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思辰 《科教文汇》2009,(12):224-225
综观欧洲文学史,古希腊神话至20世纪的现代文学作品,都存在着“女神”和“女巫”两种女性类型。其中“女巫”类型产生在欧洲社会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是男权文化的直接产物,也是欧洲文学史上极具影响的女性形象。在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男性审美判断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体系中,表现“恶”的女巫形象,是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价值否定性判断在文学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2.
王力可 《科教文汇》2009,(34):242-242,247
“十七年”文学中,宗璞《红豆》的出现似乎合乎主流,却又是异军突起的。其独特之处在于,在对主流文学皈依的同时,文本泄露出作者对主流话语的消解和反抗;在集体化语境中,流露出个人话语和主体意识倾向。  相似文献   

3.
史伟 《科教文汇》2008,(3):149-150
本文试图从“五四”时代特殊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语境下,从女性文学爱情书写的具体文本中分析其写作主题及其书写模式,以期对“五四”女性文学中爱情书写的特征有一个大体的认识,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时期文学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在20世纪兴起与发展壮大,女作家从独立、自由的角度创作,多丽丝·莱辛也是其中之一,她运用第一人称,通过循环的时间叙事结构,用身体写作,创造出自己的女性话语方式。她的作品中突出了男性和女性的关系是矛盾统一体,女性除了物质生活独立,精神空间层面也要独立和自由。  相似文献   

5.
综观以往的研究,往往只针对新闻话语的其中一方面。比如以“新闻写作”、“写作风格”等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和书籍,其实是关于新闻话语语言规则方面的研究。而对新闻话语的批判性研究又多侧重新闻话语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从文化的角度认识新闻话语在社会认知、社会交往及社会权力等方面的功能。作为“语言系统与文化环境的交汇点”,对其研究不应该只突出其中一方面,因为这两者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的。本文主要探讨新闻话语的文化符号学向度。  相似文献   

6.
刘婷婷 《科教文汇》2009,(31):255-256
以第一人称叙述语气写成的《阿格尼斯·格雷》是安妮·勃朗特的代表作,有很强的自传性。安妮·勃朗特从叙述视角、女性话语和叙述结构方面颠覆了女性在文本中被动言说的传统,充分展现了女性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她还通过对阿格尼斯在现实生活、爱情方面的遭遇,分析了女性的生存困境。小说在揭示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合理的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逐步提高。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对《阿格尼斯·格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综观欧洲文学史,古希腊神话至20世纪的现代文学作品,都存在着"女神"和"女巫"两种女性类型。其中"女巫"类型产生在欧洲社会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是男权文化的直接产物,也是欧洲文学史上极具影响的女性形象。在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男性审美判断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体系中,表现"恶"的女巫形象,是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价值否定性判断在文学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8.
以第一人称叙述语气写成的<阿格尼斯·格雷>是安妮·勃朗特的代表作.有很强的自传性.安妮·勃朗特从叙述视角、女性话语和叙述结构方面颠覆了女性在文本中被动言说的传统,充分展现了女性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她还通过对阿格尼斯在现实生活、爱情方面的遭遇,分析了女性的生存困境.小说在揭示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合理的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逐步提高.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对<阿格尼斯·格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艾素芬 《科教文汇》2008,(33):233-233
当代著名作家阎连科,一直密切关注“耙耧山脉”那块贫瘠土地上的生灵。早年三个姑姑、大姐以及现在的妻子对他的人生及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以自身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感受,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活在这块黄土地上的优美而意蕴丰富的女性形象,描摹了一幅幅中国当代乡土女性生存的文化本相图。本文将择取其中的两个有代表性的文本,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从文化学角度阐释阎连科对待女性的态度并分析他在女性身上寄予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孔雀东南飞》这一中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刘兰芝的悲剧命运。她的毁灭如晴天霹雳,炸醒了沉睡中的人们,让他们倾听男权社会中的女性悲歌。一、男权意识的集中体现:焦仲卿和刘兄刘兰芝生活在一个以男权制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在这里,男性好象天生高于女性。在男性面前,女性成“了第二性”:一种和男性不一样的人,一种低于男性的人,一种可以被男性专制的人,一种被男性任意处置的人。这是一种制度,一种习俗,一种弥漫在所有社会成员中的一种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11.
做个香美人     
体香即是人体发出的气味.也叫做体味。人的体味千差万别,有的含香.有的偏臭,剐出生的孩子有“奶香味”.进入高龄则有“老人味”,绝大多数人无明显的异常气味。体味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男性的气味可以调节女性的情绪.影响女性的月经周期。同样,女性的气味可以调节男性的情绪。  相似文献   

12.
张艳华 《科教文汇》2010,(28):46-46,53
本文旨在结合三位不同时期美国女作家的作品,即凯特·肖邦的小说《一双丝袜》、夏洛蒂·吉尔曼的《黄墙纸》和阿德里·安富的诗歌《潜入残骸》,探讨女性意识和女性创作的文化历史发展过程,理论支撑为伊莱恩提出的女性意识发展三阶段(Feminine,Feminist and Female),即女性从屈从于传统男权中心价值观念,到女权意识增强,再到女人自我意识增强的过程。按照拉康的观点,在传统的阳具中心主义男权统治下,女性是作为男性纯粹他者地位存在的,或者说"女性是一切无"。女性气质只是为了男性需要而作出的面具伪装。本文先对三个文本进行横向分析,通过它们共同表现的女性身份客体性证明拉康"女性并不存在"的合理,再进行纵向分析,展现三部作品体现的女性意识发展。横、纵向分析指明了女性从无到有的可能性,以及在这三个阶段后女性身份定位超越并出现新局面的可能,因为"女性并不存在"这个表达本身就预示了女性获得真实存在的自由,"无"孕育着"有"。  相似文献   

13.
梅钢 《科教文汇》2008,(19):238-239
话语分析已经成为后现代文学理论研究的又一个切入点并且成为文学批判与社会实践之间的交汇之地,尝试以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方式结合德里达的语言解构理论从文本话语的“差异性”,“零乱性”和“不确定性”来全面阐释后现代文学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14.
文本又可以称为篇章、话语或语篇。文本研究在欧洲一般被叫作“篇章语言学”,而在美国通常被称为“话语分析”。文本研究既是多学科的,也是跨学科的。自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哈里斯于1952年首次使用术语“话语分析”至今,现代文本研究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研究视角逐步从社会语言学转移到功能语言学,再到认知语言学。现代文本研究的历程大致分为萌芽、学科形成和繁荣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科学松鼠会网站为个案,应用传播学“传—受—反馈”模式、接受美学的研究方法,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下国内的科学传播现状及其效果,对科学松鼠会的传播话语进行分析,从中寻找其特有的话语方式,探讨其中利弊,为科学传播如何有效的使用话语方式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是女性开始萌生独立意识的时代,在反抗父权制压迫的过程中,她们以疯狂和死亡为代价换取“自由”,唤醒了成千上万女性的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从写作之初直到近期,始终是以农民的身份、民间的立场作为自己写作的出发点,坚定、执着地书写着乡村的隐秘变化.不夸张地说,在乡土写作的历史中,贾平凹显然是当代写作不可跨越的一个"标高".从贾平凹最早的一批乡土小说如《商州初录》《腊月·正月》《小月前本》等,到《浮躁》《高老庄》等大量的文本中都呈现着作者对乡土的灵魂和精神坐标的质朴追手.看得出来,乡土和作者早已融为一体.即使在写都市生活的篇幅中也都渗透着深重的乡土的情结.这些作品可以归纳为三种相对独立完整的话语系统:"其一是启蒙话语,致力于重铸国民的灵魂,其二是生存论话语,关怀的是人的生存境遇,最后是现代性的反思话语.①"本文时贾平凹的两篇代表作《废都》和《秦腔》为例,来展现贾平凹作品对乡土情怀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科苑集粹     
医学研究证明,造物主不仅让女人比男人活得长,还让她们进入老年后比同龄男人更聪明。更有甚者,造物主居然给女人的脑袋里“多装”了不少脑细胞。荷兰研究人员在对599名85岁的老年男性和女性展开对比研究后发现,女性的思维比男性要敏锐许多,反应速度也更快。在记忆测试中,  相似文献   

19.
林茵 《科学与文化》2005,(10):33-33
在当前的畅销书中,有不少装帧精美的女性作品,甚为抢眼。阅读报刊、上网或者浏览电视节目,都可随处看到关于女性写作或女性写作研究的内容与信息。毫不夸张地说,“女性写作”正铺天盖地地扑来,构成当下华语文坛的一大景观。  相似文献   

20.
芒福德在探讨如何走出现代技术困境时,曾提出了把技术分为女性技术和男性技术。他认为现代技术困境在于男性技术的过度发展而女性技术却被忽略了;要走出现代技术困境必须回归到以生活为导向的女性技术。但是芒福德的理论却面临着三大主要理论困境:一是女性技术在考古学上的困境;二是女性技术和男性技术的划界困难;三是一些女性主义理论对“女性”的解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