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绍兴会稽山下有规模宏大的大禹陵和禹庙,陵中对联众多,其中一副上联赞扬大禹"三过家门不入",下联则尊崇他治理各大江河的功绩,此联被各地禹庙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游会稽山     
会稽山,位于浙江绍兴市东南约四公里处。据说,大禹治水成功后,曾召集各路诸侯在此开庆功会,论功行赏。后人故名此山为“会稽山”。大禹看到此山风景秀丽,环境幽雅,便说死后要长眠于此处。后人为了纪念大禹,在这里修建了大禹陵、大禹庙。  相似文献   

3.
回“家”     
放假前,班主任黄老师宣布全班要去绍兴旅游,大家都很兴奋。我也算是半个绍兴人,却从未去过这个故乡,心中难免有一丝愧疚。这下可好,能够回家一次了。绍兴果然充满了文化气息。徐志摩故居、大禹陵、沈园、鲁迅故居,黄老师乐此不  相似文献   

4.
〔本刊特稿〕“三过家门不入家/千秋荑誉遍中华/禹陵堪与黄陵伍/璀璨巍峨映彩霞(戴盟诗)。今天修茸—新的大禹陵,松柏葱笼、墙红瓦亮、庄严肃穆,来自全国及海内外的1000多人聚集于此,隆重举行公祭大禹典礼和拜谒禹陵仪式。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开国之君,作为人类向大自然宣战的杰出代表,他对中华民族首要贡献就是带领人民创下的治平洪水、奠定九州的丰功伟绩。他忧国忧民、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胼手胝足、劳身焦思的奋斗精神;尊重自然、因势利导的科学精神,造井示民、严明法纪的法治精神以及以身为度,以声为律的律  相似文献   

5.
祭禹小史     
浙江绍兴,旧称会稽,是一座名闻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出绍兴南门,东南行6公里,便到了会稽山麓禹王山边的禹陵乡禹陵村。禹陵和禹庙就座落在这里,习惯上通称为禹陵。 禹即大禹,姓姒,名文命,生活在公元前23世纪,《史记·夏本纪》说他是黄帝的玄孙。因开创夏国,史亦称“夏禹”。大禹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治水英雄。尧、舞时期华夏大地水患成灾,夏族部落的首领鲧奉命治水,9年而水不息,被舜处死。此后舜又举鲧之子禹续鲧之业。禹受命于危难之时,自知责任重大。他自冀州开始,辗转南北,一改其父“雍防百川”的笨办法,采用疏导之策,导小水入于川,导川水致于海,终于获得成功,不但消除了洪水之灾,还使浅海沼泽之地重新变成可耕的平原,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大禹是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 ,炎黄子孙对大禹一直怀着崇敬之情 ,对大禹的崇拜和祭祀活动数千年未断 ,经长时期积淀、固化形成大禹文化。大禹文化的三个层次 :具体的大禹文化景观 ;祭祀大禹的礼仪制度及风俗习惯 ;大禹的文化精神。大禹文化精神的内容 ,大禹文化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组成部分。北川的大禹文化历史悠久 ,祭祀大禹的活动一直未断 ,大禹精神鼓舞着北川人民艰苦奋斗 ,改变山区面貌  相似文献   

7.
魅力绍兴     
古城历史悠悠长,名人名酒名水乡。绍兴,作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作为一幅江南水乡的风情画,作为一方活力四射的热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它的魅力无可阻挡,它的魅力少能匹敌。绍兴的魅力,在于它悠久灿烂的历史——会稽的大禹陵,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的安身之处;卧龙山东麓的越王台,是后人为缅怀卧薪尝胆终复国耻的越王勾践而修建的;兰渚山下的古兰亭,因着名满天下的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而馨香悠远;南洋河弄内的沈氏园,则珍藏着宋代爱国大诗人陆游与唐婉的凄美爱情;前观巷大乘弄内的青藤书屋,乃我国明代艺坛奇才徐渭的…  相似文献   

8.
苏轼本为一代名人,但他对中华人文始祖大禹更为崇拜,在其著述中,有相当多的地方直接或间接提到大禹,主要表现在:《东坡书传》中对大禹相关事迹的集中考辨,如《大禹谟》、《益稷》、《禹贡》等篇;《仇池笔记》、《东坡志林》中对大禹的论述,如《大禹周公》等则;东坡诗文中对大禹的论述、颂赞,如:《禹之所以通水之法》等。苏轼上述对大禹的认识和评价,集中体现了他对中华人文始祖大禹的接受与传播,为大禹文化与华夏文明的研究提供了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研究个案。  相似文献   

9.
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建立者,其治水的精神为世人代代传诵。关于大禹出生地的研究,对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旅游资源的开发,特别是震后重建都具有重要意义。历史证明,大禹出生于汶川;文物说明,大禹出生于汶川;传说告诉我们,汶川人世代不忘大禹,不忘大禹精神。  相似文献   

10.
大禹是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炎黄子孙对大禹一直怀着崇敬之情,对大禹的崇拜和祭祀活动数千年未断,经长时期积淀、固化形成大禹化。大禹化的三个层次:具体的大禹化景观;祭祀大禹的礼仪制度及风俗习惯;大禹的化精神。大禹化精神的内容,大禹化精神是中华化的重要源头和组成部分。北川的大禹化历史悠久,祭祀大禹的活动一直未断,大禹精神鼓舞着北川人民艰苦奋斗,改变山区面貌。  相似文献   

11.
研究夏蜀文化,主要研究大禹。大禹出生之地,自然便是夏文化的源头。大禹生于西蜀,大禹文化源于西蜀,夏禹文化与西蜀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大禹家族家庭的研究是全面研究大禹的重要补充部分。相关文献中对大禹的出身及其父母的记载、大禹对待父亲被处决、大禹娶妻生子、大禹如何看待儿子"家天下"的行为等都有较多的记录。这些大禹"家"的故事表明当时的家族和家庭伦理观念已经形成:包括小团体化、私利化和经济关系亲缘化。  相似文献   

13.
说起大禹,大多人都会说到大禹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其实大禹精神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大禹精神博大精深,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思想体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乃强将其归结为:善于创新、公而忘私、敬业献身、重民爱民、谦虚谨慎。本文想从校本课程的综合实践中,总结大禹留给我们的精神带给孩子人格成长中的激励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孩提时代,我们便知道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莺燕纷飞、风细柳斜的春天,大禹经过家门,并没有因怀孕的妻子而踏进家门;劲风呼啸、银装素裹的冬天,大禹经过家门,刚出生的孩子哇哇大哭,为了治水,大禹仍然没进门……   ……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历史上,人们对大禹形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人-神-人"的变化过程.一般认为,东周之前,大禹是人的形象,东周时期开始神化大禹,神化者为先秦诸子和后来的一些术士.至近代,疑古学派又认为大禹并不存在.当今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进展,人们逐渐走出疑古时代,但大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仍为人神兼具.  相似文献   

16.
文献和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时期,大禹传说逐渐兴起。春秋时期,大禹的形象由西周时期的山川神主向夏宗和人王转化,与此同时,大禹的传说随着人群流动和文化播迁而日渐丰富。  相似文献   

17.
林向 《重庆师专学报》2014,(4):24-25,32
大禹相关研究汗牛充栋,笔者试图转换一个角度,从西方基督神学视野来看大禹时代,以为大禹代表着封印的天使,禹乃是古蛇的控制者,而启则开启了古蛇的诱惑,及至夏末,古蛇得以脱逃控制,三代的道统至此分崩离析。大禹是中国历史中玄鸟到古蛇时代的承前启后者。  相似文献   

18.
大禹治水     
(一)大禹(yǔ)为人聪明机智,和蔼(ǎi)可亲,意志坚强,吃苦耐劳,非常讲信用。大禹的父亲鲧(ǔn)治水不力,被舜(shùn)流放到羽山。舜听说大禹贤明能干,又令大禹负责治水。大禹接受治水任务时,结婚才4天。可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大禹毫不犹豫地告别了新婚的妻子涂山氏,与大臣益、后稷(jì)一起启程赴(fù)任。大禹到任后,就积极着手制定治水措(cuò)施。他吸取父亲鲧治水的经验教训,努力实践,终于找到了合理的治水方法,劈开大山,开挖大河,让洪水顺着河道流入大湖和大海,只有这样,才能根治洪水。(二)大禹带着成千上万的民工去开山挖河,治理洪水…  相似文献   

19.
大禹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与文明起源过程中颇具关键性作用的重要人物,大禹文化研究是目前古史研究中一个颇为关键性的重要课题。周书灿先生在新的学术背景下,结合新旧资料,对大禹文化的源流,大禹文化的流变与整合,《禹贡》的制作年代与九州、畿服,夏朝国家的真正建立者,禹都阳城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周先生的大禹文化研究基本代表了目前古史研究中的正确走向,具有重要的学术前瞻性。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学术界就大禹故里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形成了十余种观点,多数学者认为大禹作为黄帝后裔,应为华夏族人而非西羌人,夏部族的发祥地和主要活动地区在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同时,近代大多学术大家认为大禹所划九州应为先秦时的“中国”,即现在的中原地区。而大禹生活的时代相当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环嵩山周围发现有大量重要的龙山文化晚期文化遗址,为大禹故里在中原、在嵩山脚下的登封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