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碎片化的移动阅读背景下,用户移动阅读行为和阅读图书馆电子资源意愿以及使图书馆阅读服务更好嵌入用户阅读需求是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文章锁定辽宁师范大学师生这一目标群体,从设施特征、用户阅读行为等方面揭示用户阅读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意愿,提出图书馆可以改善网络基础设施、保障图书馆移动服务稳定运行,提供移动阅读设备、提高用户移动阅读体验,对用户移动阅读行为进行有效引导,以及开展个性化阅读服务,确保图书馆阅读活动更良性开展。  相似文献   

2.
王晓光  刘晶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3):119-126
[目的/意义]对移动阅读行为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深入理解用户的移动阅读行为特征,把握移动阅读行为研究的趋势。[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和追踪,收集国内外2007-2017年发表的移动阅读行为研究相关文献,经过仔细筛选得到目标文献254篇,对其发表年代、期刊来源、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并对研究主题进行论述。[结果/结论]总结出移动阅读行为研究主题包括阅读动机、阅读偏好与习惯、阅读理解与绩效以及阅读实践与应用4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特点进行了归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移动阅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普遍感兴趣的新的学习方式。面对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更新服务理念、采用新的技术、创新服务形式是当前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阐述大学生移动阅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应对大学生移动阅读需求的对策,如补充移动阅读资源、提供移动阅读设备和环境以及加强移动阅读引导。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江苏省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电子阅读情况、使用电子阅读设备以及进行移动阅读情况,分析了大学生移动阅读的特点.结果表明:与纸本阅读相比,大学生更倾向于电子阅读.大学生在移动阅读内容、常用电子阅读设备、移动阅读目的与阅读时间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特征.提出了还书提醒、OPAC查询、手机阅读图书馆电子资源是大学生最需要的移动图书馆服务.  相似文献   

5.
文章指出移动阅读终端的普及改变了用户的阅读习惯,介绍了相关数字技术,认为移动阅读市场已经形成并快速发展,移动阅读时代即将全面到来.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能够满足当前人们碎片化、个性化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拓展图书馆服务范围,实现图书馆服务创新与转变。文章讨论了新形势下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的转变与发展,分析了新形势下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转变与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转变与发展路径。通过构建完善的移动阅读服务体系,加强资源、平台及服务要素融合,准确定位服务需求,完善图书馆文献构成并整合资源,强化馆际交流合作、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多维度促成移动图书馆的信息融合等方式,为我国图书馆在新形势下实现移动阅读服务模式转变与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闻战线》2015,(3):57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大发展,让大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颠覆性变化,短短的几年间,大众就完成了阅读行为的大迁移。用户在手机上的每一次触摸,每一次刷新,都转换成数据存储在服务器里。今日头条有2.2亿用户,活跃用户每天有2000万。这些用户为今日头条带来了海量数据。1月20日,今日头条发布了2014年移动阅读年度数据。——使用设备,两大阵营瓜分。目前,使用的移动设备以  相似文献   

8.
探析移动阅读产业链下的图书馆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基于移动阅读这一新型阅读模式,探讨移动阅读产业链下设备制造商、内容提供商以及运营商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搭建移动图书馆平台,拓展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网深深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习惯。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移动客户端影响巨大的APP,因其庞大的用户群成为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利器。在广泛调研图书馆界、出版界及其他众多文化、阅读类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阅读推广的基础上,探索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阅读推广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进步,移动通信技术迈入4G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也随之改变,这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带来巨大的冲击。如何把图书馆服务通过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延伸到读者的各类移动设备上,满足读者需求,丰富读者的移动阅读服务内容是公共图书馆界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满静 《出版广角》2019,(1):43-45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应用以及移动互联文化产业的出现和普及,移动阅读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人们更多通过移动互联设备获取信息并展开阅读,这对传统产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无论从国家、社会还是行业的角度,都应充分认识到新媒体产业的重要性,利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在政策引导、社会支持下,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推动各产业融合,着力提升产业效率,从而实现国家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袁曦临  王骏  陈霞 《图书馆建设》2012,(3):74-76,81
随着网络环境和移动阅读设备的发展,阅读步入数字化时代。通过对照组实验的方法从信息获取、信息理解和信息整合3个方面对移动阅读和纸质阅读的认知效果差异进行分析发现,纸质阅读适合深度、系统、宏观的学习,而移动阅读更适用于微观的信息查询和瞬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3.
基于读者调研的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法,对高校图书馆读者就移动设备的持有情况、手机上网的使用偏好和行为模式、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调研,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高校图书馆读者在移动设备的拥有量和在移动设备上进行学术研究的需求并没有达到大规模普及的程度,高校图书馆应该以读者需求为前提,制定合适的移动阅读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基于读者调研的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法,对高校图书馆读者就移动设备的持有情况、手机上网的使用偏好和行为模式、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调研,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高校图书馆读者在移动设备的拥有量和在移动设备上进行学术研究的需求并没有达到大规模普及的程度,高校图书馆应该以读者需求为前提,制定合适的移动阅读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15.
移动轨迹中蕴含着游客个体属性、旅游偏好、消费习惯、活动经历等重要信息,为旅游阅读的深层需求挖掘工作与场景化推荐服务提供了基础数据。基于移动轨迹数据与游客画像等信息,构建了融合式的移动轨迹节点模型及推荐应用,实现了旅游场景与游客阅读需求的画像描绘与形式化表述。结合游客移动轨迹与旅游阅读资源,设计了游客移动轨迹融合与旅游阅读资源推荐两个关键子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证明:基于移动轨迹融合的旅游阅读推荐模型充分应用了移动轨迹中包含的游客阅读需求与旅游场景信息,能够较好地为游客提供推荐阅读服务,具有较高的读者推荐覆盖度、精确度以及性价比。  相似文献   

16.
移动互联网用户阅读利用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阅读认知理论与阅读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移动阅读利用行为的框架。实证分析发现,当前的主要移动阅读方法是快速浏览,主要移动阅读内容是新闻、娱乐等轻阅读内容,移动阅读内容的主要加工形式是摘要、目录和综述,主要载体形式是文本+图和纯文本,主要出版形式是网页和图书;大部分用户阅读短篇内容更多;一半用户明确反对移动阅读内容中的广告;用户每次进行移动阅读的平均时长主要在30分钟以内,每天的平均时长主要在1小时以内;用户移动阅读的时间(地点)主要分布在交通途中、等候时、家中无聊时、睡觉前。基于调查分析结论,提出有针对性改进移动阅读服务内容和方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以感知价值为前因变量,引入习惯作为满意度和持续行为间作用关系的调节变量,构建移动阅读用户的持续行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移动阅读平台应以内容为核心,牵引提升用户在持续阅读中的情感价值、社会价值和功能价值的感知水平,促进其感知价值,从而影响满意度。习惯,作为社会化阅读惯习的浅层呈现,可正向调节满意度对持续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持续行为。  相似文献   

18.
正近两年,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尤其是手机以其方便携带、功能全面的优势,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不仅影响着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进行阅读的重要通道。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极大改变,移动阅读正逐渐成为人们阅读的主流方式。其中,手机作为携带最为方便且普及率最广的移动终端,满足了大众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的需求,基  相似文献   

19.
论手机移动阅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手机移动阅读是读者对手机等移动载体上的信息内容的认识活动,包括读者、阅读行为和读物三个组成部分。手机移动阅读的过程包括阅读需求、读物寻求和阅读利用三个阶段。影响手机移动阅读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阅读终端可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用户使用体验的基础上,建立移动阅读终端可用性评价指标体系,涉及硬件性能、技术、内容、阅读功能与综合评价五个方面。文章选取部分指标对易博士阅读器的可用性进行研究,对设备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