176-177,12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它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探讨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个环节对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李锋亮 《教育》2013,(8):29
2014年我国研究生将开始全面收费的消息引起了社会上广泛讨论。其实早在10年前,笔者还是一名博士研究生时就开始参与了关于研究生收费的项目研究,当时关于研究生全面收费已经进入相关决策机构的视野范围内了。毕竟连本科、专科教育都全面收费好多年了,对私人教育收益率非常可观的研究生教育(比如有研究发现在2004年,我国研究生的私人收益率为17.4%)全面收费,那就基本上更没有什么理论与法理上的障碍了。然而关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导师个人的素质与品格在研究生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提出“理想的研究生导师”是为了给现有研究生导师和未来的研究生导师指出一个努力方向。所谓“理想的研究生导师”,我的意见是: (1) 具有副教授以上的学銜, (2) 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从事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其中至少有一门为较高水水平的研究生课程; (3) 活跃在本学科的前沿,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经常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  相似文献   

9.
知识增长有两个方面:一是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作为对象来认识而形成的科学知识增长;二是学习者学习这些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学习者知识增长。笔者将知识内化理论作为研究生知识累积性增长的机制,研究了研究生学习学科知识时在头脑中按逻辑递进方式增长科学知识的现象,得到了研究生知识累积性增长模式;以技术学的一个技术结构模型(主体要素、基础要素、通用要素、相关要素)为基础,研究了博士生学习的知识结构是建立在硕士生的知识结构基础上的结构性增长的现象,得到了研究生知识结构性增长模式,并以两个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生知识的累积性增长模式和研究生知识结构性增长模式是分析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的科学性的一个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0.
从当研究生到指导研究生——恢复研究生教育30年有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己从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之初当研究生到当下作为博士生导师的亲身经历和事例出发,谈了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分析了30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模式发生的一些内在变化,提出了我国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过程中如何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教育的五项建议,即坚持研究生教育的精英人才培养理念,研究生教育要鼓励学科交叉、拓宽学科基础,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关心当前研究生导师队伍自身素质的提高,严格进行研究生的培养过程管理,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是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近些年来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奖学金制度改革和专业型硕士开始招生之后,研究生在经济、感情、就业等方面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给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三年学习生活中接触和联系最密切的人,不仅是研究生治学、科研的指路人,其一言一行也影响着所带研究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成因,明确了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提出了如何预防和应对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3月2日,本刊编辑部邀请了在京的14位哲学社会科学(以下简称文科)研究生导师,就文科研究生教育的改革问题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由本刊主编柯有安教授主持,教委研究生司的有关领导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系,提出了通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方法,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方面所做的一些努力。  相似文献   

14.
如何搞好研究生教学,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几年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要搞好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善于开发研究生课程,并不断更新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用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新的实验方法和科研手段武装研究生,使其毕业后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的需要。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利用本校师资外出进修或出国留学而获取的新知识、新技术,为研究生开设新的课程。我校组胚教研室蔡文琴教授,从英国进修回国后,立即向全校科技人员(包括研究生)作了专题报告,并为研究生开设了“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是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近些年来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奖学金制度改革和专业型硕士开始招生之后,研究生在经济、感情、就业等方面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给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三年学习生活中接触和联系最密切的人,不仅是研究生治学、科研的指路人,其一言一行也影响着所带研究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成因,明确了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提出了如何预防和应对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毕业研究生数量急剧膨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了明晰理工科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的就业意向影响因素,笔者选取了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理工科专业设置最全的研究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进行问卷调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学刊的定义什么是研究生学刊?并不好下定义。中国较早的研究生学刊是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1980年创办。这些刊物基本由研究生创编,自主管理,主要刊登在读研究生的学术文章,提供研究生学术交流的平台。研究生学刊不仅中国有,欧美国家也存在,如加拿大的EIDOS-Canadian Graduate Journal of Philosophy,荷兰和英国合办的Graduate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GJSS)。  相似文献   

18.
为了贯彻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座谈会精神,四川省高教局于1986年9月在成都召开了全省高校研究生工作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全省29所高校主管研究生工作的校(院)长、研究生部(处)负责人和研究生指导教师共60余人。会议代表就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研究生管理机构提出了如下措施:一、在校研究生多的重点高校的一把手应亲自抓研究生教育,其它院校也应有一名主管研究生工作的校(院)长;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记者周玉清)《导师论导——研究生导师论研究生指导》一书自2008年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研究生导师的欢迎,为广大导师更有效地指导研究生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也为研究生培养单位培训新导师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20.
栾艳丽 《文教资料》2008,(30):151-153
我国研究生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栋梁人才,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从2006年开始陆续在一些高校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本文从改革的内涵入手,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为例,论述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意义,为当前的实践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