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术作为我国一个特色、经典的传统技艺,可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不断汲取了国内外优秀的文化、智慧结晶,从传统的技艺层面上升到了武德、武魂的精神高度,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丰富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精神财富.本文针对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强调了武德教育对于武术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并分析了在高校武术课程教学当中武德教育的弱化和缺失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加强武德教育的途径,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武术作为我国一个特色、经典的传统技艺,可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不断汲取了国内外优秀的文化、智慧结晶,从传统的技艺层面上升到了武德、武魂的精神高度,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丰富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精神财富.本文针对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强调了武德教育对于武术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在高校武术课程教学当中武德教育的弱化和缺失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加强武德教育的途径,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亚敬 《教学与管理》2012,(30):145-146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有着厚重的文化属性,也有着形式、功能多样的体育属性,因此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教育价值也就体现了出来。武术教育作为我国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准确的武术教育价值的定位,是保持武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武术教育作为学校体育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中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继承和发展武术运动的重要场所,但目前武术教学在我国中学开展并不普遍,现状并不乐观。武术运动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形式和健身方法,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达到修身养性、防身自卫的功效。可见,在中学开展武术教学,不仅具有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还是继承与发展中华武术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民族情感、道德准则以及意志品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高校武术教育的历史使命——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传统美德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在解决当代学校教育面临的人文素质危机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自信的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信。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畲族独特的民歌、舞蹈、服饰、建筑等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宁德市民族中学是一所以畲族学生为主的民族学校,肩负着将闽东畲族子弟培养成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任。学校秉持“发展民族教育,培养民族人才”的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7.
一、学校武术教育的重要性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全民健身的重要方法。武术是中华民族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所创造的民族传统体育。它根植于数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和精粹,是我国一项特殊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它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长期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外人士的喜爱,因此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伍绍祖同志指出:“武术不能简单的看成是一个单一的体育项目,武术是更高层次上的体育项目,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防身、健身极有好处,它几乎是城乡经常从事体育活动人数的一半”。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民族中学始终坚持以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品质、以特色发展深化学校内涵的办学策略,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民族政策有机结合,将“中华民族”的“大民族观”教育,与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有机统一;以民族团结教育为核心,以培育优秀民族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润泽,实现各民族师生和谐发展的愿景,形成了“外显民族特色,内蕴和谐发展”的民族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9.
学校武术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中国武术逐步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中,武术自身也需要改革和调整,在保持民族性的同时加快与奥林匹克文化思想的交流和融合。思索、宏扬和发展学校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奥林匹克文化的结合点,以便更有效地积极开展迎合奥林匹克精神和学校武术教育,是中国学校武术发展的方向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民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是民族大中小学校落实民族工作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民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体化教育要从培养教育对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认知、形成教育对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认同、促进教育对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行为自觉三个内容维度实现横向贯通与纵向衔接。然而,当下民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教育的实践存在教育目标“碎片化”、教育内容“散点化”、教育方式“无序化”等现实困境。在实践路径中,民族学校应逐步建立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循序进阶的目标体系、多元统整的课程体系、一点多维的教育方式,从而形成科学、有效的民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格局。  相似文献   

11.
武术在现代中学体育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全面、协调、完善发展现代人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发挥武术在中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学校是传播武术的重要渠道,应大力发展武术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完成“课程标准”中有关武术的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记忆视角看,舞龙和龙舟运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二者都是龙文化的衍生及延伸,都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在近代也都遭遇困境,面临传承问题。应通过“非遗”、竞技和学校三种路径传承龙文化记忆。“非遗”路径关键要保持“正宗”,保证“血统”的纯真;竞技路径必须在制度、价值和技术层面进行规范、改革和创新,提高竞争性和激烈程度,争取“入奥”;学校路径可从思想教育、体育学科和共同体意识三个层面入手传承龙文化记忆。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整个传承过程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武术不仅是我国的国粹,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的财富,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斗争和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一项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在中学开展武术教学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国家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村落学校不仅是塑造各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的主阵地,也应成为对整个村落实施文化影响的重要基站。在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村落学校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教育惠民政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五个认同”教育、“小手拉大手”式的家校互动、校村合作联动等实践内容,发现学校虽处在南疆村落物理空间之中,却超越了地方性的层次,在吸足了“营养”发展成为现代学校之后,积极发挥对整个村落的文化影响功能,呈现出明显的外溢效应,形成了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反哺”实践模式和当下南疆村落学校和社区关系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1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建立和谐民族关系、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举措。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性视角解析,“民族心”“民族意”“民族情”“民族力”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四重内涵。而社区教育在助力“共通语言、交往空间、民族情感、物质基础”等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基本条件供给中具有独特价值。社区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其价值实现的主要路径有: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以习用共通语言凝结“民族心”;丰富社区教育互动形式,以拓展交往空间凝聚“民族意”;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以涵养民族情感凝集“民族情”;扩大社区教育资源共享,以奠定物质基础凝合“民族力”。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传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和学生身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回族传统道德教育”地方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改革及其地方课程开发理论。  相似文献   

17.
仝伟 《华章》2010,(36)
加强学校武术文化教育,提高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振奋民族精神已成为当前我国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命题.而武术文化素养教育的提出,是对实现这一命题的人文关怀,是对学校武术文化教育中"内化"问题的现实关切.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武术文化素养教育为切入点,依托高校武术教学实际,分别从武术文化知识结构、武术文化意识、武术运动技能、武德、武术审美五个方面探讨我国高校武术教学应如何加强大学生武术文化素养教育,以期提高学生的武术文化素养,使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能够真正渗透到高校武术教学过程,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8.
地处上海市杨浦区中原小区的思源中学创办于1998年,是该地区最年轻的学校.从办学第一天起,就以校名"思源"为办学出发点,以"民族传统特色技艺教育"为学校发展的切入口,作为学校特色形成的生长点,思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源,探建设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之路,至今已走过了八年的发展路程.1998年,学校以武术教育为突破口,进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尝试.2000年起,将部分民族传统优秀技艺引入学校课程,初步奠定了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学校特色的办学基础.2002年起,我们选择了民乐、武术、围棋、剪纸、茶艺、陶艺、舞龙舞狮、腰鼓秧歌、京剧脸谱、古诗词咏诵等十种中华传统技艺,把它作为学校教学改革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抓手,形成了在"思源"课程建设中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民族地区教育要以此为主线,努力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协同体系。其中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也是“四位一体”中的奠基性环节,然而事实上又是最薄弱的环节。民族地区家庭教育各具特色和教育传统,本研究基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安全稳定定位与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宗旨,以民族地区家庭教育为研究对象,探究家庭教育如何积极对接学校、社会与政府方面的教育,发挥“四位一体”教育体系中的基础路径优势,以取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20.
民族传统美德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在高职院校开展武术文化教育,既能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更能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