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学语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院校教育发展的新特点,以全新的视野,进一步深化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本文主要阐述了大学语文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增强教学审美效果等方面的教改探索。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由徐中玉、钱谷融主编的全国高等自学考试教材《大学语文》过程中,对有的课文的提示分析,笔者认为并非那么恰如其份,而且似乎分析的着眼点也值得考虑,兹提出两篇课文分析的不足,正教于大方。 对《郑伯克段于鄢》提示的质疑 《大学语文》教本记叙文单元首篇选了这篇出自《左传》描述战争的散文,这绝非巧合,《古文观止》的开头也是这篇文章,足见该文的典范性。教本对该文中心思想的提示是:  相似文献   

3.
苏濛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2):113-114,138
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大学语文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天然的优势。文章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探索有效发挥大学语文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评介《德育学教程》刘惊铎、权利霞同志在实验调查基础上撰写的《德育学教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以下简称《教程》)一书,是一部广泛吸收了国内外德育研究成果和富于创新性的力作。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学方面,该书作出了可喜的探索,具...  相似文献   

5.
基于当今高职院校的教育受资本原则统治的大背景,高职院校只单方面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德育。《弟子规》包含有丰富的德育思想,文章试图从《弟子规》中找寻对高职德育有启发的应用研究,以期使德育的重要性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6.
《大学语文》在医学院校承担着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培养良好医德人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可是在很多医学院校《大学语文》的授课存在着教材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文章就《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更好地提高医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大医精诚"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7.
结合体育学院学生的特点,深化大学语教学改革,把大学语教学和人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因需施教”,实施大学语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语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和提高审美鉴赏、阅读写作能力为宗旨,它通过典范的文学作品的学习研究,以丰富的精神价值和思想传统为内核,展示了其鲜明的人文精神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很重要。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授课实际,认真分析研究,提出了优化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大版《大学语文》教材在编选的指导思想、选文的思想性、编辑体例及知识的系统性等方面均存在着缺憾 ;“大学语文”不应仅被视作工具学科而应看作一门人文素养学科。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主要有:赏美陶冶法、教化启迪法、联系实际法、激趣导引法、评价表达法、情感激发法、倾向牵引及行为表率法、习惯养成法。  相似文献   

12.
徐特立是中国20世纪彪炳史册的无产阶级教育家,是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徐特立在70余年的执教生涯中始终将德育置于教育之首,形成的德育思想丰富而深刻。身教法与关怀法是徐特立的两大特色德育方法,深入挖掘关于徐特立的这两大特色德育方法思想,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的德育理论和改进当前的德育工作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专业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有效途经,在“房屋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时,以渗透教育的方式把德育教育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整体方案设计中。并根据不同的渗透教育目标,选择不同的渗透教育载体,采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探究式”等渗透教育方法和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达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重质量、安全和责任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WTO后会受到世界经济、思想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为此必须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 ,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加强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的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格外突出,特别是高校德育教育与当前时代的需要已形成很大差距,变革发展的形势已刻不容缓。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理顺德育教育创新的新思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是每个德育工作者应该严肃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期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挖掘儒家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十分重视儒家道德思想在青少年品性养成中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出发,论述学校要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传统美德的丰富素材,大力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并提出了高职院校中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高校德育教育应吸收西方德育实践的先进经验,坚持中国德育实践中的成功做法,推动中国特色高校德育。国发〔2012〕2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体现了中央对贵州的关心,为贵州教育进一步后发赶超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对机遇和挑战,贵州省高校德育工作应当努力抓住机遇,主动应对挑战,积极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是贯穿当代大学生人文修养塑造的始终。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当代人的心智。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精神成果的浓缩,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媒介,对于建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向价值。文章诠释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涵义及精髓,剖析了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道德的角色紧张,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实现探讨有效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德育教育的积极提倡者和实践者,其德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批判地继承了中国民族道德教育的优秀思想,而且还吸收整合了西方现代德育的诸多有益思想,在日常教育实践中创立了富有中国特色且符合社会实际发展的德育思想理论.陶行知的德育理论虽然萌芽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时至今日仍然具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大学生德育工作应坚持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教育原则,重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将大学生德育渗透到整个校园生活,与此同时,应坚持不懈地实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更好地发挥陶行知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