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笑 《上海教育》2010,(18):22-22
2007年7月,上海市教委对做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起始阶段的工作进行了部署,从新生中全面开展职业发展起始阶段教育,进一步构建全社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2.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该坚持标本兼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标"和"本"的含义,并对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教育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从长远来看,高校应该重视和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从现阶段来说,高校一方面要就如何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工作进行各种有益探索,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只有坚持标本兼治才能真正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的构建要将“一把手工程”落到实处;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三级组织架构”,创造“三全”工作氛围;启动“全过程就业指导工程”,把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服务贯穿到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加强就业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树立“窗口”意识,为毕业生提供周到的就业服务;加强理论研究,探索内在规律.不断创新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和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具有知识性群体、职业选择层次高、政策性影响大、就业心理压力大等特点,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归因于高校缺少明确的人才定位、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有待加强、高校将毕业生就业作为唯一的目标导向、就业指导匮乏等。对此,文章提出要通过高校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加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建立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推出高校信息化就业平台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5.
正10月11日,"一流大学职业发展研讨会2014"在清华大学举行。9所首批获得"985工程"支持的高校就业工作负责人,围绕"研究型大学的职业发展教育定位"这一主题,在职业发展教育的定位和内容、未来一段时期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应对、研究型大学如何构建创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等三个方面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并前往清华大学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x-lab和创加走廊参观。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荆德刚、高校毕业生就业处处长王林,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现状的分析,针对当前就业指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如何构建全新高校就业指导模式进行了探讨。指出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高校应着手建立高校职业指导“五位一体”锥形模式,并就如何在高校中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做了简单探讨,指出应从意识唤醒、实践指导、求职辅导等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7.
受金融危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辅导员作为高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是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辅导员职业优势,对切实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充分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基本要求。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的研究对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就是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异常情况进行迅速预测,根据毕业生就业率的波动和发展状态,划定与其发展趋势有关的警戒线,及时指出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并提出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建议和预案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学先 《广西教育》2009,(15):12-14
职业指导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职业指导有利于高等教育的稳定发展,有助于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目前,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还存在机构不健全、专业教育未能与职业指导有机结合、指导方法简单等问题。要做好职业指导工作,应从树立系统工程的理念、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健全信息化平台、重视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方面着手,让职业指导工作深入人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好就业、就好业。  相似文献   

10.
余钱红 《考试周刊》2010,(34):211-212
职业刻板印象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文章作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生就业观念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对职业的刻板印象是普遍存在的。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择业观受利益取向制约,择业选择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对薪水的期望值偏高。大学生毕业生应该正确评价自己,科学确立合理的择业目标,高校应该加强择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及早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和指导,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1.
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效果如何是影响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阐述了高校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国内的许多行业受到严重冲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显得尤为严峻。高校的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部门应当根据当前的社会需求现状和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建立大学生职业心理档案,调整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拓展就业渠道,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3.
为多视角地探讨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进一步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由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上海华夏文化经济促进会联合举办的“大学生创业和职业发展教育论坛”,于11月17日在华东师范大学科学会堂隆重召开。上海市科教党委副书记翁铁慧就大学生创业和职业发展教育的前景和展望作了重要发言,指出当前的高等教育要从发展数量转向提高质量,切实提高大学生职业发展素质,并提出两点希望,一是希望高校能建立健全专业化的职业咨询师队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诚信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二是…  相似文献   

14.
职业规划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职业能力需求之间的矛盾凸现。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探讨了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通过研究旨在为高校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学科是以高校毕业生就业客体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文章通过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学科"模型,指出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等提供政策导向、知识、经验和技能及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把就业指导作为一个学科、一个系统来建设、来实施,对大学生就业是必要的和必需的.  相似文献   

16.
廖洛 《河南教育》2011,(2):51-52
近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逐渐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辅导员作为最基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重要力量。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以职业发展教育为新载体,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对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现象越来越普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跟踪与服务已成为近年来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新增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充分认识离校未就业现象的复杂性,认真研究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坚持从实际出发,敢于责任担当,努力打造教育提升、宣传引导、供需对接、就业援助平台,扎实做好离校未就业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8.
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职业观决定大学生的职业态度和工作态度,就业观决定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就业选择。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的提升,帮助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和就业。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发生明显转变,去农村就业创业的意愿不强和稳定性不够,政策激励和教育引导仍然存在短板。本文分析出现这些困难和挑战的原因,同时对引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提出体制构建、政策制定、教育宣导和硬件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10月11日,“一流大学职业发展研讨会2014”在清华大学举行。9所首批获得“985工程”支持的高校就业工作负责人,围绕“研究型大学的职业发展教育定位”这一主题,在职业发展教育的定位和内容、未来一段时期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应对、研究型大学如何构建创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等三个方面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并前往清华大学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x-lab和创加走廊参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