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老王》一课的教学侧重点是在“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讨论和理解上,难点是体会老王与杨绛及钱钟书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细研课文。体会细节①“我常坐老王的三轮车。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这句话有什么作用?②“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相似文献   

2.
能人老王     
周围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有老王这么个人,老王教书,也捣鼓电视机。最让人羡慕的是老王还会修电脑。农村人过日子,见过电脑的人都不多,想想老王的能耐吧——够大的。说是“老王”,今年也就刚过“而立”之年,因为他会修些电器,常有人打电话来:“是老王吧?”一听那些变调的普通话,我就在一旁窃笑:“老王八”,多难听,干脆弄个名片,印上“王经理”多好,现在这年月,经理满天飞,也不在乎多你一个人吧!老王只是憨笑,回头看身后的一张图片,图片上是一位美女,打扮时髦,长相极有品位。老王说那是养眼的,办公室的墙上突然多了个美人,谁看着都怪舒服的。办…  相似文献   

3.
扇子     
老王原名王胜 ,是玻璃厂的退休干部 ,他有个怪喜好———收集各式扇子。家里各式扇子应有尽有 ,人称“扇子王”。他收藏的扇子有个特点 ,无论好坏贵贱一律不卖。老王除了这些扇子 ,最疼他儿子 ,他儿子如今大学毕业正在某公司打工 ,是个大人了 ,可许多事还是老王把持着。一天 ,老王的儿子从公司下班回来 ,一脸土气 ,晚饭后 ,闷了半天的儿子终于开口了 :“爸 ,我们处长想要把扇子。”老王心疼扇子 ,有些犹豫 ,但想想以后儿子的前途全都得靠那位处长 ,就默许了。一直沉默的儿子又发话了 :“他指明了那把‘松鹤图’。”“要什么 ?!”老王额头上…  相似文献   

4.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天空中红霞一片。几只大雁在天空中划出几道美丽的弧线。大树下,补鞋的老王收拾着担子。他抬头看看天空,深深地咳了一声,挑起担子———那沉重的担子。暮霭中,远处闪出一个黑影,匆忙向大树边赶来。老王停住脚。不一会儿,那个高大的黑影清晰地站在老王的面前———是一个端端正正的军人。他手中拿着一双鞋,看上去还不太旧,只是有一条长长的去还不太旧,只是有一条长长的痕,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它不平的经历。老王知道是找他的,于是放下子。“你看看,补好这双鞋得多钱?”老王仔细地看看那条很长裂痕,沉思片刻:“两块钱!”…  相似文献   

5.
“失群落伍”是杨绛《老王》中为描述老王的心理状态而使用的一个词。“失群落伍”既是老王惶恐的原因,也是老王当下的处境。“失群落伍”兼有孤单和被时代抛弃两层意思。老王是被时代抛弃的,“失群落伍”是他“单干户”的求生方式,他孤独的“失群落伍”是简单至极的人际关系,沦落到只有一个顾客的营生状态。“我”也是“失群落伍”者。  相似文献   

6.
《老王》是杨绛女士的一篇散文,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老王”有姓无名,靠一辆三轮车为生。他瞎了一只眼,终生未娶,孤苦伶仃,住在都市中荒僻“塌败”的小屋里,生活异常凄苦。老王心地善良,老实厚道,重感情,讲仁义,知恩图报,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老王》以作  相似文献   

7.
杨绛的小说《老王》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身份卑微、生活艰难的小人物——老王的形象。老王的形象是生动的。“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  相似文献   

8.
杜甫的穷儒意识与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穷儒,首先是经济上的贫穷者,同时又是政治上的失意者。他们既用“君子固穷”激励安慰自己,又叹老嗟贫,为功业无成而愧恨。“穷儒意识”是一种情感化的道德观念。杜甫是真正的“穷儒”,具有强烈的“穷儒意识”,并对他各个时期的思想和创作产生重大影响。他咏穷伤贫的诗歌是他充满矛盾的“穷儒意识”的体现,是他贫穷一生的“年谱”  相似文献   

9.
曾听过一节公开课《老王》,在课堂进展到对老王形象分析时,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教师接着问:“第二件事中老王的‘善良’又是怎么体现的呢?再去找一找。”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在本校高中部举行的一次高中新课程交流示范课《我有一个梦想》上,  相似文献   

10.
在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中,老李似乎是无足轻重的人物。相比于老王,老李在文中所占笔墨极少,关联的文字不足百字。出现的次数也极少,前后共出现了两次:一次是老王病重后,“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一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向老李询问老王的病情,老李告知作者,老王“早埋了”,这引发了作者的不安与“愧怍”。  相似文献   

11.
瞧,迎面来了个穿西装,戴领带,腰别BP机,梳一头“三七分”的家伙。你别误会,他可不是大老板,他就是咱们班的“老王”,一名如假包换的学生。“老王”可是我们中的“贵族”,这不,他今天又是这身打扮,远远看去还不错。可是“老王”刚进教室门,便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笑的人大部分都是男生,女生都在写作业,无心欣赏“老王”的“美貌”。不过三分钟,大家就都把“老王”拥在中间问这问那:“这领带不错,是在哪儿买的?”“这BP机挺新潮,是你老爸送给你的吧?”……“老王”倒是不厌其烦,正一一向他们解说呢!嘿,你看他那得意样儿,真把自己当贵族了。  相似文献   

12.
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当读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一句时,总觉得有些不对劲。通过分析才知道“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语序有误,应作调动。理由有二:   二、原句也不能跟它的下句协调一致。下句:“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均无贫”既不能与原句中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相扣,又不能与原句中的“不患贫而患不安”相扣,只能与改句中的“不患贫而患不均”相扣;“和无寡,安无倾”也是既不能与原句中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相扣,又不能与“不患贫而患不安”相扣,也只能与改句中的…  相似文献   

13.
送礼     
春节将至,各大商店的生意格外红火,那些“黄金搭档”、“脑白金”、“一百岁”、“贝贝开胃宝”被销售一空。人们大包小包的,行色匆匆。老王是那群行人中的一员。说起他,小镇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一家商店的老板。光秃秃的脑袋,圆圆的身躯,胖墩墩的脸上架着一副老花眼镜,小小的眼睛却特别有神。今天,他起了个大早,东奔西走,买了一大堆礼品,心里可乐着呢!一路上,他不知怎地老盯着那条中华香烟,看上去甚是得意。“丁冬,丁冬。”局长打开了门。老王乐呵呵地提着东西进去了。局长泡了杯茶递给老王,笑着说:“老王,今年看来不错嘛!”“是啊,…  相似文献   

14.
杨绛的散文名篇《老王》刻画了老王“金子般的心”和“善良”的品格。命运悲苦而又无比善良的老王,不仅让杨绛“愧怍”,而且让很多读者也心有戚戚焉。可文章最后那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让许多老师难明其理。有些教师在解读时只好硬生生地把教参上的现成说法直接端给学生。这实际上是没读懂文本的体现,是对文本的浅入浅出。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读者》2006第10期看到这样一则故事:老王是一个“贼王”,失手后被判了3年,走出监狱大门的他无所适从,是抓他的派出所所长帮他联系了一个小区保洁员的工作。有了安身之地的他,打心底里感激这份工作,感激所长,感激小区居民对他的信任,每天都把小区打扫得一尘不染,仿佛是打扫自己的心灵。可有个毛病他却总改不掉,见了人总爱盯人家的钱包,他常常提醒进出的人注意背包的姿势。小区的人都喜欢上了这个热心的老头,老王也从来没有这么惬意过,于是手中的扫帚舞得更欢了,还义务成了派出所的反扒能手。老王常说,大半辈子都白活了,  相似文献   

16.
杨绛的《老王》是一篇经典的回忆性散文,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整篇散文散发出的是浓浓的温情,但其中有一处对老王的外貌描写却与全文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7.
后起之秀     
老王手捧着最新的一期《文学青年》端坐在书桌前,桌上一杯新沏好的茶微微地冒着热气。老王仔细读完了一篇号称是少年作家写的《论卡尔维诺与王小波的想像》的文章后,眼中放出一道凶光。他有些气恼地把杂志往书桌上一甩,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水,随即在鼻中挤出一个鄙薄的“哼”字来。老王是个作家,他不喜欢少年写出来的东西是文学圈里众所周知的事,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老王不喜欢少年作家的真正原因。老王身为一个作家,自然希望儿子小王子承父业。前两年少年作家刚流行时,老王便让小王多写点文章以便扬名,同时老王自己也在各大报刊发表评论,鼓吹少年…  相似文献   

18.
<正>杨绛先生《老王》一文的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历来是大家关注的关键句,“她究竟在愧怍什么”是大家研究的核心问题。反复阅读作品可知,杨绛愧怍的是她在与老王交往的过程中感情付出的不对等:老王待她如亲人,而她待老王只是比对其他人多了些关心,并没有把老王当亲人。在老王送给她香油和鸡蛋之前,杨绛在与老王的交往过程中内心是平静的,只是同情老王,善待老王,关心老王,在物质上时不时接济老王。在老王送给她香油和鸡蛋之后,杨绛的内心不再平静,而是经历了“抱歉—不安—愧怍”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9.
多次听初中老师上《老王》(人教版八年级),也多次听高中老师上《老王》(苏教版必修三),看到绝大部分课堂都比较关注“老王是怎样一个人”.且更多地让学生体会他性格中“善”的一面.而比较忽略伴随老王一生的“苦”。  相似文献   

20.
快乐广场     
漆草老王是房室中介公司的职员,写的字龙飞凤舞潦草至极,他自以为是名家笔法,可是别人老是看不懂他在写什么而令人感到困扰。有一天,上司就对他说:“老王,公司要你手写一份协议书。”“协议书何必手写呢?公司里不是有很多现成的印刷品吗?”“这我当然知道,不过,现在必须准备一份客户没办法清楚阅读,就下定单的协议书。”归档主任交代我们,收到任何来函,一定要在上面签章批字。不可空白旧档。那天我转给小刘一封群众的致谢函,小刘看完签章后,想想不知写什么好,最后只得在函末“谢谢你们”下写了三个大字:“不客气。”快乐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