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棋天地》2006,(11):22-23
出土文物 韩国考古学家近日发现一个1000多年前的古代砖质围棋盘,盘面刻有纵横各15条线,这是15线棋盘文物首次出土,印证了有关围棋发展史的研究。这个围棋盘是在庆尚北道庆州市芬皇寺出土的。出土时,砖质围棋盘碎成三块,另有一小块缺失。棋盘长43厘米,宽42厘米,厚7.8厘米。盘面纵横各刻有15条线,据初步考证,这是朝鲜半岛新罗时期(公元668年至935年)的文物。  相似文献   

2.
1、文献记载的三国至高丽时代的围棋 关于围棋进入朝鲜半岛的时间,没有准确的历史记载,所以也就无法准确判断围棋是何时被传入朝鲜半岛的。  相似文献   

3.
围棋在古代朝鲜非常流行,据传说还差点改变朝鲜半岛三国争雄的历史。当然,古代中国和日本人对围棋就更加痴迷。在中国唐朝的时期,中日两国文化交流非常密切,这一次,日本遣唐使团中特意来了一位围棋高手……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中华古代灿烂文化的高峰时期,围棋盛行。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等都爱围棋。因而在翰林院设立了棋待诏这一官职,由最优秀的国手担当,以应皇帝召见下棋、教棋、讲棋之用。 引人注意的是,唐代棋待诏中,有一位外国人,名叫朴球。他是当时的新罗国人。新罗在朝鲜半岛东南部,是现在韩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围棋为中国古代人民所创造,历经4千多年的发展,目前围棋已走向“国际化”。围棋的健身价值,在于开发人的智力,锻炼人的意志。近20年来中国围棋的水平,较之日本、韩国已处于下降趋势,中国爱好围棋的人低于日本、韩国的人口比例。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开设围棋项目很有必要,普及围棋,从儿童抓起,从学校抓起,走出一条从学校培养围棋后备人才的新路,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自1997年我国围棋向职业化进展之后,与之配合的民办围棋培训在各地就应运而生了。在各种名目繁多的围棋培训单位中,以文化教育为主,以长期围棋教育为远期目标的北京杏泽围棋学校的诞生开创了围棋发展的崭新之路。学校一诞生就得到中国围棋协会主席陈祖德的支持,他断言围棋进入学校才能够真正在民众中扎根;围棋只有进入课堂才能够体现它自在的文化内涵,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围棋人才。五岁的北京杏泽围棋学校沿着这一正确的办学路线,不仅在文化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五年来在围棋教学中,也结出硕果。  相似文献   

7.
《围棋天地》2006,(15):22-23
候选人名单 日本围棋殿堂迎来了它的第三批候选人。进入殿堂的条件是,在围棋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向无论国内外的广大民众大力提倡推广围棋,对围棋的普及和发展作出过显著贡献者。  相似文献   

8.
《围棋天地》2007,(23):1
近日,由凤凰国旅、法国围棋协会、法国旅游局、法国航空公司、《围棋天地》杂志联合组织的赴法国围棋交流旅游团,在北京“天地间围棋会所”举行招募仪式。据悉,此次是法国围棋协会首次向中国围棋选手及爱好者发出邀请,并希望有更多的以围棋为主题的旅游团体赴法交流。  相似文献   

9.
徐兆熙 《围棋天地》2006,(15):73-73
读了《围期天地》第11期赵学民先生写的《围棋的英文名称用“pod”较好》一文后,对赵学民热爱围棋,希望将围棋向全球普及的精神很为佩服。  相似文献   

10.
赵学民 《围棋天地》2006,(11):68-68
围棋起源于中国,已有约4000年历史,是极具东方智慧特质的瑰宝。围棋的发扬光大离不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一群众基础不仅是中国、亚洲,还应是世界性的。要想使围棋这一国粹走向世界,围棋文化的国际化普及工作十分重要。现在,围棋规则的国际化工作正在进行,但是围棋还没有国际化的名称、术语等。笔者作为一名围棋爱好者,深感围棋普及的重要性。既然要普及围棋,不应该只是哪一国的围棋的普及,而应将围棋看成是世界的,等世界认识了围棋,也就认识了东方,认识了中国。  相似文献   

11.
谢伟 《围棋天地》2007,(4):92-93
何云波先生以围棋作博士论文,探讨围棋与中国文学、艺术的关系。他的导师、四川大学的曹顺庆先生说,这是从形而下的角度,开辟一条进入中国文化的新的入径。而全书竭力想要回答的一个问题,也就是作为竞技性游戏的围棋,在中国古代是如何成为艺术,如何被赋予“道”的意义的,到20世纪,它为什么又会重新回归为竞技。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民和朝鲜半岛人民远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就有了友好的交往。到了汉代,由于鸭绿江两岸人口骤增,生产力的发展,两边经济贸易及文化艺术的交流逐渐增多。在南北朝时,我国的围棋艺术也传到了朝鲜半岛,受到那里人民的喜爱。 唐朝的时候,朝鲜半岛一度分裂为几个小国,其中较大的一个叫新罗国。在唐开元年间(713—756年),我国和新罗国一直保持着友  相似文献   

13.
向小目布局     
弈人 《围棋天地》2011,(22):109-109
围棋常见布局,如以下例图所示,白2、4占据同一条边上方向相对的两个小目,即为向小目布局,一称“相对小目布局”。  相似文献   

14.
准确与模糊     
《围棋天地》2006,(20):9-9
围棋,自诞生以来,一直与人们形影相随。而且,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围棋的内容和形式,也常变常新。有人说,人类走向哪里,围棋就将跟向哪里;还有人说,围棋就是对自然和人文的模拟。谁说不是呢?  相似文献   

15.
《围棋天地》2006,(20):61-61
以芥子之微,却能够藏下须弥神山。小小棋奁,也见证了世上沧海桑田。橘中之秘、烂柯棋缘,是世人对棋道渊深寄予的想象,殊不知比棋道更为渊深的乃是生活之道。当我们拘泥于盘上胜负、汲汲于蜗角得失的时候,一种生活方法和生活态度正在逐渐离我们远去。怎样的围棋才是古人的围棋?学者和棋家们的发现正使问题的答案日益明晰。然而,怎样的围棋生活才是古人的围棋生活?这答案却须我们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去寻求。  相似文献   

16.
命运的挤压会造就一个真汉子。无论正义和伟大与否,命运的锤炼能让一个不屈的男人锻出硬骨。尤其在一个并非英雄的普通人身上体现出抗争的力量,那种我们称之为“传奇”的东西,让我们所受到的震撼将远比杰出人物的传记要大。车敏洙四段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1951年,朝鲜半岛战火正炽,他作为遗腹子出生在汉城。他的母亲是好胜心强的女性,将巨大的教育热情倾注在幼小的车敏洙身上:小提琴、钢琴、围棋、甚至还有唐手。车敏洙21岁时,和同龄女子结婚同年成为了围棋职业初段。也是从这一年起,他开始了赌棋、玩乐等放荡的生活。最终,…  相似文献   

17.
谨以本文纪念围棋这一古老东方游戏的热心爱好者,是他们向我们引荐了这一世界文化的瑰宝。  相似文献   

18.
罗艺军 《围棋天地》2006,(11):66-67
洪洲和我们都是电影人,均酷嗜围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成为朋友,顺理成章。虽同属棋迷,可成色就大不相同了。论棋力,他高出我就不只一个档次。幸而我们的老祖宗发明围棋——人类最伟大的智慧结晶之后,还留下了让子棋的规矩。每逢对弈,我得先在棋盘上摆上七八颗黑子。这还算得上公平竞争吗?让子棋平衡了棋力差距,在形式上的不公平中,寓有实质性的公平。故而厮杀起来,仍兴致盎然,欲罢不能。不过我们作为棋迷的差距,主要还不在于棋力,而在于对围棋的态度。除了在纹枰上尽享手谈的无穷乐趣外,洪洲视围棋为人生第一要务,围棋是艺术、是文化,是一种超乎功利的值得全力以赴为之献身的事业!他对围棋的那种痴迷,那种执着,那种殚精竭虑的追求,我等芸芸众生实难望其项背。他也确实在这块黑白天地中闯出一条新路,开拓出一片炫人视听的新景观。  相似文献   

19.
明末万历年间围棋国手苏之轼(字具瞻、亦瞻)在《弈薮》的“凡例。第一条”中说:“诸谱先着黑白互见,每势要查着则谁先,未免劳神检点,今更一例(律)白先,凡系黑先者,一切换去,亦一捷径法门也”。这说明,到明末围棋还是黑先白先都有,苏之轼为“免劳神”才在他的著作中一律改为白先,“后来棋谱,皆从此脱胎”。围棋真正确定为白先,是在明末。  相似文献   

20.
读后 编后     
《围棋天地》2005,(23):95-95
围棋的社会定位 看完《韩国围棋的忧思》一文,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韩国作为围棋强国,能居安思危,放眼未来,让人震撼。振兴中国围棋,应该是政府、社会、棋手共同的责任,就目前而言,首先应该明确围棋的社会定位:围棋应该是一项群众性的智力运动,而不仅仅是职业棋手谋生的手段。实现这一定位,就需要围棋运动主管部门发挥作用,在更多的普通城市甚至是乡镇开展围棋普及活动;要发挥二、三线棋手的作用,大力培养围棋教师,使他们成为基层地区围棋普及的主力军;制作围棋入门类电视教学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