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本课从古代车马的构造、乘者的位置与司职、驾车用马的类别以及古人驭马的历史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我国古代的车马。从而使学生认识并获得古代车马的知识,了解各种有关事物的名称和表述字词的引申义项。据此,本课教学目的确定为: (一)学习本课对事物从总体到部件,再到附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的车马》是一篇比较复杂的说明文。它既说明古代车马的构造,又相应介绍古代车马的文化知识,而且都是援引古文资料写成。试按下面要求循序自学:一、先看题目,对照注释,自读第一、第二节,弄清“古代”、“车马”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填充:古书上常  相似文献   

3.
文史知识在古代汉语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史知识本身就是古代汉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史知识有助于古代汉语的学习,文史知识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史知识还能使古代汉语课程妙趣横生。古代汉语教学中讲授文史知识,既有历史背景的介绍,也有古代爵位、车马、宫室等的介绍,还有古代天文地理的介绍等。对包罗万象文史知识的讲授,可采取专题讲授、穿插讲解、学生自学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4.
一.单元整体设想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包括三篇课文:《语言的演变》是从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语汇和语法)来说明古今语言的发展变化的;《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是说明书目的性质、形式、内容、作用、种类和使用的;《我国古代的车马》是介绍我国古代的车马情况,着重说明古代车马的结构和用途的。学习这三篇课文的单元教学要求是: 1.说明文的语言; 2.说明文阅读、写作综合训练; 3.修改文章:综合修改。  相似文献   

5.
您想知道我国古代车马的样子吗?它对阅读古书的帮助可大了。请看说明文《我国古代的车马》。这篇文章选自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三册《古代文化常识》(四)的第二部分,原题《车马》。全文共十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来分析。  相似文献   

6.
曾听一位老师上公开课,讲的《我国古代的车马》一文.板书课题时,他将“车马”写成了“马车”.写毕,老师一言不发,学生在下边小有骚动。有的学生带着颇为惋惜的神情给老师递眼色,打手势,示意老师板书错了.这时老师好象恍然大悟似地用红粉笔将“马车”改成“车马”.这一场短暂的哑剧结束后,老师才开始了他有声的开场白.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的车马》补说安徽蚌埠二中胡念耕高中《语文》第六册《我国古代的车马》一文选自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二十二)古代文化常识(四)》第二小题,原标题是《车马》。这是一篇典范的说明文。不过,该文材料的来源是古文献,只在两处注释中说到“根据...  相似文献   

8.
阐述古代乐律、车马、丧服、兵车、祭祀等文化史知识的基本内容,正解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对此注义不妥或错误的地方,阐明了解这些知识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就是说学习知识.知道知识的人不如爱好知识的人容易接受.而爱好知识的人不如对其感兴趣的接受得快。由此看出.古代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视学习者对知识的兴趣态度的。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在不断深入,各种教育观点层出不穷。新意不断.但是“百变不离其宗”,教师的教一定要通过学生自身的领会才能产生作用.学生喜欢学习.对学习感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因为.在同一个环境下学习,由同一个教师教学,学生自身素质是学习的一个方面.而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过程和效果起绝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构想 本单元是说明文,包含三篇文章:《语言的演变》(吕叔湘)、《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陈宏天)、《我国古代的车马》(《古代汉语》)。为了准确把握本单元内容,仍然应当运用比较的方法,将以下三个方面贯穿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学生对学科学习越感兴趣,则学习越有信心,成绩也就越来越好。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激发求知欲。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知识的重要前提,是每位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探索的内驱力。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3.
梁千龙 《广西教育》2013,(42):71-71,75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古代语言文明的高度总结,学习文言文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明、学习语言知识,其中不少蕴涵丰富文、哲、医、佛、道等文化精髓的文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4.
学习是人类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掌握规律、使身心获得发展的社会活动.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从阅读、听讲、研究中获得知识、技能和素养的过程.我国古代把学习两字分开解读:学为仿效,即获得知识;习为练习,即巩固知识.这种分开解读,恰好与学习的生理机制相吻合,学为信息传人,习为信息传出,是一个神经反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浓厚,心理上有了准备,顺利接受新知识,有了浓厚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吴然 《语文知识》2002,(10):48-48
《论语·公冶长第五》中有一段孔子与他的两个弟子谈志向的言论: 颜渊、季路侍。子曰:“孟各言尔 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 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 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 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必修本)《我国古代的车马》一文,为了说明古代车马并举的问题,引用了子路所说的两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课本的注释是:“愿意乘车马,穿轻暖的皮袍,和朋友们一同享用;虽然用坏了也没有  相似文献   

17.
古代交通民俗与物质生产和消费生活密切相关.古代字书民俗史资料证明,早在夏商时代,我国就有了“车马“和“舟楫“等交通工具,而且建立了“驲传“制度.我国古代道路的开辟、桥梁的建筑、车舟的制造、交通的管理,在世界交通史上长期居于领先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费占华 《考试周刊》2012,(13):33-33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所以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呢?1.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精心设计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9.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工具课,要求教师将系统的古代语言文字知识传授给学生,努力培养他们阅读理解古代典籍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确立"教为不教"的思想,这是古代汉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内容之一。教师应合理组织和正确指导学生的独立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把握古代汉语教学内容自身规律与学习规律、指导学生学会独立读书、指导学生勤于积累资料、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和推广是现阶段我国不同地区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尤其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内容的理解不仅仅是在文本阅读和古代背诵阶段,从而使学习语文知识成为对学生的一种帮助。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丰富语文知识教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