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方汉文教授新近主编出版的《比较文学教程》,立足"世界文学新建构"语境更新比较文学学科新规范,提出"新辨证论"及中国义理、辞章与考据等方法建立中国化理论体系,正面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史的观念分歧与实践问题,拓展跨文化、多元对话视野进行历史反思与认定,全书具有前瞻性、融通性、系统性、深入性等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2.
2020年12月4日至6日,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和跨文化跨媒介研究中心主办的"技术、媒介与人文:跨学科研究范式多元转型"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聚焦当代技术发展对人文学科的渗透与介入所带来的学科研究范式的转换与扩容,突出学科跨界与交叉。  相似文献   

3.
武术跨文化传播研究为武术国际传播开辟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学科领域,在梳理和评述前期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构与完善武术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体系。武术跨文化传播研究注重武术国际传播的跨文化分析和实证实地调查研究,着眼于武术跨文化传播的质量、过程和反馈性,致力于推动武术国际形象的构筑及传播机制、武术跨文化译介机制与系统、武术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构建与实践体系等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4.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产生表明文学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中国学派主张打破西方精确的圈子 ,将比较文学放置在东西方文学的平等对话和跨文化研究上。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教学视点应从“古今中外”宏观语境中发掘中西文学隐喻的人类文化模式 ,寻找本土文化、特别是 2 0世纪中国文学与外来文化的“拿来”与重建 ,从而揭示出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融合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古代文学先后被划分为近代文学、明清文学、唐宋文学、魏晋南北曹及先秦两汉等文学类别。针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研究也逐渐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将古代文学间的传承关系、内在联系作为文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与重要渠道。本文通过浅析《风骚诗脉与唐诗精神》,明确古代诗词的"质"与"文"之前的内在联系,探析了古典文学的审美情趣,明确唐诗创作的发展趋势,确定大视野文学研究的新方向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自孟子提出"知人论世"这一文学阐释的重要思想后,即成为文学研究的优良传统,"知人论世"方法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的基础方法,影响深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中国古典文论研究中的运用一直延用至今。  相似文献   

7.
天水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学科是文史学院历史悠久、基础扎实、学科积淀深厚的支撑学科之一,2004年被确定为校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为甘肃省精品课程。目前,中国占代文学学科确定敦煌文学、杜甫陇右诗研究、中国古代侠文化与侠文学为今后努力的学科方向。该学科带头人为汗聚应博士。  相似文献   

8.
谢家顺 教授     
正谢家顺,笔名川贝,男,1963年9月18日出生,汉族,安徽潜山人。1985年毕业于安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先后从事中学、中技、中专语文教学。2000年10月至2003年7月在安徽师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学习、毕业。2004—2005学年做北京大学中文系高级访问学者。2000年晋升副教授,2005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为池州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副部长、中文系教授、校级学科带头人(现当代文学学科),安徽省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安徽师范  相似文献   

9.
晚清四大小说杂志是晚清文学及其传播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研究路径有两种:一种是对杂志所刊小说文本的研究,一种是以杂志本身为对象的研究。在两种研究路径中,第一种持续时间长、成果多,处该领域研究的宰制地位,但研究后续成果创新不足;第二种起步晚、成果少、不系统,但着力凸显小说杂志作为中国早期大众传媒之一种对文学生产与传播的影响,对突破文学研究的学科壁垒有方法论的意义。针对第二种路径研究不充分的现状,从现代性理论视角运用传播学、文学、编辑出版学等学科研究新方法深入解读晚清四大小说杂志的价值及意义将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及视角。  相似文献   

10.
10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主要表现为学科内涵不断拓展及新的文学史观的论著不断出现,但研究中也存在外部研究的开展与文学分类的局限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引言 随着跨文化交际学在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这门学科对中国外语教学的深远影响以及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某个言语行为的理解和运用是有很大差异的。一种文化普遍认可或认为是具有价值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中却得不到承认或加以摒弃;一种文化认为是文明的、适宜的言语,在另一种文化中却被认为是落后的、无礼的行为,所以研究某种特定的言语行为也就变得极为重要。言语行为是语用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跨文化、跨语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之间存在着很多异同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很多强调个人自由以及人格独立的题材。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中国作家在强调"个人主义"的同时往往离不开对"社会"以及"社会变革"的描述和剖析。这也体现了中国文学的主流思想:"以文载道"。与此相对,日本文学作品大多描绘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心境变迁、个人成长。日本作家普遍不会将社会主题思想表现在文面上。虽然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之间存在着很多根本上的差异,但从历史的角度,中国近代文学和日本一样,都是在欧美列强的外压下经过艰难地摸索,最终创造出能够顺应本国文化的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外教师合作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是以行动研究为理论框架,以中外教师合作的教学方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教学实践课题。通过"合作教学的背景"、"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模式"、"英语口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以及"合作教学的效果"四个子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和教学理论研究方面都有所收获。本文综述了该课题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将中国教育史作为一门学科加以专门研究已历一个世纪之久,但系统地对中国教育史研究本身开展反思性研究则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教育史元研究既有宏观概览式的学科历程研究,也有微观层面的理论研究,深入分析和总结中国教育史学元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与不足,是该学科向前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词学的跨文化与跨学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在保持传统民族特色的同时,开辟出词学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元素的结合以及多元化发展,从而使词学的研究成为一个有生命的、开放性的动态体系,在世界文学的大坐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据《左传》记载,郑庄公是春秋动乱的始作俑者、地地道道的阴谋家、彻头彻尾的伪君子,清人判之为"奸雄之尤"。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鲜明生动的文学形象。"公羊"、"谷梁"二传对郑庄公却极少记载。《春秋》三传比较研究的意义,应在于证明《左传》文学价值之明显和重要,而对于郑庄公的研究,恰好彰显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语言学转向的逐步深入,“语象”一度成为中国学界的研究热点。这个术语是由西方引入,也是中国文学实践的产物。“语象”概念对中国文学从外部研究走向内部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也成为中国文论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语象在我国开创、讨论、拓展、提升等进行历史回顾和展望,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语言与文学的关系,而且能够在图像时代的今天更好地将语言与图像结合起来,也有助于语象中国化发展,促进中国特色的语象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本论文以跨文化交际中的一种"语言沟通"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信息沟通结构方面、语言表达规则方面对中国人、德国人的语言沟通进行梳理与分析,对中德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沟通的差异进行比较,最后达到保障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并对学生进行访谈,调查研究了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8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分析现状,查找根源,为下一阶段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与传播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20.
"形神观"是中国传统绘画和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从东晋顾恺之和现代傅雷的"形神现"学习认识切入,从理论、实践以及审美等角度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和文学翻译理论中的‘形神观'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获得有益的启示.从而丰富和拓宽文学翻译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