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北京青年报》的办报实践看报业最需要的三种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北京青年报》总编辑张延平在“2 1世纪新闻学教育峰会”上的即兴演讲 ,其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他提出目前中国报业最需要的三种人才 :一是既能跑动又有学问的人才 ;二是既会管版又会管人的人才 ;三是既懂媒体又懂经营的人才。作者同时还就媒体与高校的联合提出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2.
当今已进入‘营销时代”的中国报业,面临着一个新的突出矛盾:报业经营管理人才奇缺。这已成为制约21世纪中国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近10年间,以宣传改革开放为己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鼓与呼的中国报业,已发展成为有一定实力的产业群体,其产业化速度、资本积累速度是惊人的。与中国报业经济发展不相称的是报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严重医乏。因此有学者呼吁:新世纪呼唤报业企业家,需要懂新闻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报业自身的迅速发展,政府在经济上的“断奶”,以及报业竞争的加剧,为中国报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历史性机…  相似文献   

3.
付然锋 《新闻窗》2007,(2):33-34
面对报业日渐激烈的竞争态势,我国党报的改革力度日益加大,急需大量既讲政治,又懂报业管理,还懂编辑出版的高素质复合型采编人才。这类人才不仅要学有专长,还应是某一专门学科的行家里手,更要有杂家式的渊博学识修养;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市场营销意识,还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在党报未来的发展中,开发和争夺具有高素质和掌握高技能的新闻人才将直接决定其改革的成败。因此,树立现代传媒的人才理念成为当前党报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的加速,对党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达到这些要求,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守纪律、懂经营、专兼结合的精干高效采编队伍势在必行。一份高质量的精品报纸,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高素质的采编人员一系列有效的创造性劳动成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报业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技术发展后,在“十一五”期间,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期。我们必须看到,报业技术发展是紧紧依赖报社自身发展需求的,而报社的发展又取决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十一五”规划为报业的发展提供了这个大环境,报业技术发展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姚志能  阮志孝 《新闻界》2004,(3):7-8,14
世纪之交,四川报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改革发展,在推动中国报业走向市场,迎接人世的改革大潮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省委的领导下,报业各项改革进一步加快,新闻宣传和报业发展又上新台阶。具体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按“三贴近”要求改革创新,成绩突出;二是  相似文献   

6.
群策群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业经济许中田我国经济体制正经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的重大变革,这场变革既给中国报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为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许多报社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不失时机发展壮大自己,取得丰硕成果,出...  相似文献   

7.
又到金秋十月,随着日历的轻轻翻过,中国报业将走完意义深远的2006年。今年正式出台的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为中国报业的发展思路指明了方向,也为整个行业进行健康、有序的革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与和谐氛围。中国报业如果想在新互联网时代继续保持核心优势而不被其它媒体边缘化,生产流程、经营模式、传播形式和技术装备的统一而有序的突破是报业数字化生存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报业数字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的概念不绝于耳。人们熟悉数字化的概念或许最先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的数字电视开始的。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报纸印刷由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取代铅排铅印时就已经走向了数字化。如今,在发展现代报业的道路上,数字化已成为新时期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内地有报纸2007种,分属1200家报社和报业集团,而从1996年广州日报成立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到今天全国已有39家报业集团。组建报业集团是推进内地报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的重要措施,报业集团建设在整体上推动了中国报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报业从业单位经济规模的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出现和迅速普及更加剧了媒体之间的竞争。十多年的发展表明,不管网络媒体如何发展,也不能取代报纸,但对报纸产生的生存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中国报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新闻优势走数字化发展的道路。可喜的是,中国报业在走向报业集团的发展过程中,已在逐步走向数字化的全面发展道路,提高了报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但勿庸置疑的是,由于受观念、认识差异  相似文献   

9.
2009中国报业:承载2008的得意与失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对中国报业来讲是个不平静的年份。一方面,中国报业在回忆中感受改革开放30周年带给自身的沉甸甸的变革;另一方面,中国报业又经历了地震、奥运等重大事件。就在岁尾,金融危机又给中国报业带来了瑟瑟寒意。可以说,2008年的太多因素都已注入到2009年,使这两个原本独立的自然年,在中国报业发展的年轮里,很难清楚地割断。  相似文献   

10.
刘明 《传媒观察》2007,(12):42-4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市报社,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就是要结合报业发展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解放思想,实现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枫 《今传媒》2005,(12S):40-43
在很多人眼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是中国报业发展的范本。长期以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对于外界来说,似乎有着太多的秘密。日前,南方报业集团社长、董事长范以锦出版了《南方报业战略》一书,第一次解密中国一流报业传媒集团的发展战略。11月8日,记者节。范以锦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详尽讲述了它眼中的南方报业发展战略及对中国报业未来趋势的判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广东是改革开发的前沿,也是中国报业空前发达的地区。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发展了报纸,也锤炼了随着报业不断发展的新闻漫画。  相似文献   

13.
对报业来说,2005年可能是一个转折点。曾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暴利行业”的报业进入微利乃至负利时代。伴随着报业高成长时代终结,中国报业正由超常发展转向常规发展,两极分化严重。报业竞争日趋激烈,发行大战愈演愈烈,种种迹象显示.报业发展已经进入平台期,报业转型与整合是必然的趋势:集约化经营、差异化竞争将成为新时期报业应对转型挑战的制胜之道。  相似文献   

14.
美国报业传来的一个又一个坏消息让中国报人感到恐慌和困惑.中国报业的出路在哪里?无论从报业发展的过程来看.还是从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来看.中国报业应该还有很长的路可走。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带来了不安定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使得报业市场本就险象环生的局面更显错综复杂。有些学者在阐述金融危机给报业带来的影响时分析认为:短期来看,报纸的主要压力是阶段性的危机导致,但长期来看,新媒体迅速崛起才是传统报业面临的真正挑战。然而,中国报业的发展只是缺乏优化报业资源的信心和对报业市场开发潜力的积极性应对。如今,中国社会转型渐入深层,又遭遇金融危机的困扰,在此种境况之下,我们需要的是努力策动报业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给报业经济带来新的生机。但随着媒体间的激烈竞争和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又给报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地市报既受到省以上媒体的冲击,又受到当地经济制约。当地经济欠发达,地市报发展难度就更大了。如何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报业发展新路,做到经济欠发达,报业发展不落后,是我们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张瑞  曾永忠 《新闻界》2002,(4):48-49
进入新世纪,报业数字化研究、网络传播研究成为中国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一大热点,国内众多的学者专家新闻从业人员除讨论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冲击及未来发展的影响之外,研究报业自身特点实施数字化及介入IT研究向深层次发展,成为报业和IT业共同关注的热点。报业对网络本身的认识有所深入,一些报社如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广州报业集团等与IT行业协作,介入应用软件开发过程。开了数字化研究先河,位于中国西部的自贡日报社开始独立介入软件的开发及数字化产品的研究,成为中国报业数字化工作中的又一“亮”点。…  相似文献   

18.
报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和人才的竞争。人力与人才,是事业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首要资源。迎接对世纪的中国报业,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充分开发我国报业巨大的人力资源,发挥其优势,是揭开中国报业发展史崭新篇章的根本保障。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开始步人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或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开始占据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而人才是智力资源的载体,人才是知识经济的命脉,当然也是报业发展的命脉。发展中国报业的潜力,在于能…  相似文献   

19.
董天策  刘俊  谢影月 《新闻界》2005,(1):67-68,83
经过近几年的激烈竞争,广东报业在2004年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以广州报业为中心,以深圳报业为次中心,以地市报业为外围的基本格局没有大的改变。广州报业三大集团的鼎立之势已趋稳定,深圳报业则一家独大,而广、深两地报业又成对峙之势。在广东报业呈现出整体上稳定的同时,各报业集团又不断出击,并伺机突破,以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与报业经营思路的大发展相比,中国报业在运营体制机制上,改革却依然显得谨慎有加.体制机制改革是报业改革的根本,顺应"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要求,报业又该怎样重塑市场主体,为报业集团赢得进入市场经济体系的合法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