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城石猴"是中原大地一种优秀的民间美术工艺品,数百年来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吉祥寓意深得百姓的推崇和喜爱。方城石猴艺术历史源远流长,形式多样,艺术风格古拙而灵透,文化内涵丰富,浓缩了当地百姓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通过对这一古老民间美术遗产的系统考察,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河南民间美术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其审美也带有独特的地域特色,体现了中原文化的多样性。笔者通过对河南民间美术艺术价值的讨论,指出要实现河南民间美术的创意开发就必须以文化为本,走产业结合的创新之路,并对河南民间美术资源创意开发提出几点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原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艺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中原民间美术的保护、传承和开发需要与时俱进。河南工程学院开设相关课程,在教学内容上采用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将中原民间美术传承课程纳入高校课程体系,并通过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开展普及教育活动、展示交流以及数字化传承产品开发等途径,全面推动中原民间美术的数字化保护、传承和开发。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间各式各类的美术资源传承着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直接反映出民间的审美取向。让传统的民间美术走入小学美术的课堂,不仅可以培养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传统的思想,同样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审美水平,更好地传承民间美术。  相似文献   

5.
王萌 《文教资料》2007,(3):101-103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作为民间美术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并非一般人理解的是一种随心所欲的夸张和异想天开的想象。它来源于中国古老文化几千年的积淀,来源于中国农村特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所形成的集体审美意识,来源于民间艺术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造型意识。本文就以中国民间美术造型的审美理想为题,结合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以民间艺术家独特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法为切入点,试着谈一下中国民间美术造型的审美理想问题。  相似文献   

6.
美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美术教学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平台,起着培养学生审美素质、传授美术知识与基础技能、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重大责任。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美术教育要重视民众对审美情感和审美思想的体现,通过与民间美术的融合教学,充分发挥民间美术的积极功能,更好地实现美术课程教学目标。文章对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的融合策略及其功能进行了初步思考,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乡土美术是指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和承传性特征的民间美术。乡土美术资源,就是指那些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和承传性特征的,符合一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可用于美术教学,并可促进美术学习的一切民间美术。乡土美术蕴涵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有效载体。本文着重探讨浙江诸暨乡土美术资源的类型与内容,幼儿园利用乡土美术资源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8.
陇南民间美术文化的差异性十分明显,其文化内蕴与艺术风格更是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从秦汉文化、氐羌文化、川蜀文化以及中原文化等方面分析陇南民间美术的文化背景,可以明确陇南民间美术的生存现状及其创作和传承方式,对挖掘、整理、保护陇南民间美术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夏艳 《教育探索》2008,(8):14-15
民间玩具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具有教育、审美、玩耍功能。幼儿美术教育是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感染幼儿,培养其美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其人格发展的审美教育。利用民间玩具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能有效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广泛的兴趣、审美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美术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审美教育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民间美术资源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是美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师创造性地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不但有助于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果,还有助于促进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文章从民间美术资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严迪昌先生的《清诗史》是一部描述有清一代诗人复杂多元的精神历程的心灵史。它在地域文化网络和家族文化网络中,对数以百计的诗人作了行年的考辨、艺术精神特质的抉发,指出了清诗嬗变所呈现的“朝”、“野”离立之势,批判了以皇帝为首的宗室集群及其辐射的朝阙网络所具有的话语霸权,昭示了清代诗歌所具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清诗史》探觅诗人的心灵底蕴,始终以揭橥时代背景和个人遭际为前提,立足于文本本位,采用诗、史互证的方法。书中对那些貌似寻常而内里深沉的人物的解剖,尤能显示著者那看透世亭人心的犀利眼光。书中对诗人群体和诗学大家的分析,都选择了独特的切入角度,其论述语言也有着强烈的个人化色彩。著者的踏实学风使该书的学术成就代表了当代清诗研究应有的水准。  相似文献   

12.
旅菲闽商施子荣经商之余一直致力于古诗词的创作,以独到的诗心慧眼记录和提纯生活中的美,诗歌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沉厚,始终贯穿着心系家国、怜世悯人的儒者之风,呈现出温柔敦厚的彬彬之态,充分反映了诗人以诗品铸人品,以诗魂铸灵魂的诗教用心。作为民间文人,施子荣的诗歌创作难能可贵地保留了儒家传统的文化生态,堪为儒家诗教在民间弹奏的正声。  相似文献   

13.
唐德亮作为从瑶山走出的诗人,具有与众不同的诗学感悟。诗集《深处》在其一贯的朴素生动又原汁原味的生活体验之上精益求精,对美的丰厚意蕴的深度思考、对瑶族文化形态的关注以及对于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对于人性裂变与超越的突破性展现,构成了唐德亮文学世界求新求变的新角度、新发现、新创造,同时,也更加深切地体现出作为一个乡土诗人对于土地、对于民族的深厚情谊,特别是诗人一路走来所保有的知识者的批判精神与反思能力尤为值得称赞。  相似文献   

14.
在台湾文坛,黄春明凭着对故乡的深爱,以饱蘸感情的笔触,把自己的童年经历、生命体验和对宜兰故乡的民间书写融为一体,形象地描画出一幅美仑美奂的"台湾宜兰民间风情画",表达了对宜兰传统文化的价值偏爱与理性观照。以宜兰文化景观的民间书写为支点,对黄春明小说中对宜兰民间文化的价值偏爱与时代变迁的理性观照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莫言在几次演讲中提到自己的两大创作源泉,尤为强调童年的饥饿。正是因为"饥饿"带来的痛苦,对食物的渴望,让他对生命有着更深沉的体验。另一方面,童年的生存环境虽然艰辛,长辈们不屈的精神,以及莫言既不想为了"食"背叛人性,又不甘于被"食"所压迫、奴役,种种复杂的情结让莫言在创作中又有着潜移默化的"救赎"情怀。本文从莫言的独特童年经验切入,探讨其创作出各种复杂人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当今书坛,民间书法倍受关注。本文通过对民间书法的个性、价值取向、美学特征以及史学价值等文化品格的分析,认为人们重新审视民间书法,是平民意识的觉醒,中国书坛,也将会由经典书法独领风骚转而变为民间书法与经典书法备显风姿,民间书法热潮过后,必然会迎来一个创作的高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中国传统民歌的发展、分类以及当代中国民歌的新发展、新创作.阐述了中国传统民歌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在法社会学领域,民间法是相对于国家法而言的一种法律形态。民间法作为法律现象在中国早已有之,但作为一个独特的法律概念是西方法社会学理论中国化的产物,而作为法学研究的专门对象则是西方法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即法社会学形成之后的事。不论从民间法理论在西方衍生、成长的历史分析,还是从其中国化的社会背景看,民间法的存在自有其法理依据、历史条件和现实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说起平民教育,人们的头脑中一直以来有些不正确的观念,认为平民教育就是贫民教育等,在此作者想还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的原貌给大家。让大家彻底了解平民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诗骚女性形象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诗经》、《楚辞》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异同,并以之窥视了南北文化的审美趣味,比较了自然美与修饰美、动态美与静态美、明朗美与愁怨美、白描勾勒美与工笔重彩美的差异,并分析了原因。文章从文化学、诗学等角度审视了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