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从组织目标理论视角,分析中国体育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是中国体育的目标与中国体育行政管理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主导的体育社团管理体制.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体育行政组织的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体育发展环境、提供优质体育公共服务、维护体育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体育行政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体育行政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并就实现这3个根本性转变,提出中国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2.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各级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事权、财权不对称,体育公共组织不健全,目前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机制还无法实现均等化目标;体育公共服务要分阶段发展,实现区域均等是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战略目标,逐步实现城乡之间的均等、人与人之间的均等发展战略;我国体育公共服务表现的突出问题,与体育公共服务制度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社会弱势群体体育权利实现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弱势群体体育权利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弱势群体体育权利实现中存在着社会体育组织职能缺失、观念意识、法律和管理等层面的诸多障碍。同时提出通过对社会体育组织职能的再定位、转变错误意识,赋予弱势阶层体育权利、增强法律和管理保障等方面的实现路径,以期为社会弱势群体体育权利的有效实现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民体育权利法规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研究结果显示:公民时体育权利实现的认识程度较低,加强宣传,强化公民对体育功能的认识、激励公民参与体育活动、参与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是实现公民体育权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公民体育权利实现意识不强,对体育权利救助机制设置的重要性和体育权利保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地方有关体育法规制定及宣传仍然满足不了公民对体育权利实现的需要.公民对体育权利实施的法律程序缺少了解,这种现状不利于公民体育权利的顺利实现.建议:修改完善体育法;制定配套的体育法规,构建保护公民体育权利的法规体系;建立体育仲裁制度,依法解决体育纠纷等.  相似文献   

5.
论体育决策与体育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决策是实现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体育决策问题,是体育领导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要课题,它对于实现现代体育管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此,在体育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体育决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健康的国家战略地位与体育的健康促进价值彰显了高校公共体育的时代担当,以切合学生体育需求的供给侧改革促进学生体育参与,成为高校公共体育完成使命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价值是意识的体现,政策是行为的动力,参与是收获的保障,运用"供给侧改革"理论和"矛盾论"观点,从体育价值、政策、参与的视角,分析高校公共体育现存的体育价值认同与实现、国家体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高校对学生体育参与促进与学生体育参与实现结果的供需矛盾。提出加强高校公共体育的政策制度、价值认同、体育参与促进方面的供给侧改革。通过以供给促需求、以需求促参与、以参与促收获的实施路径,更好实现高校公共体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资源丰富,地方体育人口众多,实现高校体育与地方体育相结合,能实现地区性体育一体化和体育资源优势互补,使物尽其用、人尽其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体育创新中引入创新2.0的思想,通过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学校体育创新的目标、形式、效果等方面,提出创新2.0框架下面向知识社会的民主化的学校体育创新2.0模式:以实现学校体育创新的制度化、模式化和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开放性、共享性、应用性为原则,以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共同创新为形式,重视创新价值实现与创新成果共享。学校体育创新应转变学校体育创新理念,构建学校体育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创新知识的构件化和模块化,注重学校体育创新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9.
刘毅 《体育科技》2013,34(4):145-149
借助教育学、教育评价学、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学科的理论,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课程内容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与体育教学总目标的平均一致性程度系数较低,一致性程度只有中等水平;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与体育教学总目标的的最大一致性程度系数低,实现一致性较差;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对体育教学总目标的贡献指数差异性较大;我们可以根据体育教学总目标的平均实现程度分析、最大实现程度分析对高等学校的体育课程内容、体育教学目标进行优化,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学校体育目标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状况并不理想,"多元发展"的目标形同虚设。影响学校体育目标实现的主要原因是学校体育目标的内容存在不合理之处、学校体育目标实现过程存在障碍、学校体育评价对目标调控失灵。  相似文献   

11.
介绍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实行学分制的可行性和实施的条件,目的是改革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使体育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时代对体育院校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要求,提高在职人员学历层次,建立一个高信度、高效度、操作性强的体育院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势在必行,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我国体育院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监控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体育院校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策性建议,以确保对体育院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科学、有效的监控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育专业实施学分制管理是主动适应科技进行和社会发展,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的需要,是深化体育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从事体育教学教务管理的人员来讲需要学习并掌握学分制管理的方法。本以教育教学规律为依据,探讨实行学分制的基本条件、保障资源、选修课教材等以及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完善实施学分制方案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育专业实施学分制管理是主动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的需要 ,是深化体育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 ,对从事体育教学教务管理的人员来讲需要学习并掌握学分制管理的方法。本文以教育教学规律为依据 ,探讨实行学分制的基本条件、保障资源、选修课教材等以及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提出完善实施学分制方案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多元决策数学模型评价体育实验教学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彩霞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206-208,214
立足于体育实验教学实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专家咨询调查等方法,并借鉴已有的教学评价经验,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和统计学理论,构建出体育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它对于加强实验教学管理,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系统理论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的管理之中,介绍了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阐述了高校体育教学系统的组成、结构及高校体育教学系统的管理。就体育教学系统的目标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继续教育管理、科研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实施ISO9000标准构建体育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结合ISO9000族标准的8项质量管理原则,对体育院校建立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探讨,并对准备阶段;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宣传质量体系文件;质量管理体系的试运行和质量审核;申请认证等实施步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工作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体育教学大纲、体育教学计划、体育教学环节、课外体育俱乐部、体育教学、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学文件。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措施主要有: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畅通反馈渠道;加强和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9.
对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阳 《体育科研》2001,22(3):35-37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体系.我们针对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特点,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一些兄弟院校的经验,经几年的研究和探索,逐步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体系.本考核体系包括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教案、学生对教师评价及对教师的年度考核等方面内容.使用本考核体系进行体育教师的教学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业务提高,保证教学工作始终处于高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在体育院系篮球课教学中,应对学生实施淘汰制的管理,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实验对比研究,证明:这种方法能调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学习积极性,且教学效果优于常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