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孙雯 《教书育人》2014,(2):60-60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包括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其中读和写是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读”与“写”之间寻找平衡点,准确结合读与写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文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础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文,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总之,语文教学的任务最根本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我认为,在诸多语文能力之中,写作能力是第一位的。“读”“写”和“听”“说”中不可缺少的语文能力,其中“听”和“读”都是在原作基础上的发挥,“说”和“写”则是自身能力的发挥。因此,语文教学抓好“读”和“写”是关键。实际上,读和写又是完全统  相似文献   

3.
所谓语文的基本能力,就是人们通常提到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可是有人说五年制高职学生依然是“听不懂、说不出、读不通、写不成”,虽有点夸大其词,但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语文素养有待提高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在几年的教学生活中做了一些尝试,现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据《今晚报》报道,在不久前举行的亚洲教育论坛上,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特别指出语文教材应该增加口语交际内容。语文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但是,现在的学校教育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后两个能力上,甚至只放在“写”上,或者是放在了“考”上。“其实,中华传统文化中就很重视‘说’的,古书中的‘苏秦游说  相似文献   

5.
冉伟 《少年读者》2009,(7):94-96
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进一步深化。读写结合就是全面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也就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进一步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6.
语文姓什么?     
2003年深圳市中考语文试卷出了新花样——只考一篇作文,对此众说纷纭:“返古了”“减负了”“单一了”……其实深圳中考语文采取此方式缘于“非典”的影响,是在特殊形势下为减轻学生负担而做出的非常之举,没想到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依我个人看,只考作文不是不可取的,可以检测出初中学生的语义能力和水平。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要落实的是听、说、读、写基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能力很强的课程,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听、说、读、写几个项目中“,读”是重要环节,而朗读是阅读的重要途径。这一理念是针对以往语文教学中的繁琐分析和机械  相似文献   

8.
从中师《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任务和要求看,中师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具备听、说、读、写、教等五方面的知识和智能。这五个方面,既要全面培养,更要有所侧重。从听与说来看,重点应放在“说”;从读与写来看,重点应放在“读”。而“教”本身是能力的一部分,但听、说、读、写能力都得通过“教”来检验,它是听、说、读、写的综合体现。所以说,“教”是中师语文教学的焦点。中师语文教学要具有师范专业的特征,必须从中师的培养目标出发,对中师语文教学、语文教材和语文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其实语文也是有脉络可寻的.语文的基本能力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提高了这四项能力,语文素养自然会提高.笔者认为,要学好语文,提升能力,必须四个经常:经常读,经常听、经常说、经常写.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听、说、读、写”是基础能力。有人形象地将“听、说、读、写”比做语文的四条腿.我认为是非常逼真的。听话能力是重中之重.是说话能力、阅读能力、写作技能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以读促写”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语文教学总结的规律,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本途径。那么,如何做到“以读促写”呢?现谈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2.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使语文教学获得最佳效果,首先要弄清“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哪一项是关键,是主要的矛盾。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听、说、读、写”中的“读”是基础,是主要矛盾。“听,说、写”是“读”所要达到的目的,即语文教学的落脚点。这就是说,“听、说、写”的能力大小,主要取决于“读”的训练效果。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读”这一主要矛盾,其它矛盾就可以“迎刃  相似文献   

13.
浅谈读与写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读,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一种方式,写,则是把知识转化成一种能力。读,是写的基础,而写,又能更好地促进读。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只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两柄“利剑”,相信就能“双剑合璧,威力剧增”。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中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素质主要是指对本民族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质,一直是教育界非常重视的一件大事。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功能,是“为终生学习打底”,“为终生精神发展打底”。如果能够使学生具有了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读是语言文字的吸收,读指导写;写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写消化读。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它揭示了语文教学的规律。而仿写是学习范文用词造句、布局谋篇、写好文章的打基础的训练,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形式。古人把读书比做“销铜”,把作文比作“铸器”,并且说销铜“极用费力”,而作文“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因此结论是“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当然,这并不是说作文就是轻便的事,而是强调了读为写打基础的重要和艰巨。我们对仿写的一些尝试就是在指导学生认真读范文  相似文献   

16.
试谈“说”     
“说”是语文基础训练的重要内容。从听、说读、写的关系来看,读是把规范的书面语言,变成口头语言的过程。而“说”是以独立思维为基础,直接用口头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所以,“说”可以说是读的提高和发展。写要以“说”为基础,是把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的过程,只有会说,才能写好,“说”就是写的开始。足见,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的,不可重此轻彼。在教学实践中,往往重视读写,而忽视“说”的训练。有的教师觉得,考试不考“说”,于是平  相似文献   

17.
龚秋萍 《文教资料》2014,(14):36-37
听力与说、读、写三种能力一样,是构成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听”居首位。语文教学理应把听与说、读、写三种能力同等看待。在“沉浸式”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视听能力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同时要求施教者具备相当的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要把每课书、每节课的教学同培养学生听读说写能力联系起来要问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查看教案,在教学目的栏一般写着两三项。比如《梁生宝买稻种》的教学目的一般是这样写:一、学习梁生宝一心为集体、以苦为乐的高贵品质;二、了解文章插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突出中心意思的作用;三、学习有关同义词和多音字。语文教学要“教学生学好课文”,要教“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但这不是最终目的。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读说写的能力。从这样的认识出发,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的语文教学仍存在着许多弊端,这种弊端主要表现在着眼于“应试”,考什么内容就教什么内容,不考的内容就回避甚至不教,教师的眼睛自始至终盯着分数,结果导致中小学语文教学几乎都是一种“一言堂、满堂灌”和“题海战术”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使教师被动地教,学生被动地学,双方都缺乏创造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也把教学的目的和主客体颠倒了。要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首先,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语文教学局囿于几本现成的教材,简单的“看、读、听、写”训练,喋喋不休地机…  相似文献   

20.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读,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一种方式,写,则是把知识转化成一种能力。读,是写的基础,而写,又能更好地促进读。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只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两柄“利剑”,相信就能“双剑合璧,威力剧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