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要好看”的提法错在何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要好看!”这个听起来不错的提法正在一些新闻单位内悄然流行.一些主管领导这样要求记者,记者为把新闻做得好看而冥思苦索。如果说.在保证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力求把新闻报道写得可读性强一些、趣味性多一些、文采美一些,使读者更加喜闻乐见.那么这个提法没有什么毛病。然而.不加任何前提.单纯提倡“新闻要好看”.把“好看”作为新闻的一般要求和普遍特征.甚至把“好看”作为衡量新闻价值、取舍新闻稿件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这个问题就有些严重了。  相似文献   

2.
漯河市委副书记、市长鲁茂升在该市前些时召开的新闻工作会议上,就舆论监督问题作了发言。他说,我们的各项工作需要新闻单位的支持,新旧单位也需要各方面、各部门的支持,尤其在舆论监督这个问题上,更需要得到理解、配合和支持。前边我讲到“批评难”、“舆论监督难”的问题,光靠新闻单位还解决不了,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不少单位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及时向新闻单位提供信息,反映问题,对新闻单位的批评迅速纠正等等。但在一些单位存在的问题也较突出。有的单位报喜不报忧,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有的被批评之后,不是认真总结教  相似文献   

3.
全国记协书记处会议决定,向全国老新闻工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和荣誉证章。颁发的条件及对象是: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在新闻单位工作二十年以上者,及建国后参加工作、在新闻单位工作三十年者和一些解放区报纸创办初期曾参加过新闻工作,知名度较高,对新闻工作有突出贡献的老同志。对象是从事新闻业务(编、采、播、译、资料、校对)、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些新闻刊物上有文章或资料提到: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通讯社是邵飘萍1918年在北京创办的新闻编辑社.而据方汉奇的《中国近代报刊史》载,已知的最早的国人办的通讯社,是1904年在广州创办的"中兴通讯社"(见1934年《广州年鉴》).这个通讯社比新闻编辑社时间上要早十四年.其实,在邵飘萍创办新闻编辑社前八、九年中,我国国人自办的通讯社已先后创立不下二十家.如1909年李盛铎、王侃叔等在比利时创办的远东通讯社,1912年1月创办于广州的公民通讯社,同年九月于上海创办的民国第一通讯社,同年11月于广州创办的展民通  相似文献   

5.
8月18日,中国记协在京召开了维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座谈会,同时宣布中国记协维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委员会正式成立。这个委员会由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公检法司方面的新闻单位和政法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组成。会后,我们即约请一些委员就“维权”问题谈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杞县大同中学以创办《群鸥》校报为园地,让学生在自采、自编、自印的实际工作中提高了观察、思维和组织能力,培养了一批小记者。这个学校在办校报中经常向学生传授一些新闻基础知识,给学生讲解一些新闻写作故事,提高了学生对新闻写作的兴趣。为使同学们开阔视野、丰富社会知识,他们除让学生注意采写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外,还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农村、工厂和机关团体进行采访。这个学校自去年五月创办校报以来,已有七十五名学生担任了这个报的小记者,这些小记者们采写的稿件除在校报上发表外,还积极向各级新  相似文献   

7.
这几年,被人们视为“社会新闻”的新闻又开始“热”起来。它不但在报刊上重新拥有了自己的领地,占据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有些单位还经常举办一些在社会上有过较大反响的“社会新闻大赛”,探讨社会新闻方面的文章,也逐渐增多。社会新闻既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新问题。说它老,是因为报纸在创办初期它就存在,或者说  相似文献   

8.
一些单位变相出售记者证,导致记者证满天飞,使一些人用它干出一些不正当的事。这件事已引起社会的关注。与此有联系的,如今通讯员证、信息员证也有满天飞之势,有的“变相出售”。这个问题也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我国各新闻单位所联系的通讯员无非有两类:一是地方新闻单位的记者,二是其它系统的业余  相似文献   

9.
厦门电视台的《特区新闻广场》栏目创办于1993年12月15日.刚刚创办的时候.并不为一些专家看好。这个新闻栏目的首播时间定在厦门电视台第二套节目的晚上9点钟.正是各家电视台黄金档电视剧的播出时间.而《特区新闻广场》的节目定位.又与电视剧的目标观众基本重合。加上那时候.厦门电视台已经有了在当地相当有影响的新  相似文献   

10.
说长道短     
聘人须重德 伴随报刊的增多,大批招聘记者、编辑走进新闻队伍。这既缓解了新闻从业人员的紧张,又推动和促进了新闻单位的改革。可是,也不难发现,某些报刊、电台、电视台在招聘人员时,只看嘴巴巧、笔头快,而不看思想品德、道德情操,致使少数动机不好、意识欠佳的人跻身记者、编辑行列,酿成一些有损新闻媒介声誉的后果。 有个省级机关创办一份内部报纸,从社会上招聘来几个人办报。殊不知,这些人都不是想在新闻战线干一番事业的人,而是想找一条发财捞钱的捷径。他们打着这个省级机关的旗号,到处要赞助、拉广告,当弄到20多万元钱后,几个人便携款溜之大吉,使这个机关政治上、经济上蒙受损失。还有  相似文献   

11.
给通讯员下达任务要适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基层通讯员接触发现, 一些地方、单位给通讯员硬性下达在中央、省、地市报刊台的上稿任务, 这一做法值得研究。 大家知道, 新闻有其自身的规律, 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年能够有多少上中央级、省级、地市级媒体的新闻, 这不取决于新闻报道本身, 而主要取决于这个地方、这个单位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的大小, 新闻价值愈大, 新闻稿件刊用率就愈高。工作做得一般化, 报道没有多大新闻价值, 硬逼着通讯员去争上头条、争上大报, 这无异于赶鸭子上架。更有甚者, 一些领导按照经济、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速度, 要求通讯员用稿量也年年攀升、成…  相似文献   

12.
和一些基层通讯员交谈,常听他们这样说:“我们那块小地盘,有几个脚印都数得清,有什么可写的。”基层单位真的新闻少吗? 我认为,小单位不一定不出好新闻。能否抓住好新闻,不在单位大小,而在于作者如何去认识、去挖掘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们总公司所属城建材料供应公司丰台仓库,是个只有一百八十多人的小单位。这个仓库不直接从事一线生产,既无开工、竣工、剪彩的动态消息,也没有发现抓流氓、拦惊马、拾巨款的新闻事件。这样默默无闻的单位能出新闻,尤其是能出有分量的新闻吗?在我没到丰台仓库采访前,对这个问题心里没底。去年四月,材料供  相似文献   

13.
五月二十四日是河北日报创办《昨日新闻》专栏一周年,这个专栏是省市报纸设立短新闻专栏中创办较早的一个,受到读者欢迎。该报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办好“昨日新闻”》的短评中说,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昨日新闻》时间性很强,稿件处理流程短,这就更需注意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党的方针政  相似文献   

14.
真实性并非耸人听闻,据一些新闻单位组织过几次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群众中尚有10—30%的人怀疑我们新闻的真实性。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新闻之道,在于求真。列宁曾一再告诫我们,决不要撒谎,我们的力量在于说真话!他要求新闻工作者向公众全面报道  相似文献   

15.
一九四五年三月到九月,新华通讯社华中分社在范长江同志主持下,在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办过一个华中新闻训练班.我不太熟悉中国新闻教育史,不能肯定这是不是党所领导和直接创办的新闻教育单位中最早的一个,但说它是最早一批之一,恐怕是没有问题的吧!我曾在华中新闻训练班学习,我的一些新闻工作的最基本的知识,就是在那时获得的.三十五年过去了,关于训练班的一些人与事,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值此《新闻大学》出版之际,就回忆所及,草成此文,以供从事新闻教育史研究的同志们参阅.华中建大和华中新闻训练班一九四五年春天,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已经在望.预见到抗战胜利后中国革命将有一个大的  相似文献   

16.
可读性这一概念近年来成为新闻业务探讨中非常热闹的一个词语。但似乎许多人对这个词在内涵把握上出现了一些偏差:一是把可读性简单地理解为是一些报道形式上的问题,如文笔要好、写得要生动;二是把可读性简单地等同为趣味性、生动性。在上述偏差的影响下,很多新闻单位在进村内部业务探讨时或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才可以项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①邓小平同志这个论断是普遍真理,同样适用于新闻工作。只有新闻人才辈出,才会不断深化新闻改革,才会采写出新闻精品,才能办出一流的新闻媒体。深化新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新闻人才体制的改革。新闻精品、名优专栏、一流的新闻媒体,都是由新闻人才来办的;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说到底是新闻人才的竞争;即便是新闻体制改革本身,也是要由新闻人才来策划、来进行的。所以,要把新闻人才问题作为创办一流新闻媒体的根本战略问题来对待。对于这个问题认识好、动手早、措施得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民生新闻快速发展,各地电视台纷纷创办民生新闻栏目。但一些城市电视台在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收视率,出现了民生新闻不健康的低俗、媚俗倾向。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着重探讨民生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负面效果,以及如何规避或减少负面效果,达到民生新闻传播正面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也要政府的支持。在这里,我不是低估舆论监督的作用,不是给那些富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闻工作者“泼冷水”。事实上,我们──尤其是县一级新闻单位──舆论监督确实是太少了,太小了。以至于有些群众忽视了我们的存在。纵观我国的历史文化,“人治”积淀太深,一些曝光出来的问题确实难以由新闻单位一家所能解决。从新闻媒体自身性质来看,新闻机构不是执法单位,不具备行政职能,因此新闻工作者从来不是,将来也不会是这个社会的审判者、决策处理者。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从来不是靠新闻舆论来维持,而是靠完善的法律制度、严…  相似文献   

20.
报社、杂志社天天要编印报纸杂志,电视台、广播电台天天要播发新闻,每期少则几万字,多则十几万字乃至几十万字,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因此在遣辞用语、逻辑思维、事实陈述、科学知识、检查校对等环节问题上免不了要出差错;如果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淡薄,把关不严,甚至还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差错。一旦差错既成,将给自己、单位和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轻者会闹出一些笑话,损害媒体的声誉形象,或是砸了自己的饭碗;重者会给社会增添不稳定的因素,给单位带来伤害。因此,新闻单位的每一位从业人员都要慎重地考虑和对待这个问题。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