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四年,“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的政治需要,发动了一人场大规模的评法批儒运动.西汉的贤良文学也被列入为批判对象.他们给贤良文学扣了许多政治帽子,什么“贤良文学是汉朝奴隶主残余势力的思想代表”,是“顽固党”和“保守复辟势力的代言人”,是霍光拉的山头,用来反对法家桑弘羊的“炮筒子”等等.当时还出版了一批研究《盐铁论》的专著,带注释的小册子,报刊也发表了多篇论文,都异口同声地说什么“盐铁会议”是两条路线斗争,斥责贤良文学是“反动儒生”,而实际上对贤良文学的身分及其阶级  相似文献   

2.
建国后至"文革"前的工农兵文学,虽然和政治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其中的《红旗谱》、《创业史》以及《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岩》等作品,又都能从政治走向文化,其途径是:从社会的横向层面去表现人物的阶级性;于历史的纵向维度去描写当时的政治事件;在人生的深度去展示作品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3.
《君主论》一书是马基雅维里在总结历史规律后,结合其自身丰富政治阅历而作,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其中反映了马基雅维里的政治观,军事观和作为君主的道德观,并饱含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同时,《君主论》历来是一部颇受争议的作品,但其中部分观点和作为君主的行为准则为随后历史中许多掌权者所践行。  相似文献   

4.
珞遥的《平凡的世界》写了近百个人物,按照他们的生存方式、生存状态、生命体验和历史承传的不同,可将他们划分为三个形象群体:以孙少安为代表的农民群体;以孙少平为代表的知识青年群体;以田福军为代表的政治群体。本文试从个性与共性两方面分析这三个不同的形象群体。  相似文献   

5.
《圣经》既是一部世界著名的宗教经典,也是一部将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融为一体的百科全书。由于巨大的影响力,《圣经》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在众多《圣经》的汉译本中,冯象译本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版本之一。本文将运用翻译目的论的理论研究评析冯象汉译的《创世记》。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的历史时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及高校学生思想动态的实际情况,国家教委提出;要加强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并规定开设《形势政策》、《法律基础》、《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人生哲理》、《职业道德》等五门必修或选修课程。也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度被淡化,并受到冷遇,被认为是软科学、软指标、处在可有可无的地位甚至被排除教学之外。从形式上来讲,要恢复政治课是比较容易的,要从思想观念方面很快转变和提高人们的认识,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相似文献   

7.
“四人帮”的御用写作班子梁效、罗思鼎之流,借研究儒法斗争史为名,歪曲历史的罪状很多。借口研究王安石变法,以读《王荆公年谱考略》为名,歪曲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重要的一例。罗思鼎的《从王安石变法看儒法论战的演变》(载《红旗》1974年第二期)一文,荒谬地提出:围绕着王安石变法在统治阶级内部展开的斗争,“是封建社会中长期进行的儒法斗争的继续”,为他们把阶级斗争的历史歪曲为儒法斗争史制造历史依据。同时,  相似文献   

8.
一切社会关系,从广义上说,就是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它包括经济、政治、思、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马克思在《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讲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时提到的“一切社会关系”,是指政治、思想、文化等上层建筑方面的关系而言。  相似文献   

9.
阮籍、陶渊明和王维所处时代际遇各异,在遭遇到人生困境尤其是政治挫折之时,他们都选择了退却,同时还以诗传心声.但是在诗歌的意象选择、思维模式、精神风貌方面却相去甚远.这里除了他们各自的家庭影响和性格差异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思潮的变迁,阮籍之外“玄”内儒、陶之儒道交融、王之归心佛理,是其诗风大异之关键.阮籍《咏怀诗》意象继承楚辞、以神话居多,精神风貌上展现的是“穷途恸哭”式的儒家之悲愤;陶渊明《饮酒》、《咏贫士》、《读山海经》、《杂诗》等作品,意象中虽有神话,但以历史类的居多,展示的是“倦鸟知还”的“固穷”、“任真”;王维辋川诸作意象以山水田园为主,展示的是“水穷云起”的随缘任运.这一线索也展示了古代士人在立德立功方面受挫之后转向内心自我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革命史》是目前电大、成人教院各专业均要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讲授从1840年以来的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至今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属于公共政治课。多年来,《中国革命史》在教与学、学与考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不受重视。学生不愿学,教师的积极性也受影响。为电大的长远发展考虑,《中国革命史》等公共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问题的提出 88年5月《求是》刊登了许家屯《重新认识资本主义,自觉建设社会主义》一文。《文汇报》也刊登了陈实《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和陈瑞生、董德刚《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再认识》等文章,《经济周报》发表了李琮答记者问。他们一致认为:“没有资本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当今的世界,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存的世界。……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也不能吃掉谁,只能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六○年郭沫若同志创作历史话剧《武则天》,一九六二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并把《我怎样写武则天》、《重要资料十四则》、《诗五首》、《武则天生在广元的根据》作为附录。这些附录是对历史上的武则天作研究的。历史剧应如何写我是外行,当时只觉得《武则天》这个剧本在艺术上是高水平之作。至于对历史上的武则天,郭沫若同志所作的研究似难令人满意。当时由于其他原因不曾撰文和郭沫若同志商榷。现在,武则天的评价问题在史学界重新引起争论,《武则天》剧本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因此我也想把自己的看法如实写出来,供研究历史的同志以及对评价武则天有兴趣的同志考虑。  相似文献   

13.
当前,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涉及到了各个领域,而发展核武器,争夺核优势的斗争,则是它们争霸的一个突出特点。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下旬,苏美两国首脑在海参崴举行“会晤”炮制的所谓“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问题的《苏美联合声明》(即海参崴核协议),就是苏美在争夺核霸权道路上迈出的新的一步。苏美两家把这个“声明”  相似文献   

14.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千百年来,深深地打动着无数的文人雅士,使他们隔着千古历史、悠悠岁月不约而同地吟唱着。《蒹葭》的魅力到底在哪里?今天对《蒹葭》的赏析也是多维度的。本文从音韵、意境和情感三面来领略千年前的美。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山西平陆人,1912年生。现为陕西师大唐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他早年就学辅仁大学,即在《禹贡》半月刊上发表了《两唐书地理志互助》、《西汉侯国考》等文,深得顾颉刚先生识拔。又在顾先生指导下,撰写了《中国疆域沿革史》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由日本人译成日文。这是我国现代第一部公开问世的系统的历史政治地理专著。毕业后和抗战期间,他曾任禹贡学会编辑、西北文化学社编辑、国立编译馆副编审等职,并协助顾先生编辑《文史杂志》,发表了  相似文献   

16.
初中历史教材,是采用“以事系人”的办法展开历史内容。如中国古代史部分,几乎每一课都有一个或几个中心历史人物,像《战国七雄》课的中心人物是商鞅;《繁盛一时的隋朝》课的中心人物是隋文帝、隋炀帝父子;《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课的中心人物是岳飞;《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课的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体系中是一项重大的工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包括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社会建设成就、社会人力等,如何利用、开发好思想教育资源,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影响他们的认识,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塑造他们的人格,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中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经历了初步探索、地位确立、改革发展和全面创新等阶段,课程名称经历了《时事政策》、《形势与任务》再到目前的《形势与政策》的演变过程。《?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历史折射着新中国建设的艰辛与变革。  相似文献   

19.
金朝历史对明末后金(清)政权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故而时常为清太祖、太宗二帝所提及。检视《满文原档》《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满洲实录》(满文部分)等较原始的史料,可发现清初二帝对金朝皇帝的称呼更多地是采用当时盛行的“年号称呼法”,而非《金史》中规范的“庙号称呼法”,这反映出清初二帝对金朝历史的了解方式可能并非亲自阅读元末修成的《金史》。正因如此,清初二帝口中的金朝历史,与《金史》所记历史往往相互抵牾。究其缘由,这是清太祖、太宗对金朝史实缺乏深入了解和他们刻意改造金朝历史以服务自身政权两个因素共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一代明君的君主论--唐太宗和《帝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君主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与历史地位,历来受到学人的关注,并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在唐太宗《帝范》以前,这种研究有不少真知灼见、精彩篇章,甚至也有系统著作问世,但大多是就某一君主而论,或是就某一君主同另一君主相比较而论,而非把君主作为一种政治现象作综合的理论阐述。唐太宗所撰《帝范》改变了以往认识上和撰述上的这种局面,鲜明地反映了一代明君的君主论。他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君主现象作综合的分析,提出了在那个时代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成为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和政治思想上的一篇宏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