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台湾长期被沦为荷兰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从甲午战争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日本统治台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为了掠夺和向外侵略扩张的需要,日本帝国主义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进了台湾,并建立起了一些发展现代经济建设所必备的基础。如铁路、港口、电力、农田水利、农产品加工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教育和有关的经济管理制度等。这就使得台湾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在四十年代要比当时还处于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大陆高得多。加之国民党运到台湾去的大量资金、机器设备、技术人才和美帝国主义的扶植,台湾经济得到很快的恢  相似文献   

2.
1874年日本对我国台湾的侵略是日本侵华的开端。日本侵略台湾的动因,除觊觎台湾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饶的物产外,通过对外侵略逐步摆脱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控制,同时转移内乱,也是日本政府侵略台湾的重要原因。美国对日本的支持和怂恿,对日本侵略台湾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铭传抚台期间,以其对铁路之于台湾海防和经济建设作用的深刻认识为思想基础,把兴办铁路作为治台要务之一。在台湾铁路建设的筹备、施工和铁路竣工后的运营等各个环节上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台湾铁路的修建,成为台湾近代化进程的重大标志,开启了我国自行筹集资金兴办铁路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后,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其在台湾的殖民统治。日本资本进入台湾,进行剩余价值的掠夺。本阐述日据时期台湾存在的刺激资本发展的环境与机制,分析日本殖民资本在台湾进行营运状况及其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5.
从1874年《申报》有关日军入侵台湾的“论说”文章中,可以看出,在对日本的警惕、对日本出兵台湾的动机和借口以及对台湾事件的态度等方面,《申报》坚持独立舆论,与官方有不同声音。但在涉及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重大问题时,《申报》与政府保持基本一致,表现出强烈的民族国家意识、爱国精神和正义感。《申报》之独立舆论及其特征,对于研究近代中日两国相互认知、中国人的日本观及其变迁,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后期,作为"现代工业的先驱"的铁路,开始在中国广漠土地上延展,对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和资本主义因素的生长,起着刺激的作用.可是以往有些著述,在谈到这些早期铁路的时候,往往只注意吴淞铁路和唐胥铁路,而较少讲台湾铁路.其实台湾铁路的筹  相似文献   

7.
日本依靠侵略中国起家。政府培植资本家,资本家效忠政府,“生意跟随国旗”,台湾成为目资一统天下的“宝库”。离开了国家权力和财政政策就不可能理解台湾经济。对台湾的所谓“开发”,实质是殖民掠夺;所谓“资本主义化”,实质是日本化、殖民地化、人民贫困化。土地、币制、财政、金融、商业、关税等各项政策,无一不是其体现物。台湾经济实乃一典型殖民地性质的畸形物。以华人之地,华地之民,华民之财,反作侵华之资,使台湾成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养料”与“南北并进”的兵站基地,这才是对日本侵占台湾所作所为的的评。  相似文献   

8.
日本通过“满铁”企图垄断东北的经济命脉──铁路,以此充当其进行殖民扩张的工具。“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方当局对此采取了某些颇为有力的抑制措施,其中最卓见成效的是设立东北交通委员会,这对于打击“满铁”的侵略气焰,捍卫国家主权起了很大的作用。日俄酣战之际,日本内阁在1904年7月的一次会议上,便作出夺取中东铁路南满线的决定。更冒清廷之抗议,从8月起藉口为便军运,而擅自修筑安(东)(今丹东)奉(夭)(令沈阳)和新(立屯)奉铁路。1905年夏,日本的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后藤新平前往东北“视察”后,日本政府接受了他…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争后,腐败的清政府被迫把台湾全岛割让给日本.在日本殖民者占领和统治我国台湾50年间,对台湾人民实行法西斯统治,在实行残暴的政治压迫的同时,还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农业台湾,工业日本”,力图把台湾变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原料供给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市场,日本垄断资本控制了台湾经济,这给台湾社会经济和战后发展造成无尽的灾难.  相似文献   

10.
日本殖民占领和统治我国神圣领土台湾50年间,在对台湾人民实行残暴的政治压迫的同时,还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给台湾社会经济和战后发展造成无穷后患。  相似文献   

11.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略和殖民统治内蒙古西部时期,采取强制手段,在学校教育中全面普及日本语教育。为了加强日本语教育,日本侵略者采取了许多措施,如成立蒙疆日本语普及协会,开办日本语学校,对教师实行审定和开办训练所,实行语学审定考试制度等。日本强制推行日本语教育的做法,带有浓厚的奴化色彩,为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服务,属于文化侵略活动。  相似文献   

12.
日伪时期内蒙古的社会教育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伪时期内蒙古的社会教育,是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殖民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育对象上,面向社会和大众;在教育方式上,有青年训练班、民众教育馆、日本语学校等形式;在教育内容上,主要包括亲日反共的思想教育、军事训练、普及日本语等内容。这样的社会教育,带有浓厚的奴化色彩,为日本的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服务,其性质属于文化侵略活动。  相似文献   

13.
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到1945年二战结束,在日本对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过程中,台湾人民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台湾人民波澜壮阔的抗日斗争中,要求回归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始终是台湾人民的不懈追求。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得到了大陆人民的支持,沉重打击了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体现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为全民族的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日本占据台湾50年,为推行其统治之策,日本在台湾社会特意扶植了一批“亲日台人”,其中,辜显荣最具代表性。他不仅在日本侵台当初,就充当日本侵台军队的“带路人”,而且在其后的生涯中,始终积极为台湾总督府“治理”台湾出谋划策。辜显荣为日本可谓“竭尽全力”,他通过与中国上层政治人物的一系列面谈及信函联系等方式,竭力诱惑这些人物“臣服日本”,永远充当日本的附属国。从辜显荣的部分信函可以看出,辜显荣确实为日本军国主义吞并中国大陆“呕心沥血”,凸现出中日近代关系史上一段极为特殊的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戴季陶根据自己多年对日本问题的观察与研究,明确指出日本是一个等级森严、神权迷信盛行的、封建专横的国家,明治维新及日本政党政治的建立并非民主潮流使然,日本文化与文明也相当幼稚。他在中日关系问题上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正批判。这对近代中国人认识日本和了解日本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8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后,清朝政府同日本国签订<马关条约>,台湾从此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50年之久.期间,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和"同化"政策,妄图割断台湾人民同中国大陆的历史文化联系,将台湾人民同化为日本的"忠良臣民",将台湾变成他们永久的殖民地.然而60年的今天,李登辉和陈水扁当局步日本殖民者的后尘,大搞"台独"的"去中国化"活动,以实现他们搞"两国论"的迷梦.历史将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缅甸战场既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抗日主战场的战略结合部,又是东南亚战场的主要作战地区。中国军队曾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战争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8.
日本右翼势力既是"台独"逆流的始作俑者,也是造成"台独"势力坐大和台湾问题久拖不决的主要外部因素之一,不容忽视。在日本右翼势力出于重新染指台湾需要和"台独"势力出于台湾"独立"欲求内外勾结的新形势下,我须制定正确的对日方针、研拟务实的对台方略和加快国家崛起步伐,以排除日本右翼势力对"台独"的支持和对两岸统一的阻挠。否则,台湾问题的解决将增添变数乃至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9.
《马关条约》曾规定朝鲜为“自主之国”,但战后十四年,日本就吞并了朝鲜。条约规定日本勒索中国银2亿库平两,日本则通过所谓库平需实足色、银镑兑换比价、驻军等手法,又多向中国勒索8350万两(含“赎辽费”在内)。日本强占台湾五十年,给台湾带来的不是“东洋文化”,而是暴虐统治和疯狂屠杀,日本殖民侵略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相似文献   

20.
本以长老会为中心分阶段考察了日据时期台湾基督教合的政治态度,认为教会在日据初期就认同了日本人的统治,并且在日据50年中一直置身于中国人民抗日活动之外。同时章进一步指出,教会的这种立场与教会在清代的经验、教会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以及教会“本土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