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传彪 《海外英语》2005,(11):42-43
轭式修饰法(Zeugma),又称轭式搭配法,指的是用一个词(通常是动词、形容词或介词)同时修饰或支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但其中只有一个是合乎逻辑的搭配句式。英语中的轭式修饰辞格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号系笔者所译): Ⅰ.一个动词支配两个名词(宾语) Eg.She opened the door and her heart to the homeless boy. *她为这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打开自己的家门,也打开了自己的心扉。Ⅱ.两个主语搭连一个动词Eg.During the next year,a young widow and a fortune fell in love with him.  相似文献   

2.
"一笔双叙"和"轭式修辞法"是现代英语中两种较为常用的修辞格,二者共性都是用一个词支配或修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以达到简练、幽默、诙谐、出人意料的修辞效果.但又有各自不同的用法、特点、使用格式,这里重点分析了其异同,并指出了直译意译兼用、直译、意译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轭式搭配法是用一个词勉强修饰或支配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亳无联系的词的修辞格;按其语法结构,可分为四大类;它具有简洁、含蓄、风趣和情感强烈等三个方面的作用;汉译时,可按中文的拈连法,排比法,可以直译,也可以意译。  相似文献   

4.
王莹 《海外英语》2011,(10):364-365,367
英语表达中存在着大量的轭式修辞法。传统修辞研究着重描写其语言形式和修辞功能,认知语言学则关注它构建和解读的认知机理。该文认为,轭式修辞法认知构建的核心是隐喻,相似性是轭式修辞法构建的基础,概念合成理论为轭式修辞法的认知解读提供了理论依据。结合具体实例,该文将对轭式修辞法的认知构建和解读过程做出描写,对相关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轭式搭配检验概念合成理论的解释力,并在对其四空间模型进行补充、修正的基础上,建立适合轭式搭配的心理空间模型。新构建的轭式搭配心理空间模型包含输入空间、矛盾空间、调节空间、匹配空间、合成空间,主张概念合成过程受制于语境制约、认识相似性、抽象思维和矛盾统一规律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6.
复合名词的意义构建离不开概念合成,它是一种认知过程,在复合名词的意义构建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离心构式复名合词的产生就是概念合成的结果.向心构式复合名词也是概念合成的结果,并且概念合成理论对复合名词的语义构建与解读也起着重要作用.但它在语义构建上仍存在一定不足,须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认知语言中的框架理论的全新角度研究轭式修辞格。通过对用概念合成理论来解释轭式修辞动态的意义建构过程。轭式修辞格的例子都是选自文学文本,基于框架理论,本文认为平常我们只认为是一种修辞格的轭式修辞格在阐释其意义和产生的过程中都会激发交流者的心理框架的建立过程,为了在这方面有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基于框架理论对轭式修辞的认知机制作出了解释,对轭式修辞格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也增强了认知语言学中框架理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该文旨在对英语轭式搭配和汉语拈连修辞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这两种修辞手段在结构形式与语义功能上的异同之处。经过对两种修辞定义,结构形式和语义功能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拈连修辞和轭式修辞之间相同之处大于相异之处,具有相似的结构形式和语义功能,都体现了人们借助于具体表达和识解抽象这一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9.
英语轭式修辞法通常利用词语顺势串用的独特搭配方式,有三种常见的形式及三种常用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讨论了英语成对词的构型,以及其两个构成因子之间的语义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以概念合成理论为指导,解读了英语成对词的意义,并根据对其解读所需经历的概念合成次数的多少,将其分为三类:一次合成型、二次合成型和三次合成型成对词.文章还揭示了成对词意义背后的隐喻和转喻认知机制,发现了一些隐喻型或转喻型成对词以及先转喻后隐喻型成对词.  相似文献   

11.
蒋会 《海外英语》2013,(7X):229-230
英语类比词是当代新英语词汇中的典型的构词方式,具有很强的语言创造性和能产性。研究表明,英语类比词的认知机制是不同空间的概念合成。概念合成理论不仅能较好的解释英语类比词的动态语义构建过程,而且揭示出概念合成理论有很强的阐释力,为英语类比词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有助于完善英语词汇的认知和学习。  相似文献   

12.
轭式搭配是英语里一种独特的语言搭配。它将逻辑上并无必然联系的事物搭配在一起 ,使语言生动活泼 ,幽默风趣 ,耐人寻味。本文主要探讨了轭式搭配的翻译极其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词汇搭配是外语教学的瓶颈,然而它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大学生们在词汇搭配能力方面普遍比较欠缺.基于搭配认知研究成果,提出大学英语搭配认知教学的三个建议,以期促进学生词汇搭配习得、提高搭配生成能力.建议教学时由基本层次范畴词的搭配延伸至上位词和下位词;多分析词汇搭配的隐喻机制,尤其注意分析英汉“对等词”因概念隐喻差异造成的搭配差异;另外,以课文主题为核心范畴概念,引导学生进行语块联想,建立词汇语义范畴网络.  相似文献   

14.
对英语搭配的习得和积累是英语学习者向高级水平进阶的重要途径。搭配与自由组合及成语的区别主要在于词与词之间在形式和意义方面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按照性质,搭配可分为语法搭配和词汇搭配两类。语法搭配又可据其中心词不同分为名词、形容词、动词、限定词四类;词汇搭配可据组合关系不同分为“动词+名词”、“形容词或名词+名词”、“名词+动词”、“名词+of+名词”、“动词+副词”、“副词+形容词”六类。不同习得阶段,搭配习得的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15.
“Zeugma”一词源于希膜语Zeugnynai,汉语名称是轭式搭配,它是指一个词与两个或更多的词搭配,似乎很不协调,而正是这种不协调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轭式搭配的表现形式和修辞特点非同一般,这种修辞格的运用,使句子精练、简洁、紧凑,句意生动形象、诙谐幽默、新颖别致、耐人寻味,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佘莉 《初中生辅导》2023,(18):38-41
<正>英语构词法有多种,但义务教育阶段遇到的主要有三种,即合成法、转化法、派生法。合成法就是两个单词合成为一个单词的方法,比如:black+board=blackboard,合成词的意思一般情况下就是两个单词组合在一起的意思;转化法是指一个单词由一种词性转化为另一种或几种词性,比如:Open your books.I’ve booked a ticket.有动词转名词、名词转动词、形容词转动词、形容词转名词等等。合成法和转化法是很多同学都熟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陈友勋 《重庆师专学报》2007,26(3):61-63,70
从认知角度论述了英语轭式搭配的特点、作用及作用原理,指出它其实暗含隐喻,反映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规律,在语言上表现出简洁和新颖的特点,主张尽量在翻译中保留轭式搭配的形式特征,并建议用汉语的“拈连”来进行直译。  相似文献   

18.
一笔双叙和轭式搭配是两种不同修辞格。一笔双叙在形式上是自然搭配,其中一个字面意义,另一个是比喻意义,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而轭式搭配在形式上一个规范搭配,另一个是非规范搭配,后者依赖前者才能生存于句中,本文拟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来探讨他们的差异,从而最终解决目前对他们研究混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语言在修辞格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通过对英语轭式搭配法与汉语拈连的对比分析研究,浅析英语轭式搭配法在翻译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英语修辞格Zeugma与Syllepsis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修辞格Zeugma(共轭支配)与Sylepsis(异叙)形似实异。在格式上,它们都是用一个词同时与两个词(有时与更多的词)相搭配。但在本质上,异叙是利用一词多义的特点,用一个多义词分别搭配两个或更多的词,其关键词表现出词义上的变化。共轭支配的关键词却只能与一个词构成自然搭配,与另外的词本来是根本不能搭配的,不过巧妙地借助前一个词的正常搭配,运用到后者身上,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