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张学良和蒋介石同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从个人交往方面来看,张同蒋的关系可谓“情同骨肉”。然而,从政治见解方面来看,张与蒋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尤其是围绕着蒋介石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这一国策问题,张学良从追随到怀疑再到反对,经历了一个认识变化的过程。本文试图分析导致张学良对蒋介石“攘外安内”政策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对张学良的思想转变予以评析。  相似文献   

2.
1.矛盾法。提出相矛盾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提出解决办法。例:西安事变时,在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后,就“杀”还是“不杀”蒋介石,提出矛盾的问题,请学生思考。有的学生说“杀”,有的学生说“不杀”。教师进一步提问:“杀”为什么?“不杀”为什么?如果杀了蒋介石,中国会出现怎样的历史局面?西安事变最终是怎样解决的?让学生思考。2.反向思维法。抛开所提供的条件和思路导向,进  相似文献   

3.
作为西安事变主要决策者、发动者的张学良,不顾个人安危亲自送蒋回宁,结果却遭到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软禁,失去了自由,铸成中国现代史上的憾事.史学界对此世纪谜团一直甚感兴趣,对张学良此举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张学良此举是为了维护蒋介石的领袖威严,为了消除国内外对西安事变的种种责难,以正视听;另外张学良此举是有安全保障的,正因为如此张学良才会亲自送蒋回宁.  相似文献   

4.
一、听课实录(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导入1.多媒体展示老年张学良照片和“江泽民发给张学良家属的唁电”。教师朗读并解释唁电中“彪炳青史”的意思。(评析:用学生非常熟悉且具有特殊身份的江泽民主席来导出张学良这个重要人物,从而引出他为国家做出的彪炳青史的事件,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了更大的求知欲,通过补充内容,使学生对张学良有全面的了解———形式上完成全国统一;发动西安事变,使全民族抗战出现转折。并对爱国之举“西安事变”做了铺垫。)那么西安事变究竟如何爆发的呢?那就让我们从“九·一八事变”说起(评析:利用张学良…  相似文献   

5.
文章中的“海洋文明”特指与“海洋世纪”相应的一种崭新的和谐的文明形式。从自然观的角度来看,这种和谐的“海洋文明”体现着一种协调的生态观;从历史观的角度来看,这种和谐的“海洋文明”体现着一种平等的文明观;从实践观的角度来看,这种和谐的“海洋文明”体现着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和谐的“海洋文明”,人类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吴稚晖并没有掌握“清党”的实际权力,他没有资格也没有实力促成全面清党,蒋介石的态度才是“清党”问题的核心。其实这时的吴稚晖只是蒋介石的代言人。但由于吴稚晖为“清党”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清党”气走汪精卫以及他在“清党”后至死支持蒋介石的立场,所以吴稚晖在蒋介石和部分人的心目中就成为了“首议清党”之人。  相似文献   

7.
董说的《西游补》主要写孙悟空受鲭鱼精所迷由入梦到梦醒的过程,它是作者借以营构自己心中镜像“梦”作。从创作心理来看,它体现着作者沉痛历史感的“集体无意识”和个体神游体验的“个人无意识”,作者往往游离于二者之间,而最终仍归趋于集体无意识的指引。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从属现象”,从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来看,教育学科的研究“从属”于其他学科的研究,从教育学科的内部来看,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从属”于国外的教育研究。导致这一局面既有教育学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因素的影响,我们要从这两方面入手,争取早日使教育科学研究摆脱“从属”的怪圈。  相似文献   

9.
大凡一件很坏的东西,在需要它的人看来,甚至会被视为“无价之宝”,王阳明的哲学之对于蒋介石就是一例。早在一九三三年,蒋介石就吹捧王阳明是“中国革命的导师”。把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说成是“很优美的哲学”,“中国学术史上最有价值的学派”,甚至说它是“东方文化精神”。蒋介石自称他“最初就很得益于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的心传”,王阳明的《传习录》是他“最喜欢读的书之一”,说这本书“阐明致良知的道理”,“奠定了”他“求学作事的根本”。在被中国人民赶到一群海岛上之后,蒋帮集团中还有人凄厉地呼叫。值此“存亡绝续的紧急关头,提倡王学实有其时代的需要与价值”。究竟为什么王阳明在蒋介石的眼里,有这么高的“价值”,为什么蒋介石要把王阳明的反动哲学作为自己的“根本”?那我们就得先看看王阳明乃何许人也!  相似文献   

10.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一九三六年十二月的古城西安,经历着一场严峻的考验。这一月的十二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连日来,西安天气阴晦,寒风凛冽,十七日上午又下了一场漫天飞舞的大雪。下午天气稍晴,阳光显露。二时三十分左右,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乘着张学良派的“波音”号专机降落在白雪皑皑的西关机场。代表团成员叶剑英同志  相似文献   

11.
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对认识能力的培养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本文从“关于‘观察’的再认识”、“从高中语文教材的课文来看”、“高考作文的启示”三个角度对问题作了探讨并列举了一些认识能力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中,马克思恩格斯对“精神生产”的科学内涵、发展形态以及社会功能的解读,构成了“精神生产”的理论意涵。从认知结构来看,“物质生产”是“精神生产”的直接前提,“现实的人”是“精神生产”的主体力量,“异化劳动”“精神贫困”是“精神生产”的现实羁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精神生产”的最终归宿。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思想从实现“物质富裕”、培育文化自觉、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以及缩小文化的“空间差距”等方面为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着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一、简述现代体操训练工作中学习新动作的各个阶段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答:目前直观教学已被现代化教学运用到形成动力定型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在高级运动员的学习过程中,直观教学越来越明显地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我国近年来的训练实践及国内外科技文献来看,直观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录像、肌电测定、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等方面的成就),已由原来“初步建立动作概念”的作用逐渐扩大到学习新动作的各阶段,但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关键环节。纵观西安事变的发生到和平解决的整个过程,虽然是由很多复杂的因素促成的,但是其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张学良的联共抗日主张是西安事变发起的思想基础;张学良精心策划和准备使得西安事变得以按预期目标发生;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是西南联大作家群中书写“云南题材”散文作品数量较多的作家,叙事内容主要分为回忆西南联大生活、重现西南联大师生风貌以及描绘云南文化风物三个方面。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来看,作家的该类型散文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地理空间建构和人文地理空间表现,具有较为独特的文学地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美的象征,它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着世界各族人民对和平、友爱、幸福的追求。乐器是用来表达音乐情感的工具。如何演奏好乐器,直接影响到音乐的表现力。本文从“身体适应性”、“智力适应性”、“个性适应性”等方面,对儿童学习长笛演奏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冯玉祥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是冯玉祥将军在1936年12月13日致张学良“元电”中,最先提出放蒋即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四项主张,这是冯玉祥自“九一八”事变后爱国主义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意在促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结束了10年内战,开始了国共再次合作的新时期。周恩来身系民族安危,从1936年12月17日到西安,以他机智、果敢的雄才大略,历尽艰辛,苦撑危局,在这里战斗了至少104天,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和善后事宜的妥当处置,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主要有:充当调停角色,坚定张、杨和平解决事变的信念;准确传递信息,保证中共中央形成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多场合作劝解,增大和平解决事变的因子;大展谈判艺术,促成事变和平解决;临危沉着不惊,果敢制止东北军少壮派制造事端;东奔西返历艰辛,巩固和平解决事变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张学良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和爱国精神,他提出了以“教育救国”为核心的一系列培育人才的进步思想,这些思想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20.
高校人才培养必须充分满足社会需求,但是目前来看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长期存在着脱节现象。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转型高校人才培养应着力于目标定位、专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就业力”、“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方面进行改革,以便落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