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字词 ,朗读、背诵、积累语言。2 使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促进与作者、古代艺术家、历史、世界等多角度的对话。感受敦煌艺术的美及作者谴词造句的美 ,激发学生对敦煌艺术的热爱之情。从而提升学生情感、审美的价值。3 学会收集、整理、运用信息 ,鼓励学生创造敦煌新信息。教学流程 :一、媒体渲染 ,导入新课。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 ,在茫茫的戈壁沙漠中 ,蕴藏着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 ,它就是我们昨天新学的课文(敦煌莫高窟)。上节课 ,我们欣赏了敦煌的雕塑艺术 ,深深地感受到了敦煌莫高窟□浙江盛新凤 ︽敦煌莫高窟︾(第二课…  相似文献   

2.
樊里香 《考试周刊》2014,(11):166-166
美术欣赏课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识美、感受美,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及课后持续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感知、欣赏身边的美,学会用自己的眼光评述美。文章就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敦煌莫高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在鼓励创新,吸收具有时代色彩的主流文化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给学生留有充分体验、理解和感受的空间,设法拉近学生与远离我们生活时代的敦煌艺术之间的距离。通过欣赏壁画,体会对“一幅巨大的壁画”传神动态的描写,进一步激发感情,达到由衷赞叹我国古代艺术的目的。[设计特色]充分展开学习历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的能力。[教学主要流程及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那么,如何在中学英语课堂中渗透美育?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感受美、欣赏美,从而始终对英语保持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一大功能要通过美感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而教师应如何去引导呢?这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以形入境,激发情感。《荷花》是一篇欣赏价值较高的文章,文中对荷花的各种姿态描写得栩栩如生。如何让学生一开始就进人情境,进人角色呢?我首先用幻灯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一幅色彩艳丽、立体感较强的荷花1习,并提出“你认为荷花美吗?美在哪里”的问题供学生讨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培养了学生看、说能力,使课堂气氛顿时热烈起来。以形导读,培养情趣。欣赏荷花的美是本课的重点。为了既能保持活跃的课学气氛、又能有效地突出重点,我又运用了多种电教手段。荷花幻灯片帮助学生从直观上去欣赏荷花美的颜色、美的姿…  相似文献   

7.
李永元 《青海教育》2010,(11):37-38
美术课是一门必修课,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欣赏评述”是美术教学中的重点之一。欣赏是对美的感受与体验,评价是对美的阐述与判断。面对相同的美术作品,每个学生都会有其独特的感受与体会,会进行绝不相同的描述和评价。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这种个性特征,并让其充分发展。在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正>众所周知,飞天是中国佛家文化中最为大胆的想象,而莫高窟中成百上千的飞天更是众人称奇的瑰宝。许多艺术作品,舞蹈、绘画、音乐,甚至建筑对人影响至深。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举成名的《千手观音》更是让全球的观众领略了敦煌壁画的精气神。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中的《莫高窟》一文以排比的句式、工整的四字词语细腻描摹刻画了其中最具特色的五种姿态的仙子: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  相似文献   

9.
古诗,大多文质兼美,如清泉般流淌在人们的心田,富有欣赏价值。多读古诗,感受诗歌中的美,是让学生陶冶情操、丰富语言、升华对生活的认识及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如何用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让学生感受诗中的美,使古诗教学充满诗意呢?  相似文献   

10.
欣赏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提高欣赏教学质量,有效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让学生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呢?笔者通过实践、研究、分析,采用了如下策略: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第五单元有三篇文章:《鼎湖山听泉》、《黄果树瀑布》和《莫高窟》。如何通过这三篇课文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初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如何让学生通过赏读美文,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感受浓郁的人情风物,并进而拥有爱美的心灵?在与文本的反复对话中,我们渐渐明白:本单元的课文是要让学生在读美文的过程中欣赏美景,在心中升腾起对美丽祖国、美好自然、绚烂历史和文化的由衷热爱,由此激发学生美感,进行理解美、亲近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石晓军 《甘肃教育》2008,(16):21-21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审美活动也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美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客观要求。如何在中学英语课堂中渗透美育?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从而感受关、欣赏美,让学生始终对英语保持浓厚的兴趣?本文试就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敦煌飞天     
《红领巾》2007,(2):26-27
飞天,就是可以飞的神。它们把香气当饭吃,身体也会发出香味,能唱出美妙的歌声。敦煌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敦煌莫高窟(kū)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  相似文献   

14.
藏书票,今天已成为越来越多的读书人的“至爱”。北京大学出版社为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周年发行了一套藏书票。这张《昨天的召唤》为其中的一种。敦煌是人类的文化圣地。从前秦建元二年(366)开凿第一个洞窟到元代,莫高窟大小不一的700多个洞窟中保存着我国4世纪到14世纪长达千年的壁画、雕塑、建筑、文献资料,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藏书票以莫高窟为背景,突出了依崖而建的中层大雄宝殿(这是敦煌的标志性建筑)。天上祥云朵朵,飞天翩然而来。票面下有“北大珍藏”4字。W■飞天:当代的藏书票@林夏  相似文献   

15.
欣赏评述能力的强弱,与人的综合能力、语言能力、对作品的感受程度以及个人的性格等都有关系。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不能强求学生只用一种方式进行评述,只要设法让学生参与欣赏评述活动,就能够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或自然美的感受。教师要积极营造欣赏评述环境,设计出最优的欣赏评述方案,为学生学好欣赏评述课程开辟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往往是文章最深刻的地方。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故事、走进文字,在真实阅读中品味细节,在欣赏细节中感受深刻呢?带着这些想法,我试图在《母鸡》一课的教学中放大细节,使学生在欣赏语言、积累语言的同时,深刻体会到母鸡对小雏鸡的爱。在体会母爱伟大的同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一、品读细节,感受语言魅力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力求做到让品读细节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品读声中感受  相似文献   

17.
观察点击之一民主平等的氛围是“走进学生心灵”的首要条件。音乐、大自然都能给学生一种的美的享受。本课一开始就借助多媒体在学生欣赏《同一首歌》及大自然的四季风景中进行。随后 ,无论是师生对话还是观看有关录像 ,无不感受到一种美好的情感。教师一直注重学生讲真实事例、谈真实感受 ,这本身是美的前提。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 ,学生感受了美、理解了美、体验了美 ,并愿意从做一件好事开始塑造美好心灵。本课最后在歌曲《爱的奉献》中结束。“情感”一线贯穿始终。本案例中学生没有按照传统的座位安排 ,而是排成了八字形的座位。学生也没…  相似文献   

18.
评一堂审美教育美术课彭松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美术课本第七册<<门》一课是以对称美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的。本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欣赏门上图案的造型艺术,重点是感受对称美,进行审美教育;了解门上图案的设计方法,主要是将各种简单的几何图形通过对称排列构成门上的...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学不仅要通过欣赏、唱歌、律动等来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教材、教学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使他们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教诲、心灵上受到启迪。那么,如何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接受音乐,提高审美能力呢?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中国人     
韦燕 《四川教育》2008,(5):16-17
活动目的:以“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为契机,让学生了解中国,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活动过程:(本次活动主持人甲、乙、丙、丁) 甲:在中国,神话中记载着许多飞天的奇想。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 乙:甘肃的敦煌莫高窟里至令仍保存着那价值连城的壁画《飞天》。 甲:2003年10月15日,这是一个激动人心、举国欢腾的时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