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平 《辽宁体育科技》2005,27(2):29-29,31
阐述了建立并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基本途径,指出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曾静 《体育世界》2008,(7):93-94
本文运用文献法和访谈法,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选拔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体育指导员选拔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社会体育指导员选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体育指导员选拔标准混乱,且沿海发达城市远远好于西部欠发达地区;选拔程序不严格,考试方法单一;社会体育指导员知识更新较快,对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不及时等问题。研究提出了完善会体育指导员选拔及考核等环节的措施及方法,希望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东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现状的实证研究,力求寻找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培训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着眼于广州亚运会之后东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并通过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拓展东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模式和指导途径的研究提供了广泛依据。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调查了广东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基本情况、内容、考核、管理等。剖析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鲍捷  周青 《搏击·武术科学》2006,3(11):77-78,80
随着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需求越来越大,存在着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增多和数量减少之间的矛盾。如何提高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认证的地位,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个人背景、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方式、证书认证形式以及社会需求与待遇入手,分析了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状况,并比较各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情况,进而找出一种合理的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模式,从而为我们国家更好的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体制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红艳 《山东体育科技》2005,27(1):53-54,5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社会调查法,对当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更好地培养和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提出积极建议,以供各级体育职能部门决策和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贵州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了贵州省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情况、高等学校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意义和优势,指出了贵州省高等学校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可行的,并试探提出高等学校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8.
陈琳 《体育科研》2003,24(4):32-32
日本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已有近40年的历史了,可以说具有世界上最完善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管理制度。不过,一直以来,日本也存在着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不足的问题,随着日本体育人口的迅速增长,这一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峻。2002年日本文部省取消了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认定制度,也就是说,日本文部省将过去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认定和授予资格的权利均交给了日本体育协会。但是日本体育协会在性质上是社会团体,由日本体育协会授予资格与文部省授予资格必定存在很大的不同,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一般是无偿的,其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可度在很…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发展的基础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与队伍的发展状况,揭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构建我国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建立规范的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制度体系;完善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模式和经费保障;实施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与基层群体组织的互动发展;创设多样化的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方式;加大对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评价和激励力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和常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走访,结果表明:这些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数量上尽管已基本符合国家关于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例标准,但从业者的年龄、文化层次、专业知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及建议,为江苏省以及全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Background: Over the past 10 years, research has started to investigate the pedagogic practices of instructors and coaches working in adventure sports settings. Outdoor instructors face particular challenges regarding the impact the dynamic environment has on the coaching process and their students. This challenging combination of factors obliges the instructor to be agile in response. We propose that this adaptive expertise is characteristic of these factors and that adaptability may be a beneficial focus of outdoor instructor training and education.

Purpose: The major aim was to identify if adaptive expertise is an attribute of outdoor instructors? And if so, what are its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context?

Research design and data collection: We applied a mixed methodology to a sample of outdoor instructors (n?=?64). The instructors were asked to complete a quantitative adaptive expertise inventory. We then interviewed a selected sub-sample (n?=?12).

Participants and setting: Quantitative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outdoor instructors working in the UK (n?=?64).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instructors qualified to work independently with groups in adventurous settings in a range of activities. Qualitative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a smaller sample (n?=?12) via a series of thematically analys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Findings: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articipating outdoor instructors have high levels of adaptive expertise. A characteristic of that adaptive capacity is a combination of skills revolving around reflection, metacognition, and situational awareness. There were differences, however, between less and more experienced outdoor instructors in their adaptive capacity, with less experienced instructors being adaptive to a lesser extent.

Conclusions: The implication is that further research is worthwhile to examine the development of instructors’ adaptive capacity. The training and education of outdoor instructors requires pedagogic approaches that facilitate and engender adaptability, flexibility and agility in neophyte instructors.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肖谋文 《体育学刊》2001,8(6):20-21,24
运用文献、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已具一定规模,但年龄、学历结构不合理,管理松散,应成立行业协会,鼓励和规范有偿服务。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法,对巢湖周边地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与农村人口比例严重失调,年龄成两极分化,从业时间较短,非体育专业人员比例较高,经费、场地器材缺乏等等,成为制约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主要因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美两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机构、培养类别和培训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差异,研究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整体现状,并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启示:一是强化政府宏观管理职能,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二是多样化体育指导员类别。强调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三是加强行政立法,促使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化;四是走“竞教结合”培养之路,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江苏省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人员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省健身教练职业技能鉴定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很多经验值得学习。目前,江苏省健身教练共报名培训2691人,1478人通过鉴定,合格率为54.92%。其中初级健身教练员占87.28%,中、高级健身教练人员所占比例明显偏小,培训师与考评员严重不足;健身教练人员多受过高等教育,且以30岁以下人员居多;健身教练人员中女性比例明显偏小等。针对此现状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省乃至全国以后的健身教练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吉林省武术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武术社会体育指导员性别结构多以男性为主、年龄结构较为年青、整体学历层次较低、从业年限较短。培养方式过于单一、知识储备和更新不足是影响武术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主要因素;建议今后应加大武术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完善人员结构的不均衡性,加强对武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认证,从而提升武术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意识,更好的为身边百姓进行科学化、常态化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我国在体育行业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下的产物,随着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不断推行,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也将不断壮大。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江苏省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培养、鉴定及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制约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发展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现行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模式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端,当今社会体育发展要求尽快建立起新的管理模式:建立政府体育行政机构宏观管理下体育社会团体;建立区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建立市级“运动项目组织”协会;改善上海指导员组成的结构;建立上海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备案;完善上海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制度;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  相似文献   

19.
英、美、德三国体育指导员制度及启示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以介绍英国、美国和德国的体育指导员制度为基础,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对策:一是建立相应的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二是丰富体育指导员的类别结构;三是推动社会体育组织尤其是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为体育指导员提供服务场所;四是促使业余与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