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夜半时分,我被冻醒,捂着凉薄的被子,看着灯下的一只飞蛾。隔墙50米处,就是鲁迅家的老宅了。在绍兴,老式的高门大院被称为老台门。我住在他家西侧胡同里一家老台门改造的青年客栈里。  相似文献   

2.
《云南档案》2011,(6):58
<正>一天深夜,一名男子走进一间牙医诊疗室,说:"对不起,您能帮帮我吗?我觉得我是一只飞蛾。"牙医:"你不该看牙医。你需要看精神病医生。"男子:"没错,我知道。"牙医:"那你为什么还上这儿来?"男子:"这边灯亮着。"  相似文献   

3.
正小野很小的时候,从她奶奶那里学会了一套评判标准,那就是,害虫和益虫。有天我正吃饭,她突然从旁边飞身而出,口中大喊一句"害虫,打死",然后一只飞蛾就被她拍死了。我大吃一惊,说:"我去,小野,这是不对的。"这句话的结果就是,小野又学会了一句"我去"。她说:"我去,是奶奶说的。"这是我一直想和她探讨的一个观点,但我想了很久也没找到合适的措辞。为此我和我的母亲还争辩过:"对于那些虫族,所谓的有害与有益都是相对于人类而言,但你让小孩子有了这种二元对立、非黑即白、贴上标签即可捕杀的想法,并不利于她的身心。"我母亲反驳道:"那蚊  相似文献   

4.
一则是: 去年6月7日,北京日报在一版左下边刊出了一条新闻,向读者介绍那几天北京满街筒子飞扑灯蛾子(粘虫)的事。这篇稿子原标题为:“漫天飞蛾原是粘虫过路”后来改为:“漫天飞蛾原系江淮粘虫过路”最后见报时定为:“漫天飞蛾原系江淮粘虫南来北往只是‘过路借宿’”另一则是: 今年4月5日,北京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登一条消息,主要讲昌平县上苑乡半壁店村青年农民邢志祥承包绿化荒山,他带领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化进程历经 2 0余载 ,目前已进入一个关键阶段 ,多方位的外部环境变化和历时已久的自身内部演变 ,使广电业像一只体外遭遇着狂风暴雨之难、体内承受着血脉冲撞之苦的亟待蜕变的飞蛾。合理的历史变革不可能一步到位 ,中国广电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其变革所具有的探索性和渐进性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中有一种现象颇耐人寻味。当社会生活中涌现某一新闻事物或新闻人物时,新闻媒体往往一哄而上,“狂轰滥炸”,将其“炒”得沸沸扬扬。有人称之为“飞蛾效应”,将新闻媒体喻为争先恐后“扑火”的飞蛾。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观点相近。只有极少数媒介独辟蹊径,从相异甚至相反的角度组织报道,结果在公众中的口碑更佳。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的新闻报道中,有一种现象颇耐人寻味。当社会生活涌现某一新闻事物或新闻人物时,众多新闻媒体往往一哄而上,“狂轰滥炸”,将其“炒”得沸沸扬扬。有人将其称之为“飞蛾效应“,将新闻媒体喻为争先恐后“扑火“的飞蛾。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观点相近。只有极少数媒介独辟蹊径,运用求异思维,从相异甚至相反的角度组织报道,在公众中赢得了较好的口碑。  相似文献   

8.
岳坤莉 《新闻窗》2013,(3):18-19
近些年的新闻报道中,有一种现象颇令人深思:当社会生活涌现某一新闻事件或时代人物时,各地媒体往往蜂拥而上,把其"炒"得热火朝天,有人称之为"飞蛾效应",将新闻媒体喻为争先恐后"扑火"的飞蛾。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观点相近,只有极少数媒介独辟蹊径,从相异甚至相反的角度组织报道,结果传播更佳。这种报道方式,我们称之为求异思维或反向思维。国外的许多心理学家根据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求异思维又称反向思维。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的新闻报道中,有一种现象颇耐人寻味。当社会生活涌现某一新闻事物或新闻人物时,众多新闻媒体往往一哄而上,“狂轰滥炸”,将其”炒”得沸沸扬扬。有人称之为“飞蛾效应”,将新闻媒体喻为争先恐后“扑火”的飞蛾。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观点相近,形成信息雷同。新闻报道贵在新。这里所讲的“新”既是一个时间概念,也包含着报道内容和报道角度的与众不同。而要在同题新闻的竞争中做到有意义,就要在采访和写作中运用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只波利,就是那种非常普通的波利.但是我也不是一只平凡的波利.因为.我是一只宠物波利。  相似文献   

11.
曰(散文)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相似文献   

12.
超级初心者     
我是一只波利,就是那种非常普通的波利,但是我也不是一只平凡的波利,因为,我是一只宠物波利。 当我还是一只波利怪物的时候,喜欢悠闲的在草原上跳动着,并不时地吞吃着散落在地上的杰勒比结晶,说真的,这种东西真非常美味,对我来说具有无比的吸引力。于是,当那个有着华丽服饰的法师在脚边丢下一颗杰勒比结晶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冲了上去。随后,我相信结果大家也都  相似文献   

13.
李向伟 《传媒观察》2022,(7):F0003-F0003
我猜想,他的这一转向,或许是得自陶瓷釉料与神秘窑变之启示,或许是受到水彩画中水的自由流变之诱惑,总之,他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写实,而像飞蛾破茧一样,冲破形的禁锢,走向了自由抒写的表现性领域。虽然我们从他近期的作品中还能依稀辨认出一些花卉、果实等具象形态,但作者的旨趣显然已不在状物摹写,那些酣畅淋漓、几近泼洒的水痕墨迹,毋宁是作者主观情绪的恣意宣泄,呈现为一幅幅自由奔放的精神图像。他主动挣脱了客观物象的羁绊,将目光投向了纯形式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美丽的痛苦     
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边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相似文献   

15.
精神病人     
《云南档案》2011,(12):61
<正>有一位病人来找精神科医师。病人:我一直觉得我是一只鸟。医生:喔,那很严重喔.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病人:从我还是一只小鸟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失去了一只左手,我还有一只右手,肢体残疾了,但我的心永远不会残疾,一只手照样可以干好工作,一只手照样能干出成绩!”——刘碧美 靠着一只手,每年整理万余份文件,500多盒档案,相当于一般科局的10多倍工作量,需要克服多少困难,这是常人难以想像的。但他却做到了,而且一干就是18年。这就是湖南石门县国土资源局档案员刘碧美。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中有种现象值得玩味。当社会生活中涌现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时,媒体往往一哄而上,将其"炒"得沸沸扬扬,有人把媒体这一现象比喻成"扑火"的飞蛾。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观点相近,同质化严重。只有极少数媒体独辟蹊径,给读者、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我听过一则故事: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闹钟被放到两只旧闹钟的中间。两只闹钟"滴答""滴答"一秒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闹钟对小闹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我有些担心,你走完3个3200万次以后,恐怕会吃不消。"小闹钟一听立刻就晕了,"天哪!3200万次。"小闹钟吃惊地说:"让我做这么大的事?我办不到,真的办不到。"另一只旧闹钟说:"别听他胡说,不用害怕,你只要每  相似文献   

19.
建军节,又一个建军节来临了。我从书柜里郑重地捧出了一只军用挎包。这是一只长方形牛皮挎包,皮面皱裂晦黯,布满斑驳的划痕。我禁不住发出一声叹息:老伙计,咱们都老了!深情地抚摸着我所挚爱的挎包,手指触动挎包的一条划痕,挎包就会无声地述说着一段战火中的往事。  相似文献   

20.
窃贼     
“是的,我是个窃贼。”老头伤心地说,“可我一辈子只偷过一次。那是一次最奇特的扒窃。我偷了一个装满钱的钱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