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润 《情报杂志》2021,(1):139-143,55
[目的/意义]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多元社会思潮交汇和引发公众追忆的热点事件,基于“大江大河”网络舆论考察热点事件网络舆论形成的机制与舆论场融合新模式。[方法/过程]将抓取的584条新浪微博精华帖作为扎根理论分析的经验资料,实施开放式编码、轴向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等三个编码过程,进行自下而上的理论建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微博互动中的剧情评价、追星推剧、情感共鸣三者的互相作用形成了微博舆论场的社会心理机制,多元主体将剧情发展与身份角色、生命历程和情感体验融为一体,促使产生社会共情效应。追求社会共情是理解舆论场融合的新视角,积极联结起主流意识与公众主体,打通社会舆论场内部的壁垒与隔阂,形成社会凝聚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舆论在先,动乱在后”,已成为普遍共识的认知。研究舆论的形成机理及其演化规律,进而调控社会舆论传播的导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社会物理学角度分析了舆论的形成机理,认为其类似于一般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包含潜伏期、活跃期和衰减期。并用MAS仿真技术定义了舆论演化的规则、模拟了舆论演化的过程和总结了舆论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社会改革的阵痛期和复杂网络的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社会舆论是反映社会 运行态势的“晴雨表”, 是预警社会风险的前兆。 自媒体时代, 以“用户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模 式使得社会舆情的定量挖掘成为可能。 本文基于社会燃烧理论提出中国网络舆论指数,与已 有传播指数不同 ,不是简单的信息度量指标的合成,而是舆论传播的“数量”、“能量”和“质量” 的综合表达。 舆论指数由舆论“集中度”、舆论“组织度”和舆论“临界度”构成, 分别体现网民 的活跃程度、舆论热度的差异性和负向舆论的社会破坏力。 最后, 从提高创新网络社会治理 的战略需求出发, 提出建立舆论指数的实时大盘, 并重点加强网络舆情预警体系研究与实践 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社会改革的阵痛期和复杂网络的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社会舆论是反映社会运行态势的"晴雨表",是预警社会风险的前兆。自媒体时代,以"用户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模式使得社会舆情的定量挖掘成为可能。本文基于社会燃烧理论提出中国网络舆论指数,与已有传播指数不同,不是简单的信息度量指标的合成,而是舆论传播的"数量"、"能量"和"质量"的综合表达。舆论指数由舆论"集中度"、舆论"组织度"和舆论"临界度"构成,分别体现网民的活跃程度、舆论热度的差异性和负向舆论的社会破坏力。最后,从提高创新网络社会治理的战略需求出发,提出建立舆论指数的实时大盘,并重点加强网络舆情预警体系研究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5.
我国网络信息传播的舆论化趋势及所带来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新洲  肖雯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6):645-649,669
我国网络信息传播舆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逐渐演化成了拥有强大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动员力的重要新闻传播工具。文章分析了网络信息传播舆论化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和引发出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网络新媒体平台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以及我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化,导致网络媒体形态的多样化、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以及公众对于社会舆论认知的差异化。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型网络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的话语权开始成为争夺的焦点。本文通过对网络话语权的概念分析,为高校网络思政工作提供新思路,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一定程度上代表民意的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分析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参与主体在形成、传播、反馈等方面的行为,试图揭露“被民意”的网络舆论面纱下利益主体间权利与权力的博弈,并对达到制约与平衡后的网络舆论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媒体类型增加及社会群体变动过程中,舆论场呈现出基于介质、群体、功能的分化和演变。以介质为观察视角,发现当前舆论场已分化成社会口头舆论场、传统媒体舆论场和网络舆论场。舆论场分化背后是利益、权力、认知、价值甚至群体分化,而多元的分化不利于社会共识和凝聚力形成,需要政府等积极作为以消除或弱化舆论场分化带来的负面问题。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渗透影响,指出网络虚拟社会已然形成,网络舆论事件频发要求提高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健全网络引导机制;指出与传统舆论相比,网络舆论具有突发性、互动性、燃点低、触点多、传播快、影响大等新特点,网络媒体的兴起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一面,但在政府缺位网络公共舆论引导与管理的背景下则易演变为“公共舆论危机”;最后提出了加强政府和社会组织、官员网络舆论应急管理能力的六项措施,即消除网络“恐惧”,保障政务“透明”,强化政府“责任”,倾听“意见领袖”,预警事件“苗头”,加强网络“法治”。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论已成为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目前研究存在着机理认知和引导脱节的状况,且机理层面多集中于舆论在各类复杂网络上的物理表现,和实际事件联系不紧密;引导多以定性描述的方式,缺少可量化和评估的依据。将超网络建模方法与政策仿真技术相结合,定性会商与定量模拟相结合地研究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及建议,是一种从系统工程角度对网络舆论这一社会复杂问题进行探索的新模式。本文是系列研究的第一篇,通过建立集社交、心理、环境和观点等多维子网来描述社会舆论的超网络模型,并设计逻辑自洽的多层网络交互机制,为网络舆论的演化和干预等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热点事件舆情关联现象在网络时代普遍存在。事件通过共同主体、主题或者情绪相互联系,既包括存在于单一热点事件之中的舆情簇,也包括存在于多个热点事件之间的舆情集。研究表明网络热点事件舆情关联是由信息的"眼球经济"效应、媒体的协同过滤和议程设置以及网民的群体记忆等多种因素而促成。舆情关联会促进网民和媒体的事件认知,推动政府治理,但也会造成私人生活的公共化、网民的反向认知、情绪累加和政治冷漠等问题。政府应建立关联舆情数据库以及立体的舆情应对体系,加强媒体管理及网民引导,从而有效地对舆情关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2.
政府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及预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闫利平  陶卫江  韩晓虎  靳兰 《现代情报》2011,31(4):46-48,52
互连网空前地延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网络已成为民众获取信息和表达民意的重要渠道,已成为政治思潮的交织地和社会问题的集散地,已成为政府治国理政、了解社情民意的新平台。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舆情成因及发展变化规律,提出政府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系统框架和预警模型,为政府及时发现舆情,防管并举,积极处置,避免事件恶化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高飞  李明 《现代情报》2016,36(5):172-176
运用计量统计的方法,首先对网络舆情近十年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统计,得出近些年网络舆情研究的总体概况。其次对近些年的网络舆情在研究内容上进行分类分析,主要通过对相关理论研究、网络舆情分析技术研究、网络舆情的应用及实践研究方面进行分析梳理,以从整体上把握近些年我国网络舆情的研究状况,最后,总结分析目前网络舆情研究中尚且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网络舆情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网络舆情理论方面的研究已逐渐趋于成熟,但是与网络伪舆情相关的研究还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围绕网络伪舆情展开了相关研究,首先介绍了网络伪舆情的基本概念和形成模式;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伪舆情作了分类;进而详细分析了网络伪舆情的主要特征;最后,从政府、网络监控人员、网民三个方面提出了网络伪舆情的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舆情当事人作为舆情事件中关注度较高的节点,其观点的信息质量会直接影响群体观点的分化和一致程度,该研究可为把控舆情发展方向、完善舆情预警系统的建设提供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方法]基于有界置信模型,引入了信息质量变量和个体信任阈值,构建了两阶段观点演化模型。通过仿真实验以及案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分析了观点信息质量、观点发布时间和频率对舆论的不同影响作用。[研究结论]研究发现,论据越充足、态度越温和的观点,越容易影响公众的舆论走向;舆情当事人持有的观点及其信息质量不同,选择介入舆论的时间不同;舆情当事人观点发布频率对最终舆论存在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网络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导向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祥望 《情报科学》2007,25(11):1640-1645
在网络媒体环境下,舆论呈现出主体分众化、内容多元化、传播快捷化等特点,政府舆论导向失灵,引发了主流舆论被边缘化、舆论失范等问题,并危及我国的执政理念和意识形态管理工作。应根据网络媒体环境的特点,从疏通信息渠道、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发挥“议程设置”功能、转换“把关人”角色以及发挥传统媒体优势等五方面入手,完善舆论导向功能,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切实维护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李青  朱恒民 《情报杂志》2012,(3):6-9,35
了解网民对某一话题所持的舆情观点倾向及其演化过程,是互联网舆情监控的一项重要内容。掌握舆情观点的演化特性对于及时引导和化解舆情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考虑到互联网是一连接度分布具有幂律特性的复杂网络,提出了基于BA网络的舆情观点演化模型。模型考虑了个体本身以及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关系两个因素,重点分析了模型中信任阀值对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并对模型是否考虑网络拓扑结构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唐涛 《现代情报》2014,34(3):3-6,11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网络舆情在数据体量、复杂性和产生速度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网络舆情分析方法已超出了现有常用的分析框架,必须在大数据分析的思维下有所创新。本文概述了常用的网络舆情分析方法,归纳了当前网络舆情的大数据特征和分类,提出了网络舆情分析创新要向大数据分析方向发展的观点,并概述了4种新思路新方法,对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对未来网络舆情分析创新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针对网络舆情安全应用中主题分类问题展开研究。主题分类需要解决5个问题。建立了网络舆情安全应用的分类体系;介绍了文档特征提取和选择方法;分析了向量空间模型;实现了KNN和SVM两种分类算法。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