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也最能发现学生不足之处,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的点拨和指导,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想质疑、敢质疑、会质疑呢?下面,本人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维、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能便于教师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知识点,给予有的放矢的辅导,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强,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朱嘉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教其有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使他们成才呢?  相似文献   

3.
<正>"敢问"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问题最多的学生是最棒的、最富有潜力的学生,有了学生的质疑,才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朱嘉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那么,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质疑能力。"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宋·朱熹)。读书过程中善于质疑、解疑、答疑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也是打开学生心灵世界,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中学语文教学应将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作为培养阅读能力的突破口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5.
钱红艳 《文教资料》2011,(12):70-71
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最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字、词、句,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指导。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质疑、勤于质疑、勇于质疑,并通过引导,教给学生质疑方法。  相似文献   

6.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也最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字、词、旬、段,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地辅导,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质疑是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舵手”。那么,在教学中怎样“须教其有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韩鸿梅 《考试周刊》2011,(32):66-66
古人说:"学贵有疑,有疑则思,有思则进矣。"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也最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字、词、句、段,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的辅导,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那么,在教学中怎样"须教其有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南宋理学大家朱熹曾这样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的确,在不断地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中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应当提倡、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但综观我们的课堂教学,审视其中的质疑环节,却发现值得深思的现象还真不少。  相似文献   

9.
<正>朱熹: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为什么可以做出科学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可见,"疑"是培养一个人数学素养的最根本元素之一。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教师是思考怎样把知识点讲清、讲透;还是思考怎样设计障碍、陷阱,让学生质疑、探究、反思?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质疑主动质疑就是让学生敢问、爱问、善问。  相似文献   

10.
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方是长进。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而告终。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也就是激发学生质疑积极性,引导学生质疑,培养质疑品质。  相似文献   

11.
<正>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宋代教育学家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可见,教会学生质疑是开启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在阅读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静心阅读,并加强对学生质疑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质疑,形成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质疑习惯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培养."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的根本.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教学设计应预设质疑题材.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质疑习惯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培养.“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的根本.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教学设计应预设质疑题材.  相似文献   

14.
黄菁 《现代教学》2011,(10):55-55
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从何疑起?怎样疑?我认为,教师要教给学生多方面的、行之有效的质疑方法。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湖南长沙市培粹中学瞿瑞麒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的是教学的一般立程,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语文教学也是如此。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是,许多学生读书无疑,专待老师讲。...  相似文献   

16.
吴秀香 《考试周刊》2008,(15):226-227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也最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字、词、句、段,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的辅导,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宋代朱熹在<读书法>中有言:"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了疑问,就会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去寻根究底地进行探索,直到问题水落石出.因此,现行教学改革下新课程的理念是: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触景生疑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发散与创新思维往往发端于问题的生成和提出,因此学生质疑的激发是培养学生发散与创新思维的有力手段.现就困扰学生质疑的因素与激发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方能长进.”学生的这一认识规律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中不能忽略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质疑、解疑能力,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肩负的不容推辞的职责.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注意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云:无疑不读书。教会学生质疑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怎样质疑?质疑什么?笔者认为质疑不可太多太杂,否则会破坏了思维的整体性。质疑不可太简或太难,质疑过简,学生不用脑,达不到发展思维的目的;质疑过难,学生百思不解就会不思,同样起...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著名文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须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读书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只有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读懂书,才能真正做到无疑。学生在读书时能独立地提出问题,质疑问难,说明他们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说明他们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合作式的学习,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教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