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省新闻学会主持的一九八五年全省报纸优秀新闻作品评选结果最近在西安揭晓,共有六十四篇(幅)好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十一个,二等奖十六个,三等奖三十七个。以下是获一等奖的新闻作品目录: 新闻三篇:《李爱琴三改广告见风格》(陕西日报)、《丧事中的大红匾》(陕西日报)、《省公路局“企业验收团”在安康大搞“吃、喝、拿”》(陕西日报);通讯二篇:《哥哥今日走西口妹妹欢喜不再留》(陕西日报)、《张斌杰轶事》(宝鸡报);评论一篇:《年龄的紧迫感与“危机感”》(陕西日报);来信二篇:《值得深思的掌声》(法制周  相似文献   

2.
1988年度全国好新闻评选近日在北京揭晓,共评出报纸、广播、电视好新闻作品206篇(件)。其中一等奖作品47篇(件),二等奖作品70篇(件),三等奖作品80篇(件),特别奖作品9篇;另评出好标题21条。我省报纸系统有两篇新闻作品获奖:《延安报》6月14日的通讯《汽车,拖着火龙奔驰》(作者:艾庆伟、王天乐)获一等奖,《陕西日报》12月24日的通讯《十二名大学生自谋职业记》(作者:柴荣)获三等奖;另有《宝鸡日报》的漫画《孩子们这下平安了》(12月14日作者王尊一)和入选的两条标题:《费费费该废的全废——我市取消不合理收费78项》(12月10日  相似文献   

3.
新闻评论也是新闻,按时髦的说法,称之为“观点新闻”,它同消息、通讯一样,往往题材重大的,就容易获奖。尤其是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它们往往选取的是社会生活中一些带有全局性、代表性、普遍性的事件、问题和现象为评论对象,或深入剖析,或针砭时弊,或释疑解惑,满足了读对重大事件新闻深刻意义的解读和渴求。有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题材的,如绥化日报的《农村建设节约型社会大有可为》;有以建立诚信、和谐社会为题材的,如开封日报的《打造诚信城市》、井冈山报的《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农村》;有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题材的,如新乡日报的《建设新农村切忌片面性》;有以反映农村深刻变革、农民大规模打工为题材的,如临汾日报的《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叫好》;有以反映重大先进典型为题材的,如青岛日报的《“微尘”的光芒》等等。建设节约型社会,可以说是2005年新闻媒界评论的重要话题之一,此类题材中,平顶山日报的《节约,不能因小失大》拔得头筹。该针对当前存在的“节约一滴水、一滴油、  相似文献   

4.
新闻(消息)是报纸的主体,人物新闻(又叫人物消息)应在消息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纵览近两年来的报纸。不仅出现了消息趋弱的现象,而且历来被称为时代号角、典型宣传轻武器的人物新闻,数量少,分量轻。这与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很不适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物新闻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这不仅仅是当前讲政治的需要,也是反映两个文明建设火热生活的需要。江泽民同志在接见《解放军报》社师以上干部讲话时指出,“要宣传和讴歌广大官兵在执行党的路线和加强军队建设中所展示的良好精神风貌,宣传和讴歌他们中间涌现出的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这不仅仅是对《解放军报》的要求,也是对所有党报的要求。报道“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大量的靠什么新闻体裁?用通讯的形式报道,作  相似文献   

5.
一等奖消息:《西安工业垃圾漏洞和浪费惊人》作者:侯嘉荫(《新华社陕西分社》1987.4.19) 《脚趾头案件》作者:郗居正、戴民中(《陕西日报》1987.9.1) 《兴平化肥厂门前大做黑交易》作者:万武义、张新民、张喆锋(新华社陕西分社1987.8.3) 通讯:《在阵痛中觉醒》作者:郭凤展(《陕西日  相似文献   

6.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根本任务。新闻工作者要准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就必须在新闻实践中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1992年12月至1993年6月,《新疆日报》由汉文采通部牵头,组织了较有特色的《市场杯》征文活动,发表社论、评论、通讯、消息等类新闻稿件80余篇,推动了天山南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讨论,发挥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全国报纸理论宣传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年会于1994年4月6日至11日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50多家中央和地方党报的60多位理论工作者参加了大会。 大会推选人民日报副总编郑梦熊为研究会会长,包括新疆日报汉文理论部在内的为常务理事出任单位。研究会为国家一级学会。会上评出了报纸理论宣传优秀作品。新疆日报“求是”理论专刊上发表的《社会主义前进性与曲折性的断想》(作者:何富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作者:冯大真)两篇文章分获1992、1993年度全国报纸理论  相似文献   

8.
’95年度中国电视新闻奖评比,5月28日在黑龙江落下帷幕,江苏电视台选送的作品中,《张家港精神文明建设系列报道》(下简称《张家港》)和《扶贫状元华西村》(下简称《华西村》)分别获得了系列报道类、消息类的一等奖。总结这两篇作品的成功体会是:记者  相似文献   

9.
《新闻窗》2007,(3):120-128
特等奖3件单位体裁题目作者编者刊播日期言论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写在省“两会”闭幕之际余心声1.23言论论既要廉政又要勤政余心声5.24言论论要有好的精神状态余心声10.27一等奖57件单位体裁题目作者编者刊播日期贵州日报消息巴拉河乡村旅游成了“摇钱树”干江东张兴陈竹6.8贵州日报消息洪水袭来舍家救民暴风雨中先人后己周亚明霍邢平6.25贵州日报通讯山水神韵与文化魅力的奏鸣干正书张兴陈竹霍邢平6.24贵州日报通讯黔草肥黔羊霍邢平干正书6.15贵州日报通讯“三跳”下活一盘棋——看六枝工矿集团创新发展模式张兴陈竹干江东干正书12.21贵…  相似文献   

10.
为期两天的广东“清远日报‘新蓝电脑杯’首届地方新闻奖暨地方新闻研讨会”于日前在英德市圆满结束。共有10件作品获奖。其中《考上清华研究生商场打工筹学费——朱明锋的求学之路》(作者:周宏平)获特别奖。《连南桑农出妙招——蚕房装空调幼蚕变“宝宝”》(作者:唐晓雯)等5篇获好消息奖。《精雕细刻多彩人生——记笋衣浮雕画创始人陈绍波》(作者黄津)等两篇获好通讯奖。  相似文献   

11.
最近,由团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报纸局、期刊局和中国青年报刊工作者协会联名举办的1987——1988年度全国青年报刊好新闻、好作品评选活动圆满结束。《青年导报》有5篇作品获奖。其中,消息《农村陈旧粗俗的儿歌游戏何时休》(作者时显龙、维民)获一等奖;通讯《两分钟政变记》(作者晴川)、《中国第一民间书社》(作者牛延秋)获三等奖;言论《啊人,人的生产线》(作者王若谷)、通讯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奖”评选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把内容、形式、风格和谐地统一起来。是一篇好的新闻作品不可缺少的功夫。有的新闻作品尽管题材重要、价值很高,但谈起来或者听起来总是疙疙瘩瘩,好像沙子揉进了眼里那样不舒服。原因就是文章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很不和谐协调。这样的新闻是难以成为好新闻作品的,即使人选也难以进入高档次,尤其是通讯(专题报道)更是如此。内容决定形式,有什么样的内容就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这叫因事制宜。比如,河北建设日报的通讯《查市长》,是一篇现场目击新闻,事实集中,情节生动,这样的题材写成通讯要比写成消息更和谐统一,也更具有可读性,因而获得了二等奖。当然,有的题材同时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新华社关于百家“三资”企业的调查材料,一般对于这种材料大都写成调查报告的形式;但作者在处理这个材料时扭了一下角度,当成消息发布了,题名为《百家“三资”企业调查表明:在华投资大有可为》。这样,既简化了内容,又强化了新闻性,还增强了可读性,形式、内容也和谐统一,因而获得了一等奖。但在参赛的作品中,有的因为内容与形  相似文献   

13.
徐瑞芳 《新闻界》2003,(2):58-59
看一则消息《攀枝花热土孕育出文学“骏马”,我市首次隆重表彰文学创作个人和作品》(2002年11月16日《攀钢日报》),明白一个道理:企业报跟其他纸面媒体一样,也能讲出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郝欣 《编辑学报》2008,20(2):146
问在标注论文作者中的联系人时,用“通信作者”还是“通讯作者”?答用“通信作者”。《通信科学技术名词》中,词条“通信”的释义是:“按照达成的协议,信息在人、地点、进程和机器之间进行的传送。曾称‘通讯’。”《现代汉语词典(第声版)》中“通信”的释义是:“①用书信互通消息,反映情况等……②利用电波、光波等信号传送文字、图像等……旧称通讯。”可见,原来使用的“通讯处”“通讯作者”等,现在都应统一为“通信处”“通信作者”等。  相似文献   

15.
为把《南阳日报》办得更好,《南阳日报通讯》在有关单位支持下,开始举办“飞龙杯奖”征稿活动。征稿时间从1988年1月1日起,10月1日止。征稿内容有“如何办好南阳日报”,“新闻理论探胜”、“耕耘与收获”“作品评介”、“业务研究”、“新闻苑萃”及封面设计和摄影,美术、书法作品等。稿件将首先在《南阳日报通  相似文献   

16.
论文缩微     
《新闻前哨》2004,(9):80-80
消息为什么总是短腿? 钱莲生、刘玉杰在《新闻传播》杂志2004年第7期上发表题为《用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改革新闻评奖》的专题研讨文章,其中一段专门谈到“消息为什么总是短腿”的问题。文章说,近年来,在各级各类所有报送的参评作品中,存在奖项间参差不齐的现象。比如,在报纸奖评选中,消息类捉襟见肘,普遍薄弱,而通讯类往往大军压上,强手如林。评委们只好无奈地把消息类名额让位于通讯或其他门类。  相似文献   

17.
《前卫报》2004年度刊发的消息《参演万余人不见几个兵——“铁拳——2004”演习彻底摆脱我军传统作战模式》,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这则消息,报道的是济南军区组织的代号为“铁拳——2004”涉外军事演习的情况。作品通过记者的亲临亲历,反映了我军在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征程中,军事领域发生的令人振奋的变化。反复品读这件作品,笔者认为它有四个显著特点:第一,作品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我军信息化建设过程及成果。我军建立以来,经历了一个不断成长壮大的变化过程。从“小米加步枪”、“骡马拉火炮”到“汽车加坦克”,如今又步入…  相似文献   

18.
提高业余作者素质加强写作队伍建设沪州日报召开个人作品研讨会本刊讯1995年11月22日,沙州日报召开了“李洪戎评论作品研讨会”,开创了沪州市新闻界对个人作品开展研讨的先河。李洪戎同志是沙州日报的特约评论员,四川通讯报驻沪记者站记者。10年前他放弃了文...  相似文献   

19.
《新疆日报》1988年5月6日一版头题位置发表的通讯《人民会记住这一切》(作者朱保章),读后令人耳目一新。它好就好在一个“新”:结构新、语言新。我看是一篇文学化的好新闻。结构新通讯入题不凡,开头就一反“老套”:“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拍到了几张照片。”接着象绘画一样,交代了背景(细心的编辑给文章配发  相似文献   

20.
马洪渠,先后在邯郸日报、深圳商报、威海日报工作,现为威海日报评论部主任,兼任山东省报纸理论宣传研究会理事。《冀粤鲁观潮——马洪渠新闻作品选》,是作者新闻从业30余年的作品选辑,所选200余篇作品,既有评论、消息、通讯、调查报告,也有理论文章、新闻研究等。本书对年轻记者研完新闻业务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了解改革开放30年的时代变迁也有很好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