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生态系统有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在建设生态城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目前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应提高公民生态意识和继承人文景观,塑造多样化的自然生态环境以造就城市景观生态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旅游业迅速发展.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绚丽的人文历史景观和发达的社会经济,是苏州发展旅游的独特资源优势.作为旅游强市,在塑造城市旅游形象,打造名城旅游品牌;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的"一体化";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宏观调控,完善行业管理;旅游业内部的有机协调、有序发展等方面,给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京杭运河体育旅游产业进行研究,京杭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为相关地区体育旅游带来机遇,同时对运河生态资源保护,以及生态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挑战,生态体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条新途径。在探讨运河生态体育旅游概念、内涵、和谐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分析运河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的类型,进而提出建立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旅游目的地促销策略,生态体育旅游运动休闲城市创意双轮驱动保障机制,生态体育旅游评估体系、生态体育旅游资源补偿机制,生态体育旅游资源遗产开发保护体系及生态体育旅游景区竞争力指标体系,为相关政府部门对京杭运河地区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以保证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根据抚仙湖现存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流域生态学与管理学的原理,提出了抚仙湖北岸景观生态建设的途径实施老环湖公路以下农田的退垦还湖,减少农田污染;拆迁湖滨带居民点,消除农村污染;拆除部分规模小、污染大的旅游度假设施,消除旅游污染和景观障碍;建立主要入湖口经营性人工湿地,净化面源污水;恢复万米沙滩,营造自然和谐的湖滨环境;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园,创建高原湖泊滨海旅游度假区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抚仙湖沿岸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对其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认为抚仙湖沿岸景观生态建设的主题应为旅游景观生态建设。据此 ,笔者运用景观生态学及旅游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原则等 ,提出抚仙湖沿岸景观生态建设方案及规划示例  相似文献   

6.
城市滨水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仁怀市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滨水型城市.滨水区旅游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滨水文化、红色文化、盐运文化突出,但却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文章在分析仁怀市滨水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探讨了滨水旅游的主题和形象,并制定滨水区景观功能分区与开发的原则。从滨水区旅游资源的特色和空间分布实际出发,提出“一心两翼三线”的空间布局构想,将其分为6个景观功能区。并对各个景观功能区从内容到开发思路进行了阐述,以期促进赤水市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呈现了对黑龙江省野生的及多年引种栽培成功的优秀彩叶树种资源的调查结果,以期为本省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生态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态多样性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以洛阳市为例探讨城市生态多样性的保护对策,基于城市生态多样性保护途径、城市生物与景观多样性保护规划和生态多样性保护的管理机构的详细内容。洛阳城市生态多样性从计划编制到建设实施全过程,呈现出"多头管理,又无人最终负责"的局面,针对此问题提出重新从顶端设计管理机构来领导、协调和监督多部门的工作,以实现整个过程可控。  相似文献   

9.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生态功能和过程影响的景观格局优化是提高景观效益和稳定性重要方法之一.选择六安城市区域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对2003年城市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阻力面模型研究景观格局优化途径.结果显示:以累积耗费距离面、生态源地、耗费路径为依据,构建源地、生态廊道的景观组分优化景观格局.加强保护核心斑块源地、提高景观连通度是实现景观格局优化的关键.该研究结果为城市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广西红水河流域的生态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且具有民族特色,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管理有利于促进该区域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基于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的概述,研究了红水河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原则、主体及内容,并提出基于民族特色开发红水河流域生态体育资源、加大政府扶持创新生态体育资源管理系统、利用宣传媒介推广红水河流域生态体育旅游来强化红水河流域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旨在弘扬广西地区的生态文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园林工程施工过程的观察和总结,结合园林公司本身的特点,阐述了在园林施工中应重视技术人员的配备,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中重视施工质量、强化施工管理措施和合理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等问题。只有这样,园林公司才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宁夏北部川区、中部干旱区和宁南山区三大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北部川区比宁南山区和中部干旱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高出很多。北部川区依托首府银川、石嘴山等发达工业城市以及小城镇建设,利用"中心城市—小城镇"的辐射作用将城市与乡村紧密连接起来,并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特色化,发展特色工业和文化旅游产业,采取的是"以城镇体系建设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城乡一体化模式;中部干旱区和宁南山区从改善生态环境入手,在退耕还林还草、治沙的同时,推行生态移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牧业,采取的是"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前提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城乡一体化模式。西部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但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城镇体系的建设还必须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在生态脆弱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应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前提。  相似文献   

13.
碳汇生产与碳汇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尤其给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思路。研究表明:大力发展以林草业为主体的碳汇生产,可以为西部工业、城市和绿色经济发展夯实生态本底和积蓄发展势能;碳汇生产与碳汇贸易为西部地区生态屏障建设与经济跨越发展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有效切入点和工作抓手。目前,西部地区积极参与碳汇生产与碳汇贸易,但效率不高,且内部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应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林草业,大力推进生态移民,促进部分地区粮食生产有序、逐渐退出,拓展碳汇新领域,以夯实区域碳汇本底,提高碳汇效率;设立更多的"生态特区",实行特别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政策、生态补偿与转移支付和财税政策以及政绩考核制度;利用碳汇与环境容量优势,承接东部重化工业转移,发展绿色经济,争取中央纵向生态转移支付和地方横向生态补偿,并加强碳汇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铜仁地区生态茶产业人才现状的调研,并对铜仁地区生态茶产业人才进行分析预测,提出铜仁地区生态茶产业人才培养战略措施,确保铜仁地区百万亩生态茶园建设实施,实现铜仁地区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生态体育城市"进行了引入与探讨,认为生态体育城市是生态体育、生态城市和体育城市三个上位概念的聚合.生态体育城市的建设契合了当前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基本国策,有利于促进体育生态本源的回归,对城市的发展和市民幸福感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建立了融"生态体育资源"、"资源单位"、"体育治理"、"结果评价"、"制度建设"、"用户享用"于一体的基本分析模型.并指出主体的生态体育意识薄弱、体育内部生态的发展失衡、城市生态体育资源的不足等是制约生态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自然资源驱动、城市交通驱动、传统文化驱动、体育科技驱动的生态体育建设模式.并提出了"公众生态体育意识的培养"、"生态体育资源的整体规划"、"体育生态城市建设的制度建立与完善"、"畅通市民体育需求通道,搭建市民参与机制"等生态体育城市建设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6.
泰安镇凤凰岛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由于旅游开发较晚,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生态旅游特色未能彰显。针对凤凰岛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树立全新的生态旅游理念的基础上,强化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注重生态旅游人才培养、发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等举措。  相似文献   

17.
以厦门市作为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典型代表,通过对其近40年城镇化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历史自然过程回顾分析,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并对厦门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研究结果显示:行政区划、建成区扩张和自然资源限制是影响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因素。按照厦门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历史过程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将厦门市生态城市建设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物质资源约束阶段,90年代至21世纪初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阶段,21世纪初至今城市空间格局优化与管理阶段。最后,将厦门市生态城市建设经验总结为3方面:1)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整合领导;2)依托自然环境禀赋,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并行;3)顶层设计城市发展路径,多规合一。该研究结果可为中国乃至其他发展中国家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社会学为研究视角,对"城市体育符号"的内涵和维度等基本内容进行探索和分析,指出,城市体育符号可以分为人、事、物三个维度,并以北京和上海为例进行具体阐释.进而对城市体育符号的打造进行研究,认为城市体育符号打造应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为理念,与城市发展同向同步;应坚持与城市文化气质相吻合、与城市居民主体感受相适应、与城市文化生态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在具体操作上,要纳入城市整体规划,植根于城市本土文化,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旨在通过城市体育符号的打造勾勒城市性格、展现城市魅力,为创造独特的城市品牌和美好的城市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体育的战略选择与可持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体育理念,分析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体育战略选择及其现实意义,探索"人-体育-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并提出了建构生态体育文化、科学制定区域生态体育规划、开发生态体育自然资源、挖掘生态体育人文资源、完善城乡体育生态化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地方性体育社团的生态化发展等六大建议,为鄱阳湖地区的自然景观改造、城市人文景观设计、居民生活方式的生态体育追求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为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特别是生态体育环境建设提供价值和目标论证,促进鄱阳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一种先进的价值观,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建设必须严格按照生态文明观的要求贯彻和执行,才能发挥积极作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强调“知”与“行”相结合,思想和行动的结合是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只有将生态文明的真谛落实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中,才能实现生态和谐、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