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对相关概念的界定"长文"应从两个角度来界定,即"长度"和"难度"。长度,是指文章的篇幅;难度,是指学生的接受程度,一般以写作背景与学习者的距离、生词量、逻辑结构和思维抽象度等为指标进行评判。"短教",并不是简单地缩短教学课时,更不是不教,而是聚焦重点,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选取文章中最有价值的内容来教。"深学"指深度学习,通过教师"短教"促使学生思维发生变化,让学生更好地运  相似文献   

2.
立意就是指确定文章的主旨。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统帅。立意新颖,并不是要求我们创造出世界上所没有的新观点,而是要求文章的观点或看问题的角度与众不同。这里的关键词是"与众不同",是相比较而言的。立意新颖其实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意(主旨)出新,对待某件事物,大多数的观点是这样的,我们的观点却与大多数人的不一样,让人觉得新奇;二是立得出新,  相似文献   

3.
正"发散"和"聚合"是作文构思的关键两步。"发散"可以让学生思维向不同方向辐射,转换角度,使得文章别具一格;"聚合"可以聚焦重点,收敛全篇,使得文章凝结为一个有机整体。下面,笔者通过回眸2013年南通市中考作文《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谈谈怎样运用"发散"和"聚合"的思维方式进行作文构思。一、作文构思中的"发散"发散性思维是指"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变换的策略,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变换文章的结构能让学生搞清楚文章的结构特点;变化角度进行文章改写能让学生开发文本资源展开读写结合的学习;变化语言进行辨析能让学生提高思考能力。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在变换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文章,展开语言建构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角度,一般指看事物的出发点。对写作而言,就是写作的出发点,或者说是写作文的落笔之处。如果把作文比作一个人,找一个好的角度就是让这个人长一副与众不同的容貌,让人一见之下就印象深刻,过目  相似文献   

6.
小黑 《小读者》2012,(4):62-63
所谓的“心灵色”并不是指某种实实在在的颜色。这个小测试从某种角度让你重新认识自己,并且通过生活态度的小小转变,让你变成一个更容易感到快乐的人。  相似文献   

7.
立意就是指确定文章的主旨。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统帅。立意新颖,并不是要求我们创造出世界上没有的新观点,而是要求文章的观点或看问题的角度与众不同。这里的关键词"与众不同",是相比较而言的。立意新颖其实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旨意(主旨)出新,对待某件事物,大多数的观点是这样的,我们的观点却与大多数人的不一样,让人觉得新奇;二是立得出新,大多数人都从某个角度看待事物,我们却另辟蹊径,从另外的角度切入思考,让人  相似文献   

8.
所谓“重点句段”,从文章的角度,一般是指能集中体现文章中心思想,体现文章艺术特色的句段。从教学的角度,也有的老师把便于教学的句段作为“重点”,以此为“突破口”来安排整个教学。不论怎么定义,作为“重点句段”,在我们教研和教学过程中,它应该有很重要的地位。一、重点句段教学与整体教学一般的阅读过程,是由整体感知→局部解剖→整体把握这样三个步骤构成的,反映在实际教学中,就是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迅速了解文章的文体、背景、基本内容、结构框架和中心思想,再对文章的关键词句、重点句段等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理解,最后是总结,对文章的…  相似文献   

9.
通俗教法是指利用与学生生活或认知经验相贴近的情境,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在通俗易懂的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数学思维.文章从培养学生反证法的逻辑思维、符号意识与换角度思考问题三方面,具体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0.
吴婵 《语文天地》2016,(5):15-16
记叙文阅读在语文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相对于议论文和说明文,记叙文阅读普遍存在学生答题困难、得分率较低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记叙文的题型,对如何巧答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进行了阐述。以描写和记叙为主要方式的文章称为记叙文,记叙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包括叙事性的文学作品和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语文中考对记叙文阅读的考察具有角度灵活、题型多样的特点,通常题型设计的重点是让学  相似文献   

11.
文章角度新颖,从江山美人的角度切入,盘活了一段段血泪与战火纷飞、仇恨与爱恋缠绵的历史。事例详尽,语言诗意,如睹回卷,让人停驻流连。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一种学习活动,学生坚持这种学习活动会逐步提高自己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能力。从而获得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认识世界的能力,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一)让学生感知文章的整体,既感知文章的体裁,又感知文章的内容。感知文章的体裁,是为了确定阅读思维的方式。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的思维总是因问题性质和属性的不同,导致思维角度的确立和思维方式的采用不同。感知文章的内容,则是要求学生从整体上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我的体会是:先让学生浏览,明确文章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还是应用文等。再让学生略读,明确文章的…  相似文献   

13.
正适度解读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叙事文本作为依据,站在作者的角度进行理解,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进行更适合的理解。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到适度解读,让学生有效地把握文章中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叙事文本的特点提供一些辅助阅读的资料,最后鼓励学生在结合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体验。这样的阅读才更为适度,能促使学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指称现象一直是语言学与哲学激烈讨论的话题之一,回指是指称的一种。文章分析了指称理解的心理本质,从认知的角度详细阐述了回指语在大脑中的构建及回指的功能语用意义,这一研究将为语言现象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叙事的角度就是记叙者(文章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来叙述的。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叙述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选择最佳角度才能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不同角度、多层面论述英语无标记比较结构的一些语言现象.它是指通过采用词汇手段而形成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8,(A4):8-9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待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情理交融。"情"指人的情感,这里特指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和情怀。"理"指学生学习中获得的理性的认知和道理。而言意共生则是从文本价值出发,关照阅读教学。"言"即语言、阅读、表达。"意"就是文字背后的文章核心、作者感情、个人见解等。"情理交融,言意共生"其目的在于以情感浸润人性,以理性启迪智慧,在关注文本的内容与形式前提下,让学生愉悦、积极地学习,促进语文素养的积淀和提升。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A2):149-150
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进行高中历史学习时,逐步形成的以历史学科特点为基础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观念。这种以学科为基础的核心素养是高中历史知识以及高中历史学习模式下的综合体现。对于高中历史教师来说,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指的是要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历史观念,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构架,让高中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运用系统的高中历史知识认识问题并分析问题。为了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提升现有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质量,文章也将会对高中历史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招数指津]文章中的“呼应”和“照应”主要是指在内容上的关照与呼应,即瞻前顾后,首尾相接,让读者感到不突然,好理解。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文章中表现不同的内容时,自然有不同的切入点。但如果要表现的是同样的内容,那就需要回避他人常用的陈旧角度,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这样才能让你的文章高人一等,胜人一筹,从而显示出你的非凡作文功底,夺得令人炫目的高分!那么,该如何选择独特的切入角度呢?下面就结合作文实例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