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传奇式的传播学家──关于麦克卢汉高竹梅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一段时期以来被认为是陈旧的、过时的、漏洞百出的麦克卢汉学说,正在悄然复兴。1996年在旧金山,举办了一次“西海岸麦克卢汉媒体复兴节”。在复兴节中,组织者安排了“麦克卢汉介绍”、“麦克卢汉讲座”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地球村”概念着眼 ,评介麦克卢汉的主要传播思想。以国外麦克卢汉研究的最新发展为基础 ,对麦克卢汉传播思想重新评价。笔者提出麦克卢汉的媒介思想并不能简单地归类为“技术决定论”。他的传播思想贯穿着“技术乌托邦主义” ,正在得到传播学研究界的重新评价。他的媒介观点也被逐步发掘出向批判学派阵营靠近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麦克卢汉继承并发扬了伊尼斯的媒介决定论,是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中蕴含着对现代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深刻理解. 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简要梳理 “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核心内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走向成熟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他的三部代表作中,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初步提出阶段.《机器新娘》是麦克卢汉对当时社会流传的广告进行批判性分析的著作,流露出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理论的早期观点.他从印刷媒介出发,解读了近60种广告图片,抨击了新技术对社会大众的裹挟和规训,批判广告中泛滥成灾的性与暴力暗示,强调社会大众需要对新技术、广告持有批判性接受的态度.①他认为专业化与工业人携手步入了机器建构的虚幻世界.新技术将人们从体力劳动的束缚中转移到技术控制生活的牢笼中,人创造机器却被牵制在机器周围.每一种社会形象背后都是一种技术力量,新技术凭借强大的工业力量撕裂了正常的生活,建构了新的生活空间、个体角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4.
陈荣 《东南传播》2018,(4):32-34
通过文本分析和历史社会学的路径管窥麦克卢汉的思想和新媒体视域下的中国传播学研究,我们发现,21世纪10年代兴起的,以麦克卢汉百年诞辰为代表的,关于麦克卢汉研究的第三波热潮在中国被重视并引起广泛影响,是基于麦克卢汉本身文字特点与新媒体时代特殊的传播机制和规律的双重作用.通过回顾麦克卢汉思想精髓,并理解其原子化碎片化的表达方式,对于新媒体视域下的传播学研究未尝不失为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5.
西方著名思想者埃里克·哈弗洛克是被波斯曼誉为和麦克卢汉并列的经典学者.他重视研究媒介形式本身,试图去理解特定媒介如口语主导社会中的社会运转、文化产生情况.哈弗洛克和麦克卢汉同为媒介环境学第一代的代表人物,都对媒介环境学的基本问题成形作出了贡献,他不仅在学术地位、经历、著作、影响等方面和麦克卢汉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并且,他还影响了麦克卢汉.作为学术思想深邃、影响广泛长久又富有争议的学者,哈弗洛克的思想宝藏亟待挖掘.  相似文献   

6.
2014年是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发表50周年,受周志强主编之托,我组织麦克卢汉书评专栏。在约稿计划中原本是包括了麦克卢汉之子、媒介理论家埃里克·麦克卢汉的,然临近出刊也未等到埃里克的稿件。不得已就放弃了。可在刊物(2014年第11期)出来后,埃里克却突然寄来他的稿子,这让我感到错愕、惋惜,栏目错过了埃里克,埃里克也错过了栏目!我把情况告诉周主编,他回复说没有问题,虽然公历的2014年已经过去,但中国的古历还在延伸这2014年。好主意!好有寓意的事件啊!麦克卢汉在时空中“延伸”,这不就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吗?!其《理解媒介》一书所要表达的不就是理解借助于媒介的“人的延伸”吗?!
  2013年初冬的一天,我与埃里克相约在多伦多大学图书馆咖啡厅见面,相谈甚欢,相见恨晚,首都师大易晓明在旁拍摄了一些照片,这里发表一二,以飨读者。照片中的小伙子是麦克卢汉之孙安德鲁,酷肖麦克卢汉;而其子埃里克看起来倒像是外人了。一笑!  相似文献   

7.
电视媒介在文化传播中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年,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出版了《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以下简称《理解媒介》)一书,其中最富影响力的篇章是《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的这一论断在引起学界强烈兴趣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主流传播学界和文化学派的批判。当世界进入20世纪后半期,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成熟以及数字化生存的日益可能,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麦克卢汉,力图从麦克卢汉痴人说梦般的表达中寻找能解释这个时代媒介影响力的答案。和着这股热潮,我翻开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一文,力图从字里行间来感受大师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影响和支撑麦克卢汉思想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天主教、艺术和技术.在麦克卢汉看来,这三者都是人的延伸,都是“媒介”,因而又都合成一体,形成了麦克卢汉思想架构之中一个几乎完美的“三位一体”.这“三位一体”造就了作为思想家和预言家的麦克卢汉,也成为我们理解他的一条特殊路径.  相似文献   

9.
胡道静:“媒介是人体扩张”的最早提出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祥 《编辑之友》2015,(9):100-103
1946年,胡道静提出“媒介是人体的扩张(延伸)”的观点.该观点的提出既出于他对进化论的深刻理解,又从另一个侧面为进化论思想提供了注脚与阐释.在他提出这一观点18年后,麦克卢汉提出了同样的论断.对“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扩张)”的观点,人们只知麦克卢汉,而不知有胡道静.这与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在我国大量译介有关,更与学界对两者的媒介研究重视程度不一的状况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三个角度分别阐述了麦克卢汉与当今时代的连接:一是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与当代青年思维方式和感知方式的关联;二是不同人文学者对于麦克卢汉及其思想的多种解读;三是有关麦克卢汉在当代传播思想和流派研究方面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冷热媒介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克卢汉是20世纪最负盛名和饱受争议的媒介理论家,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的深入影响不断证实着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前瞻性和合理性。然而,在学界,与麦克卢汉的媒介信息论和媒介延伸论相比较而言,媒介冷热论的精确性、实用性却饱受质疑和攻击,一直争论不断。这与麦克卢汉独特的研究方法不被人们理解和重视有密切关联。鉴于此,文章先对麦克卢汉独特的研究方法进行一番考察和探讨,在明晰其运思过程的基础之上阐释与还原麦氏的冷热媒介理论,旨在引起人们对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这一重要传播学理论的反思和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12.
梁颐 《东南传播》2021,(11):85-89
德克霍夫认为,麦克卢汉具有一种永恒的文化视野.麦克卢汉对德克霍夫的影响不是学术思考,而是思考本身.麦克卢汉一生都在寻找一种研究方法,但从未真正实现.图形/背景实际上成为德克霍夫个人的研究方法.麦克卢汉对字母表效果的理解给德克霍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数据统治是数据主宰我们生活的力量,数字孪生则是一个灵活和自我更新的数据库,其最大的负面影响是可能使人失去做出决策的权力.加拿大、意大利、法国、美国已经接受了麦克卢汉.关于现在流行的短视频和网络直播,德克霍夫认为,抖音完美地契合了当今年轻人和老年人短暂的注意力广度,它几乎是一场社会运动.就疫情等谈及未来新媒介技术会给人类行为带来的变化,德克霍夫寄希望的新媒体技术是量子计算和量子技术.德克霍夫从麦克卢汉"周一晚上文化与技术研讨会"中学会,不要被学术思维所禁锢,不要从过去的角度思考问题,而要坚定地从现在的角度思考问题,"一切都是现在".  相似文献   

13.
<理解媒介>是麦克卢汉的成名作.1964年该书出版,由于其新颖而富有争议性的论断,在西方社会引起了震荡,也确立了麦克卢汉作为20世纪杰出的媒介思想家的地位.在这本书里他阐发了"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信息"、"冷媒介热媒介"等被后人称作是"奇思妙想"的媒介三论.直到今天麦克卢汉的观点仍然会引发研究者的许多兴趣与争议.  相似文献   

14.
杨汉云  杨祎 《当代传播》2011,(6):126-127
近20年,国外著名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及他的媒介理论在中国播种开花。国内研究学者从单纯的理论引入,渐渐走到了本土化的理论解析、理论应用阶段。本文收集1988年-2010年国内研究学者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研究论文256篇,择其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述评,为以后研究麦克卢汉媒介理论者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5.
梁颐 《东南传播》2021,(12):67-69
关于麦克卢汉,洛根认为,麦克卢汉是改变了我们对技术、媒介和传播看法的系统思想家,他最有价值的想法是"媒介就是信息",而且它永远不会过时.虽然麦克卢汉声称他没有在任何一本书中展示过理论,但他确实有一个理论,洛根称之为"媒介通论".媒介通论由探索、图形/背景、地球村等10个要素组成;关于书籍的未来,洛根认为,书籍不会消失,因为讲述的故事或叙事无法在互联网上的几篇短文中捕捉到.当我们生活在地球村时,网络直播和网络视频是我们交流的一种方式,但它们永远无法取代书籍;关于自己的研究经历和现在的研究工作,洛根认为,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洛根教授担任老特鲁多总理的政策顾问的经历为他提供了另一个学习媒介的舞台.洛根将沃尔特·翁的工作并入其工作,如在《理解新媒介》一书中利用了翁的次生口语文化的概念.在洛根看来,语言是人脑向心灵的延伸.艺术是另一种媒介形式,它能够影响大脑和心脏,并将两者结合起来.洛根关注的重点是语言的起源和演化,他刚刚完成的三本书是他对媒介环境思想进行的最新补充;关于媒介环境学研究,洛根认为他和麦克卢汉一样,不认为学科之间有所谓的界限,所以会跨学科地使用概念,如"超临界性",洛根认为媒介环境学研究应该遵循麦克卢汉为我们建设的道路,他给年轻学者的建议是阅读麦克卢汉和其他媒介环境学家的原著或译文.  相似文献   

16.
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0年,西方传播学巨匠。麦克卢汉的成名充满戏剧色彩。1964年,53岁的麦氏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英美文学教师,地地道道的小人物。这一年,其成名作《理解媒介》问世,其中构建的预言式的思想理论体系,石破天惊、天马行空,犹如一场大地震,在整个西方乃至全世界引起强烈的冲击波。麦氏一举成名,成为新思想新学科的巨人。有人誉其为“继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思想家”。时隔20多年,麦克卢汉撒手人世之后,这场冲击波传入刚刚改革开放、睁眼看世界的中华大地,引起不小的震动。在传播学的书架上,《理解媒介》无可…  相似文献   

17.
麦克卢汉是媒介环境学的创始人,其对当代社会传媒的影响来自于他高人一等的批判性和预见性。尽管麦克卢汉不是第一位、也不是最深刻的传播理论家,但是他以众多在当时看来是惊世骇俗、在现在看来依然入木三分的流行文化批评,在他去世20多年后,重新赢得公众和学术界的瞩目。  相似文献   

18.
艺术的视角--理解麦克卢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麦克卢汉的学术背景和他所处的时代的传播学研究的实际出发,提出从艺术的角度而不是从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思路出发来理解麦克卢汉,将为我们理解他那些奇诡的理论开辟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戴蔚 《青年记者》2008,(6):38-38
当年麦克卢汉在接受《花花公子》杂志采访时,曾憧憬地说:“我们站在一个使人解放和振奋的世界的门槛上。在这个世界里.人类部落实实在在会成为一个大家庭,人的意识会从机械世界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到宇宙中去邀游……”①麦克卢汉所向往的这个世界在网络时代实现了。信患传播的全球化虽然实现了麦克卢汉意识“邀游”的梦想.但同时也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全世界学习和研究传播学的人来说,马歇尔·麦克卢汉(HerbertMarshallMcLuhan,1911-1980)是一座绕不开的丰ll碑。他浩荡不羁的超前思想和全新的思维方式,使他看起来已成为启示现代传播学研究者们的先知;同时,他充满隐喻的晦涩文风和奇特的观察角度,又被许多人不屑地斥为稀奇古怪、一知半解的“科学神秘主义”。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极端的两种情况呢?这主要是因为麦氏反传统、反经验、非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和偏爱隐喻、典故的晦涩的叙事风格。这种研究方法和叙事风格与传统学术的期待视野相对。麦克卢汉说:“我只探索,我不解释。”他喜欢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