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小马过河》是一篇生动有趣而富有哲理的童话。它通过小马过河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无论做什么事情,“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样一个道理,教育学生遇事一定要动脑筋想一想,具体分析,亲自实践,弄清事情的真相,把事情做好。为了教好这一课,我做了以下四方面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Jay帅帅酷酷地唱着:“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长大后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我/跑得比别人快飞得比别人高/将来大家看的都是我画的漫画/大家唱的都是我写的歌……”听说这首《听妈妈的话》还因为温暖感人、积极向上而八选了台湾小学教材。  相似文献   

3.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生动有趣又有意义的寓言故事:一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着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这个故事意在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违背规律。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领悟道理之外,  相似文献   

4.
我最初读《论语》时,对圣人的话佩服得是五体投地.根本就没想到要怀疑它,也根本没想到有资格怀疑它。儒教可以说,就是这么麻醉人的。张口闭口孔子日没什么不合情理的。圣人的话好像就是真理。后来读鲁迅,使我大吃一惊,原来鲁迅不像我,鲁迅不但对圣人的话不以为然,还给以尖锐的批评。后再读《庄子》,对儒家的学说可以说逐渐冷静了。  相似文献   

5.
眼镜博士:大家都知道《落花生》这篇课文道出了“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外表好看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可当父亲提出“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这个问题时,姐姐、哥哥、我都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而母亲却一言不发,只是听了父亲的讲述后才点点头。难道母亲这个人物在文中可有可无吗?  相似文献   

6.
上午上班时,办公室的陈老师说,他从《读者》上读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大致是说:如今这社会,谁如果觉得离了自己地球就不转了,那他肯定是一个“神经病”。听了陈老师的话,我暗暗告诫自己:以后在单位千万别把自己当回事儿!  相似文献   

7.
本期格言     
走自己的路,听别人的劝。——陈彤“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是我很早就听说,并且一直坚信不疑的一句话。我一直认为这句话是马克思说的,因为很多人都曾经这么告诉我。但是后来,我终于知道这句话其实并不是马克思说的,马克思只是在《资本论》的序言中引用了它。直到最近,我忽然不再那么相信这句话了,因为我看到了另外一句话:“走自己的路,听别人的劝。”这句话是一个小人物说的,不那么豪壮,也没有显出多大的智慧,但却更实在,也更适合我们这些平凡的人。他讲的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做人是有成本的,要降低成本,还是应该多听听别人的话——但…  相似文献   

8.
一位初中生给《初中生世界》的“方方有约”专栏写信道:“在学校,我周围尽是些像我这样的痛苦的学生,除了学习学习再学习。我们不知道不能够做些什么,不知道还应当做些什么.我最好的同学有一天对我说,他真不想活下去了,我听了很害怕。”  相似文献   

9.
去年我在小学听了一节二年级的课,题目是《我要的是葫芦》,讲课教师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要求上课时每个学生都带一个葫芦来。确实,课上得很到位,在真实的观察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感受到了葫芦的可爱,知道了叶和果之间的关系,应该说是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付出的快乐     
我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但我不明白这句话的道理,帮别人做事,应该别人高兴呀,怎么会自己快乐?  相似文献   

11.
谭海明 《师道》2004,(5):24-24
有这么一个优秀的案例,大意是说有一位老师执教《坐井观天》,课快要结束时,老师问学生:“同学们,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跳出井口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2.
山雉感悟     
翟暾 《中学语文教学》2005,(7):F0002-F0002
《学记》中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意思是说,虽然有美好的菜肴,不吃就无从知道它的美味;(同样)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习,就无从知道它的好处。  相似文献   

13.
再续情缘     
陈丽君 《山东教育》2005,(28):60-60
今年老教师内退的工作又要开始了,校长知道我特别喜欢读书看报,对我说:“要走了,喜欢什么刊物,学校每年给你订一份,也算是学校的一份心意吧!”说完,他指了指办公桌上一些退休教师所订的《老干部》《健康指南》等书刊。我要推辞,但又觉得这是领导的一片心意,只好诚恳地说:“实在要订的话,那还是订《山东教育》吧!”听了我的话,校长脸上现出诧异的神情,随即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不由得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14.
林枫 《福建教育》2006,(9A):21-23
“倾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细心地听取”,即要持谦虚认真的态度,明确说话人的意思并及时应对。“听”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但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在精心创设的情境面前,学生个个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当教师让别的学生发言时,他们或悄悄地与其他同学窃窃私语,说些与话题毫不相关的话;或急不可耐,没等别人说完,就跳着喊着举起了手……课堂上可谓一片热闹,但真正能坐着倾听别人说话的学生不多。缺少了“倾听”的口语交际不能说是真正的口语交际,因此,口语交际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善做“倾听者”,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架起通往“理解”的桥梁,才能提高“说”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很多人的脑海里,“管理”这个词既熟悉又神秘。你虽然知道它的含义,却很难抓住它的本质。恐怕没有几个概念,能得到这种见仁见智、丰富多彩的待遇。我没有专门学过管理。20年前教初中化学的时候,别人说“你会哄人,所以学生听你的话”;15年前做教务副主任的时候,别人说“你很谦和,所以教师听你的话”;10年前做副校长的时候,别人说“你肯帮人,所以大家听你的话”;3年前做教育集团总校长的时候,忽然有人说“你会管理,所以集团有今天的发展”。我问自己:“什么是管理”?头脑中竟一片空白!后来讲管理学的教授告诉我,会“鼓动别人”、“服务别人…  相似文献   

16.
案例: 《动手做做看》是人教版第四册内容,这课教学最后,我问学生你有什么话想对伊琳娜说吗?学生思考片刻后,踊跃发言: 生A:伊琳娜,你是一个不随意相信别人的孩子。 生B:伊琳娜,你敢于怀疑,你真棒! 生C:伊琳娜,我要向你学习。  相似文献   

17.
管理是什么?     
我没有专门学过管理。20年前教初中化学的时候,别人说“你会哄人,所以学生听你的话”;15年前做教务副主任的时候,别人说“你很谦和,所以老师听你的话”;10年前做副校长的时候,别人说“你肯帮人,所以大家听你的话”;3年前做教育集团总校长的时候,忽然有人说“你会管理,所以集团有今天的发展”。我问自己:“什么是管理?”头脑中竟一片空白!后来讲管理学的教授告诉我,会“鼓动别人”、“服务别人”、“成就别人”就是会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阅读》2005,(3):22-22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了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怎样回答。  相似文献   

19.
有这么一个优秀的案例,大意是说有一位老师执教《坐井观天》,课快要结束时,老师问学生:“同学们,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跳出井口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20.
我上了《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研究土壤》一课后,对“做”科学又有了新的认识:《研究土壤》是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是综合运用前几课的知识和方法,且实践性很强的课。“做”科学不仅要学生用自己的手去操作,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脑想,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它是探究学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