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今年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现代作家郁达夫先生遇难五十周年,在回顾作家坎坷悲壮的人生历程之际,我们发现,他与灿若群星的“五四”新文学社团的许多作家一样,又是一位优秀的编辑.郁达夫先生将他丰富而颇具特色的编辑实践凝结成了近30篇如“编辑余谈”、“编辑者言”、“发刊词”、“编者按”、“编余杂谈”等文章,是中国现代编辑史上弥为珍贵的资料,对当今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亦不无启迪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编辑其实也是一种多重身份的人。在出版社,他是编辑,以编书为己任;为了编好书,他得买书、读书,这时他又成了读者,他要写点书评,读书札记,乃至洋洋论文,他就成了作者;如果,他要去听听营业员和读者的声音,抓一点“信息反馈”,帮助书店做些卖书的工作,那么,他又成了营业员了。这四重身份,被“书”一以贯之,最终当然还是编辑的本来面目。但是,每变换一重身份,对“书”的观察就换了一种角度,对书”的感受和体会就会出现变化,变得更“立体化”、“多样化”。这比单纯以编辑身份  相似文献   

3.
试谈“编辑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家们在创作实践中显示出了强化主体意识的趋势,作为“欣赏主体”的正式发言人——评论家正在研讨作家主体意识的强化,怎么又哄抬出一个“编辑主体”来了?编辑编辑,编编辑辑,作家是他的衣食父母,读者是他的最高主子,一仆二主,谈何“主体”?! 诚然,编辑在社会的文化建设中,是充当仆人角色。他不创造文艺,不创造科学。作为文学编辑,他从作家那里求取作品,而后将  相似文献   

4.
《出版人的故事》一书,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书的诞生》与《天才的编辑》。第一部分《书的诞生》,原是美国史克里勃纳书店成立一百周年纪念的特辑,编写者是罗吉·贝林格姆。他出身于编辑世家,曾任史克里勃纳的编辑十年,以后醉心写作,成为一个自由撰稿人。此书写史克里勃纳书店百年来的惨淡经营,特别着重与作家打交道所遇到的一系列故事。作家在书店扶持下的成长与殒落,与书店的兴衰密切相关;所以这本书不但是史克里勃纳书店的店史,而且是本美国文坛作家动态的参考资  相似文献   

5.
“作家是锤头,编辑是锤把儿;作家是水泥柱,编辑是钢筋,光使劲不露面,编辑把自己的心血藏在别人的成绩里。”这是著名作家蒋子龙,在他的小说《赤橙黄绿青蓝紫》获奖后说的一番深情的话。已经成名的作家对编辑的劳  相似文献   

6.
编辑,有时被誉为“伯乐”,或被称赞为“九名英雄”。能称得上伯乐的编辑是有的,鲁迅、叶圣陶、茅盾都当过编辑,对培养扶植新一代作家有过卓越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伯乐。还有一批老作家,如张光年、赵树理、冯雪峰、侯金镜、孔罗荪、王任叔(巴人)、楼适夷、秦兆阳、萧殷、秦牧、严文井、书君宜……也都当过编辑,主持过出版社或一个文学刊物的工作,曾经把很大一部分时间与精力放在编辑工作上,许许多多新作家的出现,许许多多优秀作品的诞生,都和他们的热情关怀与亲切指导分不开,至今文坛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们的佳话。他们是当代的伯乐,他们受到人们的崇敬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是编辑,又是作家,而且是先成为作家,后当的编辑,是作家兼编辑。他们是我们的前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我爱书店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国老一辈著名作家、诗人徐迟,他说“那么多的好书,书是香的,是美的,我的魂都掉在里面了。书是贵的,但也真是比较便宜的了,书是那么精彩的东西.……。”我想徐迟成为大作家、大诗人与他爱跑书店爱读书是分不开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廖沫沙的读书方法廖沫沙长期从事编辑记者工作,是我国著名的杂文作家。他一生勤于读书,曾说:“书是我的良师益友,也是我生活的必需品。倘使没有书在身边,我真不知道怎么活下去、能不能活下去。”他在工作中长期坚持读书,学以致用,为用而学,积累了丰富的读书经验。...  相似文献   

9.
谢六逸曾经总结出编辑的三字口诀:忍、狠、等。他幽默地说,这是中国赌徒的三字诀,但也是编辑应当学会的本领。他解释说,所谓“忍”,就是拉稿不要怕碰钉子,暂时得自称为“百忍堂主”;所谓“狠”,就是在稿费上给以高报酬,算稿费时,不能小家子气;所谓“等”,有时编辑、记者索稿要到作家家中坐等,甚至住  相似文献   

10.
偶读《编者与作者之间》,感触良多。 《编者与作者之间》的主人公叫萨克斯·康明斯,美国兰多姆出版社的著名编辑。 有一次,萨克斯应邀出席鸡尾酒会,他厌恶闹哄哄、醉醺醺的人们,独自站在角落里。一位女士端着酒盅飘然而来,问:“干嘛要站在角落里,是作家吗?”萨克斯答:“不。”“那么,你是干什么工作的?”萨克斯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做清洁维修工作。” 萨克斯的玩笑话,一语道出了他对编辑工作的认识。他认为:“书是集体努力的产物,一般人并不充分了解这一点。一本书的质量,它对读者所产生的影响,常常取决于编辑的‘清洁维修’工作做得如何。”  相似文献   

11.
吴纪椿现任青年报社副总编辑、高级编辑、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他是江苏镇江人.“老三届”高中生,插队落户多年,电视大学毕业。酷爱数学和书法。1975年调共青团上海市委宣传部,曾担任团刊编辑。1979年参与青年报复刊工作。前10年担任《红花》副刊主编,该副刊在繁荣青年文学创作上颇多建树,成为沪上诸多新作家的摇篮。他与报社同仁一起投身新闻改革,使大特写这种新闻体裁风靡全国。  相似文献   

12.
在《编辑的故事》一书中,实际上写的是编辑集体,是一曲编辑英秀的颂歌!像中国青年出版社当年的文学编辑室主任江晓天,他爱才敬业的品格,突出体现在发现培养一流作家,编辑出版一流作品上。他特  相似文献   

13.
实事求是看待“编辑学者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学者化”这一提法本身并没错,正如现代作家、编辑孙犁先生所说:“编辑必须有学问,有阅历,有见解,有独到之处,应该成为学者或作家.”作为一名编辑,特别是做一名学术期刊的编辑,其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学术功底,有进行科研的能力.可问题是我们在讨论这一问题时,不能不切实际.根据“学者化”的口号,有人提出,“对自己所负责编辑的某一学科或主要学科,如文学、历史、哲学等要具有比较完全系统的把握,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学报编辑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4.
编辑杂想(1)     
编辑与“罗素悖论”我猜想,大约有编辑事务以来,编辑工作、编辑人员就从未成为过社会议论的热点。现在每年出版那么多的书籍,那么多的期刊、报纸,当然会有那么多的编辑,为何就难找到关于编辑的书、期刊和文章呢?我想,大概是“罗素悖论”的魔力吧,一个理发师可以给所有人理发,但无法给自己理发,前面的“所有人”是排除理发师本人在外的;编辑们可以编辑出所有职业的书、期  相似文献   

15.
历经6年的努力,《台湾作家全集》终于由台湾前卫出版社编辑完成,并于3月在台出版发行。 这套50册之巨的《台湾作家全集》收录了自1920年至1990年台湾57位重要作家的主要著作。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以年代区分汇编为日据时代、战后第一代、战后第二代和战后第四代四大辑。这套书大体上以作家个人为单元,一人一册,并附有作者照片、生平简介,手迹印件及评论文章等内容。《全集》编辑召集人,台湾知名作家钟肇政将台湾文学定位为“台湾本土的文学”、“台湾人的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支”。前卫出版社发行人林文钦表示,编辑出版《台湾作家全集》是他的夙愿,以一个纯民间的私人出版社完成这样大的工程,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负担,6年来倍感艰辛,今天这一梦想终于实现。  相似文献   

16.
自尊自立自强不息──浅谈《大辫子的诱惑》的现实意义袁殿池在对澳门作家飞历奇的长篇小说《大辫子的诱惑》进行编辑加工时,笔直偶然想到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有关“人贵有志”的一段论述。他在《诫外生书》中指出:“夫志当存高远”,而只有一般的志气还不够,接...  相似文献   

17.
《编辑人的世界》是一部在美国出版界和作家当中有着重要影响的经典读物,它的编者格罗斯曾供职著名的西蒙与舒斯特公司30余年,有着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 《编辑人的世界》第一版成书于1962年,受到出版界和作家们的重视和好评,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美国出版业的状况,编者于1985年和1993年对原书进行了两次大幅度的修订。国内最近出版的中译本就是1993年的修订本。 近40年来,本书的权威性得到了专业领域内的一致公认,它成为“美国编辑艺术和技巧的标准读本,同时被出版和写作课程及作家研讨会广泛使用的参考书”。它…  相似文献   

18.
编辑工作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按说,它是伴随着书籍的出现而诞生的。据传,早在上古时期,就有史官把统治者的言论记录下来,或传之后代,或作为当朝旨意。当然,这种记录物还不能算作书籍,记录者也不能称为编辑。但这已具有书籍的雏形,或者称为初期的书籍。比较公认的,一般称孔子是我国最早的一位编辑大家。他收集了鲁、周、宋、杞等故国的文献,整理出易、书、诗、礼、乐、春秋,即所谓“六经”。他整理这六部书的原则有三条:一是“述而不作”;二是“不语怪、力、乱、神”,三是“攻(治)采异端(杂学),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1996,(1)
我的“函授大学”文周竞编者按:周竟是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故事大王”,童工出身,由读“函授大学”——报纸期刊而步入文学创作。他是一个有心人,一个见了知识如饥似渴的人。一个作家成名之后,仍然念念不忘当初给他“每信必复”的报刊编辑(也可称之为“函授大学”...  相似文献   

20.
大家都亲切地呼他老戴。他曾以编辑工作成绩卓著而荣立一等功;他又以文学创作成绩斐然而荣立三等功。在30多年的编辑生涯里,他为祖国的出版之园添花献果,编出了60部、近1000万字的书稿。他调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