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莉:(以下简称“徐”)王老师,您好!很荣幸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的采访!您作为文艺学方面的专家,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欣赏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多年来,您一直致力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教育,并对中学语文教育也投放了极大的关注。刚刚听了您一个关于语文教学与文学批评的讲座.很受启发。今天.我受《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的委托就此对您作一次访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记者:钟老师,您作为本刊16年前的“封面人物”,能否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您走过的路程?钟德赣(以下简称“钟”):我首先要感谢《语文教学通讯》编辑部的远见卓识,在我的事业刚起步不久便把我推到了“封面人物”的位置。我是1986年正式设点开始实验“五步三课型反刍式单元教学法”的。实验刚开始不久,便接到桑建中先生的约稿信,于是便有了1987年第3期发表的《浅谈六步三课型单元教学法》一文。这是该项实验的首次亮相。一年半以后,随着实验的顺利开展,师生反映满意,实验效果良好。于是我便成为《语文教学通讯》的“封面人物”。16年来,“反刍式…  相似文献   

3.
侯迎华(以下简称“侯”):曾老师,这本《语文教学通讯》上的封面人物不正是您吗?曾祥芹(以下简称“曾”):哦,那是1993年第1期,离现在11年了。迎华看看,我有什么变化?侯:瘦了点,头发少了点,不过精神还像以前那样好,每次我来,都感到曾老师谈话比我们年轻人劲头还大,尤其是谈论到您的学术事业的时候。1993年您还没有退休吧?曾:没有。那一年我57岁,今年都68了,退休也8年了。侯:曾老师您退了休仍然热心于语文教育事业,不图名利地潜心于学术研究,这一点最让我感动。曾老师,能否给我们详细谈一下,您自1993年以来在学术上的新理论、新创举与新成果,给…  相似文献   

4.
霍邱一中的赵克明老师荣登《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看着赵老师的大幅彩照及事迹介绍,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趁没课,我拨通了赵老师的手机,没人接;再拔打,还是没人接。干脆发个短信吧。“赵老师,我是薛业忠,看到《语文教学通讯》上您的照片及介绍,我很敬佩,应该向您好好学习!”短信发了半天,仍然没有回音。  相似文献   

5.
王颖(以下简称“王”):张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专访。听说您主张巾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应充分重视回归文学文本的阅读。请您谈一下这样做的意义好吗?张鸣(以下简称“张”):好的,我觉得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通讯》在香港是份有一定影响的语文月刊。从这份杂志的1982年12月《初中语文教学研究专号》看来,《语文教学通讯》真不愧为内容丰富、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好杂志。这一期突出了“初中语文教学”专题,更觉具体、生动和紧凑。其中“封面人物”那两篇文章,《善把金针度与人》(杨履武)和《碧波深处有珍奇》(钱梦龙)最吸引笔者,印象最深。看完了这篇“封面人物”的介绍和这位封面人物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介绍,笔者心情万分激  相似文献   

7.
孙 :鲁老师 ,您好 !您以前致力于文艺心理学的研究 ,现在又率先创建生态文艺学这一前沿学科 ,在国内文艺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读了您的一些文章 ,我发现您提出的一些新理论见解对我们中学语文的情感教育有很强的指导性。今天我代表《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对您作的这个专访 ,正是想请您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鲁 :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 ,借《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谈谈生态文艺学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孙 :您长期从事“文艺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曾先后开设“文学概论”、“文学心理学”、“西方心理学史”、“文学言语学”…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带着沉甸甸的果实即将告别2004,奔向新千年的充满希望的第五个年头时,本刊特约编辑王德先老师在荆州中学采访了语文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荆州中学校长张妙斌先生,张校长就语文教学的诸多问题谈了自己的想法。下面是这次采访的实录。王德先(以下简称王):张校长,您好!我受《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的委托来采访您,想请您谈谈中学语文教学,谈谈您对我们杂志的建议与希望。张校长(以下简称张):谢谢王老师的采访!我大学读的是中文系,又是师范专业,担任中学语文教学近二十年,应该说其中甘苦,寸心得知。这些年由于工作变动,没给学…  相似文献   

9.
王君,中国人民大学附中西山分校教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教改新星,多所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首创“青春之语文”的教学理念,是《教育文摘周报》《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建设》等报刊的“头版人物”“封面人物”“专栏人物”等。  相似文献   

10.
记者:您曾是本刊1990年第3期的封面人物,如今十多年过去了,请介绍一下您的近况好吗?方仁工(以下简称“方”):1990年以来,我先后被评为上海市中小学优秀校长,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9年,因年龄的原因我不再担任校长,上海市教委任命我为市北中学名誉校长。名誉校长,就是名义上的校长,这样,我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我相对比较熟悉也非常热爱的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去。不当校长以来,我撰写和主编了一些语文教学方面的小册子,如:《方老师信箱———写给中学生的心里话》、《方老师教作文———作文不难》、《中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词典》、…  相似文献   

11.
王 :刘老师 ,您好 !您是多年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的著名专家 ,而且我们知道 ,您也非常关注中学语文教学 ,对此有深入的体会与思考。今天 ,我受《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的委托 ,非常荣幸地对您进行专访 ,请您就自己长期以来的教学与研究经验 ,谈谈对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些看法。首先我想问的是 ,您认为学好语文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刘 :兴趣 !毫无疑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授、美籍华人丁肇中先生在北京回答记者 ,他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奖时 ,脱口而出的是“兴趣” !可以说 ,中学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我…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胡老师,您好!您曾做过我刊的封面人物,还记得吗?胡明道(以下简称胡):记得,当然记得,那是在1993年第4期,我的自述文章题目为《“着迷”与“着迷”以后》。记者:对,就是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听说您的原创性科研课题“学长式教学”还与这篇文章有关系哩!胡:“学长”这个概念的确与这篇文章有关。“学长式教学”理念中包含着我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课堂观以及教学观。在四年的探索中,它走过了遭质疑(“老师”怎么能成为“学习者”?)→被支持→受欢迎(理念新,操作性强)→被吸纳的过程。在贵刊的大力推介…  相似文献   

13.
教学经历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年前《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选择了找,我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为题,总结了自己的教学工作。编辑与教研人员给我以多方面的鼓励,许多相识与不相识的朋友给我以肯定,这些都成为我在学生心田里耕耘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以下简称《中语参》)《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向来被中学语文教师称为“四大名刊”。我与四大名刊都有着深厚的情缘,但结缘的方式各不相同。与《语文教学通讯》的朋友熟悉,  相似文献   

15.
记者:黄老师,您是1986年9月号《语文教学通讯》的封面人物,一晃就17年了。您先后被评为广东省首批中学高级教师、广州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广州市模范教师”、“广东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和“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对语文教师的成长,您有什么心得?黄:回想从教31年,我成长的基本路径是:“教学———科研———笔耕———修炼”;基本方法是:“传承———兼容———发展———创新”。记者:传承乃实,兼容乃大,进取乃新。您是否在强调,语文教学改革要正确处理传承、兼容、创新的关系?黄:是的。我喜欢中央电视台的台语:“传承文明,开拓创…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通讯》(下文简称《通讯》)是目前我国办得最有特色的语文刊物之一。许多语文教师都说它办得好,有特色。我是从1985年起才订阅《通讯》的。那是一位《通讯》的老订户推荐给我的,他说《通讯》好,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订阅了它。觉得不错,后来我又把它推荐给别的老师,引起了“连锁反应”。现在我们语文组十多位同志,大部分都订阅了这份杂志。《通讯》成了我们教学的“伴侣”。《通讯》的显著特点之一,首先是它办刊宗旨十分明确,在“三个面向”的指引下,既从宏观上把握我国目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大方向,为广大语文教师“导航”,又从微观上重视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为教师释疑解难。可以说,《通讯》是一家融理论性、指导性、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很好的语文刊物。打开《通讯》,我们不难发现,最近几年我国语文教学上每一次重大的改革和讨论,它都  相似文献   

17.
在柳抬烟眼,摇荡香醪光欲舞;桃花浪暖,半落虹霓婉娩香的乙酉春下时节。本刊特约编辑冉自立老师和涪陵五中王一安老师一道采访了国家级骨干教师、涪陵五中校长秦勇先生,在涪陵五中这个学术氛围浓郁、人文环境优雅的校园里,对现代教育孜孜以求的秦校长就中学教育教学尤其是现代中学生素质培养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审视。下面是这次采访的现场实录。冉自立(以下简称冉):秦校长,您好!我受《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的委托,第四次专程采访您,想请您谈谈中学教育教学,谈谈您对《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的建议与希望。秦校长(以下简称秦):感…  相似文献   

18.
包天仁教授(以下简称“包”):程老师您好!这次来是专门探望您的,顺便为《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杂志所开设的热点访谈栏目来采访您,今年的采访主题是教学资源,主要是谈教材。好久不见面了,最近您在忙些什么?程慕胜教授(以下简称“程”):我现在在教“英语史”这门课。包:我们第一次见面应该是在1998年召开的全国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的会议上。之前我曾看到过你参加1994年IATEFL(国际英语外语教师协会)学术会议时的一篇报道,发表在北京市大学英语研究会的《简报》上。您审过很多版本的英语教材,也了解目前国内英语教材的现状:教材出版越来越多,真正适用的却没有多少。  相似文献   

19.
林茶居(以下简称为“林”):孙教授,您好!您在八十年代可谓是中国诗歌解放运动的“激进派”;近十几年来,您又特别关注语文教育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非常尖锐的看法。《新作文》杂志社最近提出的高考作文中漠视诗歌创作的问题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我想今天请您就语文教育中的诗歌问题谈谈。孙绍振(以下简称为“孙”):这个话题有点大。简单地说,语文教育与诗歌有渊源关系。在古典文化里面,诗歌是一种基本的思诗歌中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不好评价有关?孙:这是一个原因吧。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考试中很难有什么好诗出现。诗歌需要天…  相似文献   

20.
积累·开拓·创新安微\邵名尉《语文教学通讯》编辑部决定将我以“封面人物”的形式介绍给读者,并嘱我写篇该栏目的专题文章。接到通知,不禁欣喜万分,百感交集。《语文教学通讯》不仅是我的良师益友,而且是我事业奋斗的领路者。今年10月我就要退休了。原来就想对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