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1世纪以来,中国大片在电影产业低潮中崛起,从单一到丰富,已经走过20年的发展历程。从2002年《英雄》肇始的古装武侠大片,到2009年《建国大业》引领的主旋律大片,经2017年《战狼2》等“外向型”新主流大片到“我和我的”系列等“内向型”主流大片,直至以《长津湖》为代表的战争大片的崛起,持续发挥着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和票房号召力,成为中国电影整体艺术、产业、文化格局中最重要的现象。大片打造了21世纪中国电影的辉煌,打造了中国电影大片的初步类型形态和格局,确立了“电影工业”“电影工业美学”“重工业电影”等观念,熔铸了家国民族和谐的“文化共同体”,其发展有着许多需要总结的经验、启示和遗憾、教训,反思不可避免,“电影工业美学”视域的反思尤有必要。中国电影产业应继续保持大片的“领头羊”优势,同时探索大片类型与电影生态的多元格局态势,探寻电影大片下一个20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2.
武侠电影是中国商业电影的重要类型,是民族电影的标识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民乐一部分的琵琶曲,在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武侠电影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文章结合电影音乐的特点和功能,以近几年来的武侠电影《十面埋伏》《功夫》为例,选取一文一武两首琵琶曲,从历史、文学、美学等角度对上述电影中的琵琶曲的运用进行深刻解读,希望由此有助于中国武侠电影音乐的发展,尤其是琵琶曲在武侠电影音乐中的进一步的多形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为中国类型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文化议题,更新了其主题、题材以及人物塑造。在主题上,中国类型电影开始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展示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自信与奋斗;在题材上,中国人的国际故事得到更多的开发;在人物塑造上,类型人物的形象愈加丰富,人物的内心情感与欲望得到重视,同时,人物的个体意识与国家和民族的集体意识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电影是传播民族文化的良好媒介。近年来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在“十四五”文化战略的引导下,为了响应国家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号召,优秀国产电影“走出去”的步伐愈发加快。与此同时,高质量的电影字幕翻译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爱情神话》为研究对象,结合影视字幕翻译特点,遵循目的论三原则对其字幕翻译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国影视作品翻译实践提供借鉴,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浪潮下,由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不平等,中国电影面对西方尤其是美国电影的输出无力回击。在这样的困境下,本文对中国电影学习西方的影响作了正向思考,认为中国电影应该抛掉被西化被同化的思想负担,积极学习西方尤其是美国电影的制作传播经验,寻求与西方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文化想象,在被西方广泛接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发展壮大中国电影,以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以印刷资本为依托的现代小说,其生成直接服务于建构现代民族国家想象的意识形态的诉求。成熟于资本国际化时期的电影,全球化成为其必须面对的语境。在中国当下,小说与电影面临着共同的困境,以电视、网络等新型大众传媒为载体的现代娱乐及其产业发展,对小说和电影的冲击不言而喻。以小说《海上花列传》和电影《海上花》为个案,以安德森的民族国家理论和萨义德的东方学理论为依据,史料分析与文本细读结合,借此解析小说和电影两种叙事媒介在现代性历史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文化传媒影视业的新使命。在电影等文化艺术创造的过程中,要塑造国家形象,发扬国家文化传统、文化资源。本文针对电影艺术中,弘扬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将中国文化、历史的价值核心呈现的观众的面前,塑造国家形象的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刘三姐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品牌,从彩调《刘三姐》、电影《刘三姐》、《印象.刘三姐》到正在开拍的音乐电视剧《刘三姐》,它正借助大众文化的羽翼发展壮大。以刘三姐文化的发展变迁为例,阐释了大众文化全球化传播视域中中国民族文化走向大众文化发展的必然之路,分析了民族文化如何借助大众文化发展壮大,并探讨了当前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时代,中外合拍电影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趋势。探究中美合拍动画片《功夫熊猫3》中故事背景、熊猫形象和电影价值观的杂糅现象,从中可以发现,该影片不仅展现了包括熊猫、功夫、吊脚楼、绸带舞等浅层的中国文化符号,也融合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等中国传统价值观。以《功夫熊猫3》为代表的中美合拍影片平衡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价值差异,从而使世界不同区域和文化背景的观众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0.
以印刷资本为依托的现代小说,其生成直接服务于建构现代民族国家想象的意识形态的诉求。成熟于资本国际化时期的电影,全球化成为其必须面对的语境。在中国当下,小说与电影面临着共同的困境,以电视、网络等新型大众传媒为载体的现代娱乐及其产业发展,对小说和电影的冲击不言而喻。以小说《海上花列传》和电影《海上花》为个案,以安德森的民族国家理论和萨义德的东方学理论为依据,史料分析与文本细读结合,借此解析小说和电影两种叙事媒介在现代性历史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电影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国电影品牌最为集中的代表的贺岁片,是具有中国当代文化特色的"电影名片"。但目前贺岁片狂欢化娱乐的导向十分突出,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未能很好地体现现实人生和人类关怀,以及中华现代文化精神。应当呼吁并倡导在贺岁片中形成多元化的表现理念:即在贺年狂欢化娱乐之中,不要忘记中华现代文化和民族精神等元素的发掘和展示,不要忘记现实反思、民生关怀和人类意识等元素的嵌入与弘扬。贺岁片以生动的形象诠释和伸张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既是凝聚中华现代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要,也是其优长和品位标志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电影积极参与了现代新女性形象的构建,从《三个摩登女性》《新女性》《丽人行》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电影看来,中国现代电影从外在形象、婚恋家庭、社会工作及思想意识、成长土壤等角度入手构建了现代新女性形象。这些新女性形象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电影成为不可忽视的跨文化交际手段之一。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是必然趋势,这对于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念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电影字幕翻译是影响外国观众接受中国电影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文化要素翻译是译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以徐克执导的《狄仁杰》系列电影中法译字幕为对比语料,分析译者在翻译中国电影的文化要素时所采取的策略,以期为中国电影外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香港黑帮电影是一种类型电影,构成类型电影的类型元素有许多,其中最主要的类型元素有类型人物、类型环境、类型结构、类型符号等。从早期香港黑帮电影如吴宇森执导的《英雄本色》等到晚期香港黑帮电影如韦家辉执导的《一个字头的诞生》、刘伟强执导的《无间道》、杜琪峰执导的《黑社会》等,其中的类型元素发生了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对于了解和研究电影产生所倚赖的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人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千百年来花木兰作为经典的中国意象被多种艺术形式演绎传承。全球化商业浪潮下,1998年美国迪斯尼率先将充满西方人“东方想象”的动画电影《花木兰》搬上银幕全球推广,2009年由中国制造演绎的真人史诗电影《花木兰》上映。光影之间,文化主权之争暗流汹涌。两部电影有着同质的营销诉求与异质的艺术构想。比较二者的异同,将为我们在商业化运作下传承与保护民族传统题材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百年泰山电影创造了关于人猿泰山这个超级英雄的神话。泰山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符号,蕴含着全球化与本土化、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国族与性别等丰富的所指意味。银幕上的超级英雄从无所不能到无所适从的演变,象征着美国的国家身份认同和现代社会个体的自我认同,隐喻了全球化语境下普遍的心理症候。在泰山故事被建构为神话的过程中,好莱坞电影向世界观众传播着隐蔽的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其传播策略对中国电影的全球化传播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以李安导演作品为入口,采用文本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析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中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播,客观分析其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通过文本比较分析、探索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对策。希望通过相关策略的提出可以帮助中国电影通过更具普遍意义的影响语言,摆脱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孙淑筠 《教师》2010,(16):128-128
电影《花木兰》的上映,再一次引发了传统文化和现代解读的对立。保守者说,中国文化必须守住自己的精神阵地,才能稳住阵脚。只有《大红灯笼高高挂》具有浓郁地方气息的电影才能代表我们。只有把中国文化渗透进中国电影,才有理由期待中国特色在全球化过程中避免沦陷。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长卷绘画在结构、风格、虚实、透视与时空观念方面具有不同于西方画板绘画的特点,直接影响了西方先锋派电影的先驱艾格林的《斜线交响曲》与里希特的《韵律21》和《韵律23》等作品,他们由此首创了抽象动画电影这一先锋派电影的亚类型,在电影艺术上做出了独创性贡献。玛雅·黛润被誉为美国地下电影之母,她的影片《对暴力的反思》直接取材于中国武当与少林武术。中国武术除了实用性以外,还有审美性、仪式性与伦理性、以及“道”的精神。影片运用多种技法,将对于中国武术的表现转变成为充满电影艺术探索的作品。这些西方先锋派电影与中国文化之间进行的直接对话,对于我们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遗产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浪潮下,跨文化传播日益频繁。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电影,在国际间的文化传播与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字幕翻译是电影成功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因素之一。字幕翻译受到语言、文化、技术方面的挑战,它的特点和所受限制决定译者对文化信息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从而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