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争中 ,离不开伪装与侦察。伪装法运用得多巧妙 ,侦察术就会发展到多高超 ,侦察术的先进 ,促进伪装法的发达。二者互为克星 ,又互相推动 ,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场技术上的战争。我们所熟知的伪装法 ,常常可以在一些电影中见到 :士兵头戴用树枝扎成的“帽子”,或者身穿迷彩服 ,坦克、大炮也用树枝掩饰起来 ,借以隐蔽自己 ,迷惑敌人。这是最原始的最简单的伪装。在武打片中 ,我们也常见武林中人在打不过走为上时 ,扔出一颗烟雾弹 ,趁机得以逃生。随着高科技的发展 ,伪装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隐蔽手段五花八门 ,研制出了多性能伪装网 ,可以…  相似文献   

2.
魏岳江 《百科知识》2003,(10):62-63
陷形技术,也就是低可探测技术,包括反雷达探测、反红外、反可见光、反声波等探测技术,是探测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目前,隐形兵器对付“千里眼”雷达有两大绝招:一是改变外形,如美军F—117隐形战斗机;二是使用特殊材料,如美军B—2隐形轰炸机。但将一种武器称为隐形武器带有相当的夸张色彩。隐形技术作为低可探测技术,毕竟不是不可探测技术。隐形不过是从古到今军事上常用的隐蔽、伪装、示假战术手段中的一种先进的隐蔽手段而已。有盾就有矛。有侦察就有反侦察,有探测就有反探测。随着隐形技术的发展,必然刺激与之相对抗的反隐形技术的发展,反雷达隐形技术必将应运而生。由  相似文献   

3.
王伟 《科学大众》2000,(4):30-31
适于隐蔽的迷彩服在现代战争的影片里,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隐蔽待命的部队穿着五颜六色的花衣服,那就是“迷彩服”。这种衣服在环境多变的从林中,可以使“红外夜视仪”、“激光侦察仪”模糊视线,变成“睁眼瞎子”。迷彩服防侦察的关键在于军服色彩的颜料。这些五颜六色的颜料里,掺进了一种特殊的化  相似文献   

4.
“兵不厌诈”是历来兵家常用的克敌致胜手段。孙子说:“兵者,诡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翻开战争史,人们可以看到许多著名的善用“诡道”的战例。从孙膑减灶,计灭庞涓,到诸葛孔明草船借箭;从希特勒背信弃义进攻苏联,到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无不充满着欺骗与反欺骗的斗争。现代战争中广泛使用着各种先进的侦察情报系统,战争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5.
自1960年8月美国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侦察卫星以来,随着侦察卫星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国家热衷于发展这种高技术装备。与一般的侦察手段相比,侦察卫星不但能够“高瞻远瞩”,甚至可以做到“明察秋毫”,被认为是获取情报的“行家里手”。  相似文献   

6.
今年秋天,美国海军试飞了其最新型的“间谍飞机”:一种像海鸥一样的微型无人侦察机。这种名为Coyote的无人侦察机在完成了90分钟的飞行任务后便会坠入大海,其寿命比一般的小昆虫还要短得多。但是,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这种约0.8米长的无人侦察机可以用来对一定范围内的海域进行侦察预警。相对于复杂得多的有人驾驶侦察机而言,它可以更加隐蔽、安全地靠近敌船,搜集情报。  相似文献   

7.
<正>无人机,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身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执行作战任务的非载人飞行器。无人机以其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好、飞行时间长和便于隐蔽等特点,尤其是其无人驾驶的特性,特别适合执行自杀性袭击任务,在信息化战争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无人机于20世纪60年代初就应用于军事侦察,并在历次战争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8.
很多影迷一定对科幻大片《星球大战》中反重力机车的优良性能记忆深刻,帝国军队用其进行地形侦察巡逻。土耳其人卡齐姆?多库设计的一款鲨鱼概念车便给予我们驾驶反重力机车般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一、能使雷达失灵的超微细粉末最近美国宣称发明一种新的战略武器—反雷达材料。这是在中子弹、巡航导弹之后出现的新产品。在现代化的立体战争中,雷达可以说是千里眼,不过也可以设想有一种材料可以使雷达变成“瞎子”。我们预测出的反雷达材料涂在飞机机身上,象穿上“隐身衣”一样,使雷达无可奈何,这样可以高度发挥空中优势,取得战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0.
鱼儿 《知识窗》2014,(15):59-59
用水杯可以弹音乐,用树枝可以打字,用双脚可以浏览网页……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尔一定不会相信,其实这款神奇产品名叫“酷乐宅”。  相似文献   

11.
枯叶蝶的颜色和形状简直与一片枯叶毫无二致。当它停留在树枝间,如果不仔细辨认,根本看不出哪是树叶哪是蝴蝶。这种高超的伪装术,让枯叶蝶获益匪浅,它成功地躲过了鸟类、蜥蜴等天敌的猎杀,因此,在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中,枯叶蝶的种群数量可观。  相似文献   

12.
动物?植物?     
在奇妙的自然界里,形形色色的动物为了生存把自己“伪装”成一朵朵美丽的植物;但一些“聪明”的植物为了生存却学会了如何运动。 用植物伪装的动物在海底岩石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艳丽夺目的“鲜花”——海葵。那洁白如玉,或绯红似火的“花瓣”向四周怒放,你可以想象它有多美!它真是海底的葵花吗?不是。只要你仔细观察它的“行为”,你会断然作出结论:它是动物,而且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很多不幸的小生命都会被它吞食掉。原来海葵是一种腔肠动物,它和我们常吃的海蛰是近亲。它那貌似娇嫩的“花瓣”,是用来捕捉食物的触手…  相似文献   

13.
在地球上生存着约100多万种动物,它们同人类一样,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条”。一些动物将自己装扮得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十分相似,以逃避敌害,保证自己的生存和物种的繁衍。章鱼就是这方面的高手,除了我们熟知的拟态伪装术、舍“腕”保身术外,最近科学家还在印度洋海域发现了会用两足“走路”逃生的“高智商”章鱼。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世界女兵战争发展史,我们自然会想到亚洲“红色娘子军”——中国女兵,中东“霸王花”——以色列女兵,东南亚“娘子军”——泰国女兵团,宁死不屈的“近卫团”——苏联女兵。然而,这些女中英杰都已成为历史。如今,在女兵参战发展史上,又从大洋彼岸走出了一位战争“女神”——美国女兵,格外引人注目。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沙漠风暴、沙漠之狐、科索沃战争到美军打击塔利班战争,都有美国女兵的身影,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战争更像是技术与武器的较量,而并非是个人力量的较量,聪慧的女兵完全可以用头脑驾驭战争。谁说女子不如男…  相似文献   

15.
光电侦察告警技术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丹 《中国科技信息》2007,(22):309-309,311
信息战日益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模式,光电对抗技术作为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光电侦察告警技术日益成熟发展,在信息化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极速变化。从激光告警、红外/紫外告警,激光测距机,反告警等技术及装备等方面阐述光电告警技术基本原理,内容,并探讨了光电侦察告警技术及装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战争的未来     
“我们正在步人这样一个时代,贸易集团之间不是和平的经济竞争,而是种族和宗教集团之间具有战争性的冲突,”这是军事历史学家马丁·范·克罗夫尔德(Martin·van·Creveld)在其《战争的变化》一书中所陈述的观点。这是一本卓越而有说服力的著作,它可能会伤害世界各地爱好和平的人士。然而,爱好和平的人士可以从总参部和国防部官员在阅读这本反传统观点书时承受的痛苦中得到安慰。范·克罗夫尔德在书中证明,今日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军事防务在未来的战争中实际上没有用。  相似文献   

17.
在21世纪,核武器时代将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系列常规精确制导武器和按照新物理原理研制的武器。预计,这些新式武器将在10~15年后,成为许多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基础。动力武器 21世纪的主要作战武器,将是精确制导武器,其杀伤目标的准确性不仅能实现战争的战略目标,而且能达到战争的政治目的。在未来战争中,人的作用将只是负责发射,发射后就不用管了,一切都将交给“智能”系统去做。现在,一些先进国家都在研制一种用于战术、战役和战略目标的侦察打击作战系统,该系统的侦察部分将  相似文献   

18.
刘旭 《百科知识》2000,(5):62-6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航空、火箭、无线电通信、导航以及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进步,导弹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并日趋成熟。导弹也在战后的局部战争中频频露面,尤其是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最近的几场战争中,“萨姆”、“飞毛腿”、“战斧”、“爱国者”等导弹更是大出风头,成为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的主角。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并谋求发展和布部另一种“空中杀手”,这就是军用无人机。  相似文献   

19.
浅谈侦察弹     
现代战争的实践表明,制信息权决定着制空权、制海权,谁拥有信息优势,谁就掌握战争的主动。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根本目标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侦察武器-侦察弹,因其具有独特的作用,受到各国军方的高度重视。本文阐述侦察弹的组成,介绍当今侦察弹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董为 《百科知识》2004,(12):16-18
2003年的国际10大新闻之一是美英联军发起“倒萨”战争,并在攻占伊拉克后经过八个月的搜寻活捉了躲藏在一个地下室里的萨达姆。而这个经过巧妙伪装的地下室就是用地质雷达探测到的。人们对现代科技的力量自然印象很深。然而在捕获萨达姆的前一个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学家与法国电力公司和法国道路桥梁研究中心的工程师们一同用同样的仪器对周口店遗址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