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出版改革的深入,对出版社的性质问题,也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有的说,出版社成为企业,什么书赚钱出什么,赔钱的书就没有人出了,这样下去不得了。有的说,出版社还是应该按事业单位来办,不能搞自负盈亏,出书赔钱由国家拨款,这样出版社  相似文献   

2.
关于出版社转制问题,我曾在2001年初在《出版科学》、《出版广角》上发表《出版社是生产精神产品的出版企业》一文,主张将大多数出版社从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转制为出版企业。十六大后,中央决定按公益性与经营性两类出版社进行改革,除少数定性为公益性出版社外,大多数出版社都转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出版改革的深入,对出版社的性质问题,也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有的说,出版社成为企业,什么书赚钱出什么,赔钱的书就没有人出了,这样下去不得了。有的说,出版社还是应该按事业单位来办,不能搞自负盈亏,出书赔钱由国家拨款,这样出版社就可以无忧无虑地出书了,学术著作出版难的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有的说,出版社作为纯事业单位,我们过去搞过,那样虽然没有后顾之忧,但出版社的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起来,知识分子的才  相似文献   

4.
我国出版企业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出版社虽然号称企业经营,却是事业单位。这造就了出版社是一个矛盾体。因此说,当前出版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着不易完善的先天因素。山西古籍出版社这几年的图书出版,基本上是按照事业单位的模式进行经营的。就人事安排、工资奖金的分配而言,没有体现出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原则,基本上是吃大锅饭。因此各个环节责任心不强,部门设置不合理,部门之间的工作往往脱节。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建立有效的图书出版运行体系是出版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这个体系有两个特点:一是体系的各个部分是互相协调运作的,而…  相似文献   

5.
刘志 《中国出版》2013,(9):43-45
到2010年年底,我国出版界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企改制工作全部完成,出版单位从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一切就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运作,建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合同管理制度是现代出版企业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同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产物,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现代企业包括出版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合同管理成  相似文献   

6.
2003年,我在<出版发行研究>第9期发表<出版社"企业属性"考>一文,考察了我国出版社企业与事业单位属性的变化情况.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和出版总署将出版社定性为出版企业;1983年文化部出版局经批准将出版社定性为"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我还根据查阅的历史档案在上文中讲了一个情况:1960年文化部党组对直属的人民出版社等七家出版社进行了整顿,并决定将这七家出版社由企业单位改为事业单位,以减轻对出版社的经济压力,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但因财政部以不能企业事业单位两头沾为由坚决反对而未改成.  相似文献   

7.
我国建国初期,即使是国营出版社也属于企业性质.虽说当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却未把出版社列为事业单位.1956年¨月文化部党组批准人民出版社等7个出版社企业改事业的报告,即如报告中所说:"为了从组织上保证克服盲目追求出版数字,追求利润而忽视提高出书质量的倾向,出版单位应由企业单位改为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8.
近日北京的一家大报,在议论出版改革时,引出一家出版社负责人的看法:“加入WTO以后,如果出版社仍然沿用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老路,肯定不能适应发展。”再一次把出版社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这个问题尖锐地提出来。  相似文献   

9.
近日北京的一家大报,在议论出版改革时,引出一家出版社负责人的看法:“加入WTO以后,如果出版社仍然沿用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老路,肯定不能适应发展”。再一次把出版社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这个问题尖锐地提出来。《事业乎?企业乎?》引发的深入讨论这使我再次拜读出版界老领导、资深出版家王益同志在《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第1期发表的《事业乎?企业乎?》这篇重要文章。王益同志以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固有的内在含义的科学划分,论证出版社是企业单位而不是事业单  相似文献   

10.
出版社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体制下粗放、僵化的运营管理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出版社企业化运作的方式和出版物市场化的变化,这需要从企业组织结构、运营管理等角度,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寻求转型期出版企业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1.
事业乎?企业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社到底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的争论由来已久,记得在80年代末期,出版专业报刊曾围绕此问题发表过许多文章。当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说法刚刚提出,人们对出版社应该是事业单位,或者是企业单位各执一辞,最后以出版社作为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而告终。王益同志此文,似乎是老话重提,但是,读者如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有一定程度发展的背景下,认真阅读王老的这篇文章,必定会得到新的启发。本刊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围绕这一问题来信来稿,深入地展开讨论,弄清出版社的真实性质,以便得出符合出版社实际的结论,使出版社能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策划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文化企业”需要策划 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被规定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出版社,已经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并已由原来的一百余家发展到现在的五百多家,出版竞争日趋激烈。 生产和经营,是现代企业的基本活动。出版社的生产和经营,与一般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在方式上并没有根本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说,出版社也是企业。 本文是在将出版社规范为“文化企业”这一特定的前提下,来论述策划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出版社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所有的出版社都在重新进行战略定位,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格局,尤其是中小出版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摆脱弱势地位,谋求竞争优势,一直是中小出版企业面对的现实问题.文章对我国中小出版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竞争中存在的劣势和优势,提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对的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14.
出版社作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文化产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其经营目标。以“双效”考核出版社,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假设前提:出版社在一定的时间内不会倒闭或被清算,即能够持续经营。但出版社在经营过程中遭遇经营异常困难甚至于停业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减小了,而是扩大了。从当前来看,出版社在经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八大风险需要规避:之一:基于出版导向错误而致的“摘牌”风险社会主义的出版事业,理应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对新社的设立从办社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前,除少量公益性出版单位仍保留为事业单位外,全国580多家经营性出版社已全部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出版社真正成为独立面向市场经营的主体。这就意味着,出版社已畅游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它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图书作为出版社最主要的产品,也必须按市场规律,根据读者的需求,来进行选题的策划、组织、编辑加工、生产制作和销售服务。因为只有以市场导向来生产图书商品,才能实现有效的销售,从而使得出版社的经济投入获得回报,出版社的企业经营活动才能正常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16.
书刊是商品,有交换价值,产生经济效益,因而出版社、期刊杂志社是企业,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所以本文中使用了“出版企业”一词。但另一方面,出版社、杂志社又是文化企业,生产精神产品,不能纯粹以盈利为目标,社会效益是首位。为此,出版企业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赢得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出版业与市场经济之间有大量的理论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实践。  相似文献   

17.
论出版企业社会责任之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企改制后的出版社,不再是事业单位,不再是主办单位的来稿加工厂,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从此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经济和民事责任。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企业利润的源泉,出版社作为一个大社会的经济组织,必然要做好"企业公民",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推进出版企业的社会责任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使出版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报刊上谈论出版单位(特别是出版社)的属性时,仍有人说改革开放前出版社一直是事业单位事业管理,因此出版体制改革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由完全的事业单位到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转变。这是不准确的。王益同志曾在《事业乎?企业乎?》(《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第1期)一文中引用20世纪50年代中央人民政府政  相似文献   

19.
随着出版社转型成为企业后,出版社的财务管理成为其成功经营的重要工作内容,出版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包括企业全面的预算管理、单位产品的利润核算、电子商务会计三个方面。只有实现出版企业财务的全面预算、控制和管理,才能发挥出版企业内外部资源优势,实现出版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和风险控制,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关于出版社转制问题,我曾于2001年初在<出版科学><出版广角>上发表<出版社是生产精神产品的出版企业>一文,主张将大多数出版社从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转制为出版企业.党的十六大后,中央决定按公益性与经营性两类出版社进行改革,除少数定性为公益性出版社外,大多数出版社都转制为经营性出版企业.此后,我又写过文章,着重谈了学习中央决定的体会.目前,出版社转制尚处于试点阶段,但却引起了全行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作为这条战线年过76岁的老兵,对出版的历史与现实,在职业和感情上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因此,我对出版改革一直是关心的,对改革进程中的一些情况和问题也有所观察与思考.我逐渐地认识到,我对出版社转制与整个出版改革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够,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