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9 毫秒
1.
"5.12"汶川大地震留下了大量的灾害遗迹。我们认为川西"5.12"特大地震灾害遗迹是旅游业开发利用的特殊资源。地震灾区坚持科学的灾后重建观,确定旅游开发的主题形象,打造出世界级的以地震旅游为特色的川西旅游胜地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川西地震灾害遗迹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和分类是地震灾区旅游恢复重建的前提。本文重点阐释了地震灾害遗迹旅游资源分类问题,以期为川西旅游重建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1年7月15日,在云南省江川县九溪镇发生了里氏5.1级地震,此次地震前38min有一次4.3级的直接前震,地震类型为"前震-主震-余震"型.震前,距震中100Kmn范围内的多种前兆资料呈现短临异常,玉溪市防震减灾局根据这些前兆及相关测量数据作出了较好的中短期预测,为市委、市政府应急指挥决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西南天山地区24个台站记录到的864个地震的P波绝对到时数据和相对到时数据进行了地震重新定位,并给出了522个地震的震源参数.重定位后的地震定位精度均有了显著提高.重新定位后,本研究区域内地震活动密集成东西向与北西向线性排列分布,与已知活动断裂呈更加清晰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营子街地区沙三上亚段储层以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浊积砂为主,分布规律性不强,油水关系较为复杂.利用地质统计、地震相分析、测井反演等技术,分析了该区储层地震反射特征,落实有利储层分布范围,刻画主力含油小层构造,能较好的进行储层和油气分布预测.通过该区实际钻测资料证实,此方法可以较好的预测出沙三上储层的分布范围,为勘探目标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2013年4月20日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发生Ms7.0级芦山地震, 通过计算多个地震活动参数, 定量分析芦山地震发生的背景地震活动性及与汶川地震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历史记载龙门山断裂南段仅有3次6.0级以上强震, 存在地震空区的历史地震背景;2)通过a值分析可知, 芦山地震发生前30年背景地震活动性较高;3)分析汶川地震前后b值的空间分布差异, 发现龙门山断裂南段在汶川地震后仅部分区域b值下降, 应力增强, 芦山地震发生在b值明显下降区.  相似文献   

6.
利用二维弹性有限元模型,计算了河道型水库蓄水造成的地应力变化,进而计算了走向平行于水库长轴的不同倾角断层面上库仑应力变化,以此来评价水库蓄水对库区断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蓄水增加的压应力非常有限;如果背景应力场有利于正断层活动,蓄水可能会导致一定深度和倾角的断层更加危险;如果背景应力场有利于浅表的逆断层活动,蓄水会抑制不同倾角的逆断层活动.  相似文献   

7.
使用皮尔逊检验方法,考虑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背景概率和地震及前兆监测能力的差异,除去监测能力很低的青藏高原地区,将中国大陆地区分成东部、西部、川滇等 3个区域,分别进行年度地震趋势预测效果的检验.所得结果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中东部地区的概率增益和皮尔逊检验的置信水平明显高于另外 2个地区,表明在现有的年度地震趋势预测中,对地震活动性的认识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采用调查法、访问法、文献资料分析法对5·12汶川大地震灾民在地震发生过程中和发生后两个时间段的行为进行研究探讨,从体育角度审视人们规避地震灾害的行为,并尝试构建相关恢复和训练体系,以期缓解灾区人民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9.
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S7.4地震是近年来唯一一次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内部的强震,其同震变形及应力调整受到很多学者的高度关注。采用分裂节点技术研发了一套研究大地震同震变形的三维并行弹性有限元程序,并使用弹性地震位错模型的解析解验证该程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S7.4地震同震变形及研究区域主要断层上的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地表同震变形与不同大地测量数据和有限断层模型反演得到的结果一致,显示该地震主要为左旋走滑断层,有部分正断层分量;9~11 km深度范围内除主震断层带两侧大于1.0级的余震基本位于10 km深度水平面内平行于主震的库仑应力变化大于零的区域;玛多地震引起不同断裂带上的库仑应力变化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鄂拉山断裂南段、昆中断裂东段、东昆仑断裂带的大部分(除中部靠西的小部分外)、玛多—甘德断裂北西段、南东段及主震震中附近、达日断裂带北西段库仑应力增加明显,地震危险性提高,需要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0.
地震滑坡是最为常见且破坏力最强的地震地质次生灾害之一,快速准确地获取地震滑坡的分布和范围信息对震后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Sentinel-2A遥感影像,以"8·8九寨沟地震"核心震区--漳扎镇为研究区,通过结合变化检测技术和面向对象方法提取地震滑坡信息,利用改进的区域生长算法对提取的滑坡边界进行优化得到最终提取结果。通过与传统CVA提取结果对比,评价分析本文算法的精度。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地震滑坡体提取总精度在90%以上,Kappa系数优于0.7,提取结果与目视解译结果较为一致。且自动化程度较高,速度较快,满足地震应急救援的时间和精度需求。  相似文献   

11.
对慢地震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慢地震的定义及特征、慢地震的识别和定位、慢地震孕育的地质构造背景和产生的物理机制、慢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的数值模拟等,也涉及到长周期前兆与慢地震的关系、慢地震与应力触发、地震活动性的关系.笔者认为,在中国起动慢地震研究,首先应解决慢地震识别、定位和震源机制问题,确切验证中国大陆是否存在慢地震.为此需要加强各个地区的台网观测密度和发展宽频带地震仪、应变仪、GPS、InSAR的综合观测,并应加强对多种资料的综合理论分析及模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对地震灾害发生后事故现场救援中容易出现的情况及如何注意进行安全防护等情况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救灾工作中保障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汶川等40个县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地震发生时,正值学校上课时间,给学校和师生造成的灾害尤为重大。日前,本刊接到四川省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关于开展向我省地震灾区学校募捐活动的倡议书》,我们呼吁各地教育装备部门、教仪设备生产企业及相关单位积极响应四川省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的倡议,伸出我们的援手,献出我们的爱心,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民族精神,为灾区学校的重建,尤其是为学校实验室、图书馆的重建慷慨解囊,捐仪器、捐设备、捐图书等,为让灾区学生早日重返校园贡献我们的力量。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同舟共济,一定能创造抗击自然灾害的奇迹,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4.
汶川大地震这场罕见的灾难,给我们留下了悲壮的集体记忆,在这场灾难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是我们值得永存的宝贵财富。这场灾难毁灭了许多美好,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反思。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测查量表(PCL)考察了震后初期汶川、都江堰地区2538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也检验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测查量表(PCL)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结果发现,震后初期汶川都江堰地区的中学生有一定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检出率;女生、14-15岁、初三、家庭经济条件差、有家人伤亡、房屋倒塌及其他财产损失和在地震中目睹惨烈场面是影响中学生震后出现PTSD的危险因子;PCL量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因素分析支持三因素模型,且具有较满意的α系数和分半信度,是检测PTSD比较满意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数据中存在的相邻数据的相关性为数据压缩提供了可能,而远程勘探数据的传输又有对数据进行压缩的要求。对于较大的地震剖面,通过一定的边界处理和分块处理,可以获得较好的压缩效果和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永3区块砂泥岩互层、小断层及微幅构造等地质特征,设计了相应的地质模型,利用粘弹性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井闻地震波场模拟.模拟数据的上行反射波成像剖面与地质模型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抗战期间云南的地震救灾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变化.中央赈济委员会的成立使得中央政府各部属直接参与赈灾;地方政府救灾也有财政独立和中央统收统支两个不同时期的差异;社会力量相比于抗战前作用有所减弱但也仍然不可忽视;报界的变化导致报道云南地震救灾的中坚力量集中至当地报纸上;家国罹难,外敌天灾,虽然有了某些方面的变化和特点,抗战期间云南地震救灾仍然不可避免的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关于地震震中位置的研究,前人已进行了许多探索,并已提出了一些非常有见地的学说。这些无疑对地震的研究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旨在用断裂力学中关于裂纹附近的应力场和应力场强度因子的理论来分析苍山地震震中位置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城市震灾,破坏性实属罕见,造成了大批伤员。在灾情严重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救治与安置伤员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为此,政府主导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动员了一切力量展开救援,尤其是医疗救助贯穿始终。通过分析唐山大地震后政府对伤员的救治与安置状况,探讨其间存在的问题,这能够从微型的视角中窥测出整个地震救灾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