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档案工作,是与周恩来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周恩来是党和国家档案事业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今年1月8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30周年,全国人民不会忘记他,档案同仁也永远不会忘记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期,周恩来在参加了党中央的领导工作以后,就十分重视党的  相似文献   

2.
<正>周恩来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鲜为人知的是周恩来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情报系统的奠基人和缔造者,是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的创立者。蒋介石深知周恩来在中共早期情报系统中的作用,他曾对戴笠说":如果我们抓住了周恩来,整个共产党就会垮台。"[1]133周恩来在中共早期情报系统中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缅怀周恩来总理光辉的一生,特别是他从事新闻工作和领导新闻工作的伟大实践,使我们今天的新闻工作者深深地感受到,周恩来的新闻思想与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的新闻思想一样,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印记的新闻工作指南,学习、领会和实践周恩来的新闻思想,对于我们搞好当前的新闻工作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闻世界》2008,(3):9-9
周恩来的签名很多,因为他曾担任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长达半个多世纪。革命成功后,周恩来担任了新中国的开国总理,但在20世纪50年代初和后来的签名有很大的不同。据曾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人介绍:新中国刚诞生时,周恩来日理万机,由他签发的文件、签批的材料太多,他就按行书的写法,把“周”字写成个三角形.以节约时间。可时隔不长,他收到一位老常员的来信.信中批评他说: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与我国的档案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的档案工作,是与周恩来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周恩来是党和国家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今年1月8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30周年,全国人民不会忘记他,档案同仁也永远不会忘记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期,周恩来在参加了党中央的领导工作以后,就十分重视党的档案工作的建立,十分重视党的文件、档案的收集、安全保管以及当前和长远的利用。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周恩来为了保护党的机密,指示中共上海区执委会发出《关于搜集过去文件存底问题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在领导建立人民…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要记者陆诒去采访“国民政府”的监察院长于右任。陆诒说:他不会谈什么国内政治的.周恩来同志说;就不要他谈国内政治,可以请他谈谈办报的往事让我们学习学习也好.果然,那次于右任把他在辛亥革命前夜如何办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一生经历了民族的苦难和崛起。从五四时期起,他几乎一直处在时代漩涡的中心,并且给时代留下他个人的深深印记,这是十分罕见的。穿过历史的隧洞进行考察,我们发现周恩来的新闻活动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五四时期、旅欧时期、抗战时期。五四时期周恩来的新闻实践,是热血青年为救国图存的奔走呼唤。  相似文献   

8.
王旭馗 《档案与建设》2006,(2):28-29,33
从2006年1月5日开始,为纪念周恩来逝世30周年,淮安的周恩来纪念馆举办了《永远怀念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杜修贤摄影作品展》。为此事先我们专程去北京拜访了年届八句的著名摄影师杜修贤。他曾任周恩来专职摄影记者,跟随飞越五大洲四大洋,出访过30多个国家,用他炉火纯青的摄影技艺,摄取了新中国开国总理的音容笑貌、翩翩风度。20世纪60年代,凡是出现在人们视线里的周恩来的新闻图片,大多出自他之手。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周恩来是20世纪举世仰慕的雄才,是现代中国最具影响力和感染力的领导人。他那无与伦比的才干和贡献,以及独具魁力的风格,无不说明他在政治上和品德方面是一位杰出的流芳千古的伟人。他领导中国革命的才干和对中国革命的贡献,赢得了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特殊的尊重和永久的怀念。周恩来这种独特的才干和威望,早在他青年时期已显露锋芒。从他善于在报刊中了解社会动向,汲取知识;善于运用报刊这个武器抨击反动腐朽势力、批评不良倾向、指导革命斗争所表现的睿智,便是有力的证明。适逢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之际,让我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沿着周恩来留下的足迹,追寻他青少年时代所走过的道路时,就会发现,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新闻活动是他早期革命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热爱新闻工作,在长时间的新闻实践中,对新闻工作提出了较为全面的看法,并付诸实践。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周恩来从事报刊活动时期,正  相似文献   

11.
凡是见过周恩来的人,无不被他那堂堂的仪表、明媚的微笑、优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谦逊的风度所深深吸引和倾倒.然而,这还不是全部的周恩来.在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有时也表现出至情至性奔放不羁的另一面.要讲这一面,我们就不能不讲到他在革命生涯中的五次盛怒.  相似文献   

12.
张志新 《今传媒》2006,(1):16-18
2006年1月8日,是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周恩来同志逝世30周年纪念日。缅怀他光辉的一生,特别是他从事新闻工作和领导新闻工作的伟大实践,至今我们深深感受到,周恩来的新闻思想与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的新闻思想一样,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印记,学习、领会和实践周恩来的新闻思想,对于做好当前的新闻工作很有现实意义。报刊是进行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生于1898年的周恩来,早在沈阳东关模范小学上学的时候,就养成了阅读书报的良好习惯,当时的《盛京日报》、《民报》、《苏报》、《新民丛报》就是他常常…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月8日,是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30周年纪念日.缅怀周恩来总理光辉的一生,特别是他从事新闻工作和领导新闻工作的伟大实践,使我们今天的新闻工作者深深地感受到,周恩来的新闻思想与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的新闻思想一样,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印记的新闻工作指南,学习、领会和实践周恩来的新闻思想,对于我们搞好当前的新闻工作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同志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筹建者,又是我们努力办好广播的引路人。多年来,他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对广播工作做过许许多多的具体指导。他关怀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同林彪、“四人帮”对广播工作的干扰和破坏进行了有力的斗争。他多次强调要把毛泽东思想贯彻到广播事业中去,他和广播工作者心连心。本文介绍的只是周恩来同志关怀人民广播事业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总理虽已离世多年,但有关他的解密报道和缅怀文章仍层出不穷,足见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周恩来就是叱咤风云的新闻人物,尤其是几次国共谈判期间,他的名字更是频频见诸报端。从上海市档案馆馆藏的一批民国时期的报刊。可以看到当时的新闻界是如何报道和评价周恩来的。笔者在1946年5月出版的《文萃周刊》和《消息半周刊》上读到了两篇新闻通讯,它们的作者以抗战胜利后的国共和谈为背景,报道了周恩来为实现民主和平而不懈努力的经过。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周恩来当时的形象。其中长篇访问记《谈判生涯老了周恩来》是中国记者第一次系统而详细地采访报道周恩来。现将这两篇新闻通讯转录于下,与读者分享60年前记者笔下的周恩来的风采。  相似文献   

16.
<正>改革开放后,中国排球运动每一次在国际大赛上取得骄人战绩,都会让人们不禁回想起周恩来总理的排球情结,怀念他对中国体育事业特别是排球事业的重大贡献和殷切关怀[1]130。一、革命战争年代的周恩来与排球运动周恩来从小热爱体育运动。1913年,他顺利进入当时的南开学校。在那里,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运动。1916年,两名校友因病夭折事件对周恩来触动颇深,  相似文献   

17.
任燕 《兰台世界》2013,(10):7-8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周恩来同志长期主持国务院工作,在工作期间曾经多次对学校德育工作作出过重要指示,由于周恩来独具科学精神与求实的人格特质,使他的德育思想具有经久不衰的教育意义和历史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够成为我们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因为我们掌握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始终是鞭策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许多研究成果集中于周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一月八日,是周恩来同志逝世十周年的忌辰.想到这一天,我们的眼前就仿佛出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如云的花圈,出现了十里长街不散的送灵人群,我们深切怀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周恩来同志不愧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对党的档案工作建设也有突出、重大的贡献.我们每一个档案工作者是永远铭记在心的.为了表达我们崇敬和怀念的心情,本刊  相似文献   

19.
1月往事回顾 1976年 1月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逝世周恩来,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 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周恩来几乎参与了中国共产党所有的重大革命活动: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和创建人之一;大革命时期,他领导过国民革命军的军政工作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他还参与了南昌起义、红军长征和西安事变谈判。新中国成立, 他任开国总理。周恩来参与制定和亲自执行了新中国的重大决策, 在文革中,在身患重病、处境艰难的情况下,仍然竭尽全力地工作,直至病逝。  相似文献   

20.
敬爱的周恩来同志,不但善于治国治军,而且精通诗文,善于撰联,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对联珍品。他的联作,气势雄伟,文情并茂,言简意赅,韵味无穷。读了它,动人心魄,催人上进。(一)周恩来青少年时代,便立下救国救民大志。早年在奉天城官立东关模范高等小学堂读书时,每年暑假都在同学何履祯家中度过.何履桢的爷爷何殿甲,是位学识渊博的老先生,他知道周恩来品学兼优,要恩来对句,恩来满口答应。老先生出的上联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