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知识卡片     
“柏林墙”的筑起与倒塌  1945年 德国战败投降,纳粹首都柏林分别被美、英、法、苏划分为四块占领区。1947年—1949年 西方3国占领区合并为“西柏林”,并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定都波恩,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苏占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把柏林东部定都为柏林,实行社会主义制度。1949年—1961年8月12日 大约有269万东德人通过东、西柏林的81个通道纷纷逃向西部,占当时东德人口的1/6。1961年8月13日 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  相似文献   

2.
194 5年 7月 2 6日 ,中、美、英三国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决定 ,为了永久粉碎日本军国主义企图征服亚洲以至整个世界的狂妄野心 ,战后盟国军队将对日本实行军事占领。8月 1 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 ,盟国商定 ,设盟军总司令部于日本东京 ,并由中、美、英、苏四国分别派出武装部队进驻日本。中国国民政府随即派出以朱世明为团长的“中国军事代表团”率先赴日。次年初 ,经过中美双方进一步具体磋商 ,拟定由中国派出一个陆军师为中国驻日占领军 ,具体占领地区为名古屋。占领任务既已确定 ,那么这支代表中国“国威”、“军威”的占领军将由哪…  相似文献   

3.
战后初期,西德面临着一种破碎的经济形势。1976年,美、英、法三个占领区的工业生产仅为战前的1936年产量的33%;仅英、美占领区的住房就有47%遭到毁灭或损坏。要将经济复兴计划建立于这种匮乏的经济之上,不难想象其巨大的困难。然而,正是在这种基础上,从1918年到50年代初的短短数年之间,西德经济出现了所谓“奇迹”。1948——1952年间,其工业生产增长了110%。同一时期内的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增长67%。重建速度之快,增长幅度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美、苏、中、英等11个同盟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决定由美国全权统一办理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同时苏、英、中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国家,也应派军队对日  相似文献   

5.
传统与创新:法,英,德,美博士生培养模式演变趋势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从博士生培养模式的演变考察法、英、德、美四国的博士生教育,并对影响各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因素、各国博士生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进而就法、英、德、美四国博士生教育对中国博士生教育发展的启示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1945年9月3日,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第一个值得扬眉吐气的日子,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日子。有关这个纪念日的历史由来是这样的: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四国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8  相似文献   

7.
法制建设是保障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石。《欧美四国职业教育立法:路径·机制·模式》(荣艳红著)一书立足于民族国家,从现象和历史视角展现了德、法、英、美四国职业教育立法“是什么”“从哪里来”,从文化和制度层面揭示了四国职业教育立法的发展动力和运行逻辑,从共同特征和差异比较中归纳了四国职业教育立法的基本规律和镜鉴启示。该书对于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和法律体系的完善,以及开展相关的职业教育制度比较和历史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战后奥地利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直到1955年奥地利才重新获得独立和自由。但作为一种附加条件,奥地利确立了永久中立政策。奥地利永久中立政策的确立与美、苏之间的冷战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战后奥地利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直到1955年奥地利才重新获得独立和自由。但作为一种附加条件,奥地利确立了永久中立政策。奥地利永久中立政策的确立与美、苏之间的冷战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1933年7月英、法、德、意四国“谅解与合作公约”的缔结,是希特勒上台后欧洲大国间第一次外交互动的产物。英国出于挽救裁军大会的考虑,对意大利倡议的“四国公约”极力推崇,并在协调法德分歧、促成公约的缔结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虽然“四国公约”最终因法德两国政府拒绝批准而成为一纸空文,但英国在“四国公约”问题上的表现,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德国纳粹势力上台初期,英国对外政策的基本走向:即力图通过促成普遍裁军来实现欧洲大国间的和解,从而避免可能的战争风险。  相似文献   

11.
战后对日本实施军事占领,是由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决定的,既有中、美、苏、英四大国间的折冲与斗争,也有美、苏两大国对战后利益安排的现实考虑.中国国民政府原来也准备参加对日本的占领,惩罚日本,洗除国耻,实现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造.但是,由于国内外形势急剧变化,给对日占领问题带来复杂因素,中国政府宣布中止了对日本的军事占领.  相似文献   

12.
战后对日本实施军事占领,是由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决定的,既有中、美、苏、英四大国间的折冲与斗争,也有美、苏两大国对战后利益安排的现实考虑.中国国民政府原来也准备参加对日本的占领,惩罚日本,洗除国耻,实现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造.但是,由于国内外形势急剧变化,给对日占领问题带来复杂因素,中国政府宣布中止了对日本的军事占领.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     
1944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一年,五大国代表(中、苏、美、英、法)建议成立一个世界组织。这些建议后来便作为“联合国宪章”由51个国家于1945年同意并签署。10月24日这一天被定为联合国日。至今已有近160个成员国。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的纽约市。  相似文献   

14.
175180200204】 21。) 220一国二国二国联一︸德一本一法二美一英苏西︸︸日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统计1983年苏、美、英、法、日、西德学生平均在校学习天数比较@冯若霓~~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之后,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主张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危机,反对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对苏强硬立场,更反对美国"有限使用武力"的军事应急方案。麦克米伦的访苏之行,为东西方间的缓和创造了条件,开启了会议谈判的大门。在麦克米伦政府的斡旋之下,美、英、法、苏日内瓦外长会议得以召开,四大国首脑会议亦纳入日程,对柏林危机的缓和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课题针对不同文化背景,关注并比较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的生活、学习状况.比较了他们价值观形成的原因及发展趋势。课题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本青少年研究所、韩国青少年开发院及美国的一家社会调查公司于2005年11月起共同实施.本文摘选了研究中对四国高中生“学习”与“社交”相关的调研结果。  相似文献   

17.
当苏联军民正在斯大林格勒同法西斯德国军队进行着殊死搏斗的时候,英、美两国也正为一件事伤透了脑筋。当时,苏、美、英、中等世界主要国家都已投入到了反抗德意日法西斯的战争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也  相似文献   

18.
战后初期,德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在美、英、法三占领国1948年联合推行货币改革后,德国西部占领区经济虽然一度恢复较快,但到1949年第二季度联邦德国成立前后,工业生产的增速已大幅下降,到了年底,增长更是发生了停滞。然而,几年之后,它却实现了经济复兴。文章以朝鲜战争为视角,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波茨坦会议”是苏、英、美三国首脑会议,而《波茨坦公告》却是中、美、英三国联合发表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呢?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国柏林西南约27公里的波茨坦塞西林宫(德国前皇太子威廉的行宫)召开。会议共分为两段,第一段是7月17至25日。率领代表团出席会议的苏、美、英三国首脑分别是约·维·斯大林;哈·杜鲁门;温·丘吉尔。中间休会两天,7月28日至8月2日是会议的第二阶段。由于会议  相似文献   

20.
李鸿章基金,是沙皇俄国为了贿赂收买清朝官吏而特设的一笔数额巨大的基金。 1896年5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清朝光绪皇帝下诏赐李鸿章为“钦差头等出使大臣”,赴俄庆贺加冕,并前往英、德、法、美四国“联络邦交”。俄国准备利用这个机会,与清朝专使谈判,要挟签订不平等条约,解决他们在中国东北占地筑路问题。这样,李鸿章“形式上是清帝祝贺沙皇加冕的专使,实际上却是签订最重大国际条件的全权代表”。沙俄要在中国东北修造铁路,势必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