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视诗《从废墟的背面理解新生》制作完并播出了。回过头来谈这首电视诗的创作经过,我不知道能有多少话可以说。诗是诉之于心灵的艺术,电视诗亦是如此。创作的过程,意味着心灵的煎熬及在煎熬中挣脱一切可能的束缚。无须回避,在《从废墟的背面理解新生》这首电视诗里,凝结着我的冲动与欲望。这种冲动是创作时的躁动,这种欲望则是通过我的创作完成对观赏者的冲击与震动。如何超越平面化的文字语言,进入视听表达的立体转换,是我必须面对的。  相似文献   

2.
电视文本解读中“未读”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所提供给受众的是视觉符号和声音符号有机结合而成的声画复合体,也就是电视节目,学理上称电视文本.电视文本是指由视觉语言、文字语言、有声语言等符号,根据一定的排列和组合原则而构成的一种具有丰富意义内容的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词典>对语言是这样解释的: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一般包括它的书面形式,但在与文字并举时,只指口语.每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的语言,都用自己固有的,独特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意念.从事电视节目制作的人首先要掌握电视语言,否则就不能在自己制作的节目中,把意思表达清楚,表达准确.电视语言有文字语言、声音语言和画面语言三种形式,被统称为视听语言.  相似文献   

4.
李鹏 《新闻世界》2012,(6):67-68
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是对电视画面内容的文字解释和说明,是在电视屏幕上运用有声语言,作用于观众听觉的一种重要语言形态,它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描述、叙说,词语的渲染来感染受众,在使人们在对其所表述的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的同时,起到更进一步加深认知和感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央视新影中心壹周(周亚平)导演的创作团队,自2008年至今,连续在中国传统佳节清明、端午、中秋、春节期间,利用有“中国后花园”之称的江南水乡作为拍摄外景地,制作播出了多场跟传统演播室诗会有别的中外经典诗歌电视诗会,引得多方称赞并取得“电视诗会”的品牌效应.通过电视的再现、重组,诗界看到了语言再生的新奇,电视人看到了画面空间之外的绵延意蕴,表演界受邀出场的朗诵艺术家则感慨,在语言、画面与朗诵三种艺术形式的混搭、嫁接和融合的空间张力中,他们获得了创作热情的极大伸展、发挥.尤为重要的是,在一个文字阅读式微的物质主义年代,提倡一种修复心灵缺失的诵读方式,电视诗会的普及作用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6.
收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每大接受新闻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电视能以全方位的综合性语言来传递新闻信息.所谓发挥电视传播新闻的优势,主要是在丰富这种综合性语言上下功夫.这种努力造就了当前电视新闻中图文并茂,其中,动画镜头随着电脑的普及,由过去局限于片头和广告制作进而用于新闻事实的表述,渐渐成为电视新闻综合性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动画语言是一种中介性语言电视的综合性语言包括三大类:由现场音和解说组成的声音语言,由字幕组成的文字语言,由实景画面组成的图像语言.如果按视觉和听觉来分类,属于听觉的一类包括解说语言和自然声音语言,属于视觉的一类包括字幕语言和实景图像语言.两类语言分别都是由抽象和具体这样两种反映客观世界的信息载体所组成.比如,听觉的一类,就是由抽象概括性的人的语言和直接具体性的自然声音所组成;视觉的一类.就是由抽象概括性的文字字幕和直接具体性的自然画面所组成.在以上两类语言中的抽象概括和直接具体之间,各自存在着中介性的语言,它既有抽象概括的特点,又有具体直接的  相似文献   

7.
试论电视语言构成与电视片创作陈昌群电视片的创作特性实际上是由电视语言的特性决定的。电视是视听艺术。电视语言由画面与声音两大表述体系构成。它不是一种单一成分的语言。而是一种复合成分语言或者叫集束语言。具体来说,画面语言诉诸人们的视觉,它包括图像和文字(...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平民化已成为各类媒体的竞争武器,而电视作为一种覆盖面广、参与性强、参与面宽、语言又通俗易懂的电子传播媒介,与文字媒体相比,对受众受教育程度要求相对较低。一个看不懂报纸杂志的人却可能看懂电视所表达的内容。因此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稿是指电视新闻中的文字部分,它以语言、声音为外在表现形式,是一种与图象紧密配合、适合于电视传播特点的、新型的新闻文字体裁。电视新闻稿与其它新闻文字稿相比,就其共性来说,同属新闻文字,都必须遵守新  相似文献   

10.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就是大家在电视屏幕上常见常闻的有声语言,它以文字的形式出现,用以反映社会生活,表明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阐述作者创作思想的一种重要语言形态。与纯文字作品不同的是,电视解说词需要与电视画面结合,形成一定的屏幕语言传递信息给观众。所以电视解说词不同于其他解说词,本文笔者就将从几个方面谈一点有关电视解说词的写作对策。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对口播新闻在电视节目中的运用,存在着偏见,认为口播新闻没有电视特色,不是电视的特长,目前我们的电视报道运用口播新闻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不得已而为之。事实并非如此。电视新闻当然要以画面取胜,但口播新闻也不能看作是权宜之计。从前期报道取材看,口播新闻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口播新闻是指没有新闻现场形象,由播音员播念文字稿的一种电视新闻报道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充分发挥文字语言在报道取材方面的优势,克服电视画面语言在报道取材方面的不足。文字语言受空间限制少,记者通过文字语言脱离新闻现场同样能  相似文献   

12.
电视是一种视听艺术,要求剪辑师全方位地掌握各种电视语言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为广大观众制作出赏心悦目的片子。本文重点就"字幕"这一文字语言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诗的“建筑的美”,在本质上,是附属于诗的“音乐的美”的,与之同属听觉,而不大属于视觉。作为诗意的载体,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属于听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符号的符号,当然也属于听觉。正如音乐属于听觉,记录音乐的乐谱也应属于听觉一样。只是由于洋为中用,新诗分行分段排列,其文字呈现才有了时间及空间的双重性,才有了听觉及视觉的双重性,诗的“建筑的美”才被发现,才被提出。但它绝非绘画、雕塑、建筑以及舞蹈那种真正的空间艺术,纸上的文字的诗,一经朗诵或歌唱,其虚拟的“建筑的美”又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语言确切地说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电视新闻文字语言,电视新闻镜头语言,电视同期声。本文主要就电视新闻文字语言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电视新闻文字语言的艺术性。真实永远是新闻的生命,没有了真实性这一前提条件,电视新闻文字语言的艺术性问题也就无从谈起。但在强调电视新闻文字语言真实性问题的同时,并不排除它也要讲究艺术性,就是怎样用一种更富于美感,更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诗歌作为一门表现人内心世界主观情思的语言艺术.为了实现语言符号系统与表现对象的对应,采取了某种程度的语言变形造成模糊多义的效果。“电视诗——通过特定的屏幕造型语言,集中凝练地反映生活.抒发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画面清新,诗句凝练,富于想象,强调节奏.具有诗的空灵意境和朦胧美的电视文学样式。”①电视诗歌既然是视听语言对诗歌进行重述的电视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6.
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就是大家在电视屏幕上常见常闻的有声语言,它以文字的形式出现,用经反映社会生活,表明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阐述作者思想的一种重要语言形态。与纯方案作品不同的是,电视解说词需要与电视画面结合,形成一定的屏幕语言传递信息给观众。所以电视解说词不同于其他解说词,本文笔者就将从几个方向谈一点有关电视解说词的写作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画面语言是电视新闻的基础语言,电视新闻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充分展示画面语言的魅力,从某种程度上讲,电视对画面的要求更甚于文字.怎样才能让新闻画面与文字解说和谐统一呢?笔者认为要做到"大、准、稳、美",才能将生动、具体、典型的形象展现给电视观众.  相似文献   

18.
电视解说词是电视语言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是电视节目制作中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因素。解说词是对电视节目中部分有声语言约定俗成的叫法。作为一种口头文学,利用文字来对新闻进行阐述和叙说,从而达到影响观众的目的,电视解说词是电视节目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解说词可以提高电视节目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让声音和画面有机协调的催化剂,电视解说词的好坏,可以直接关系到一档电视节目的优劣。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报道中记者通过文字技巧使读者在接受新闻内容的同时,呈现一种视觉上的感受和体验。也就是说,采写一篇新闻报道,一定要让读者感觉到文字的力量,感觉到故事中的细节,这种感觉或者是一种视觉的,或者是一种嗅觉的,也可能是一种触觉的。自觉地借鉴电视媒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使记者以更为独特的感知方式和丰富的审美眼光去发掘生活,从而使我们笔下的叙事语言更加形象、丰富,增强报纸新闻作品的感染力、可读性和吸引力,提高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20.
纪录片是记录客观存在的一种影视艺术形式,在遵循真实性原则的同时,要对现实“创造性地解释”,而这种“解释”要靠电视语言来实现。电视语言是由画面(图像及文字)和言语(解说词、同期声语言)两大表达体系构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