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小妹,随着诸多通俗文学本和民间故事的传讲,成了一个博览群书、学习刻苦、文思敏捷、能诗善对的女中豪杰的形象。特别是苏小妹与苏东坡、秦少游的故事,妙趣横生,雅俗共赏,给你一个她既是妙龄少女,又是极有文学素养的才女的印象。尽管历史上确有苏东坡其人,确有秦少游其人,尽管苏小妹的故事娓娓动听,而在四川眉山县陈列室存放的苏氏家谱中,有上至苏洵的祖父苏杲,下至苏辙之子苏逊,唯独不见苏小妹这个流芳九世、为人传颂的女寸子的名字。这是什么原因呢?据史料记载:苏洵(苏东坡之父)共有三个女儿,都死在苏洵去世之前,欧阳修为  相似文献   

2.
周末的时候,我带女儿来到“家润多”商场的最顶层——儿童乐园玩。女儿林远已经八岁了,正读小学三年级,颇有男孩性格。她对许多好玩的不屑一  相似文献   

3.
她是一位“与众不同”的母亲,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大”问题上显得颇具“另类”。在女儿三、四岁的时候,幼儿园其他孩子的年轻妈妈常常在一块儿交流育子经验:怎样哄孩子识字,如何逼孩子记英文字母,谁的儿子聪明,谁的女儿会做加减法……。每到此时,她总是过去抱起女儿说:“宝贝,跟老师和阿姨再见!”女儿很乖,甜甜地道过再见,就欢快地和妈妈回家啦。  相似文献   

4.
乐翻天     
《中学生电脑》2010,(10):41-41
绝招 一对夫妇老想生个儿子,在生第一个女儿时,便给她取名“招弟”。第二年又生了一个女儿,便取名“再招”。第三年生的仍是个女儿,夫妇俩不死心,取名“又招”。第四年还是生了个女儿,他俩只好认输,给这个最小的女儿取名为“绝招”。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我女儿四岁半,活泼好动,对美丽的东西有强烈的感受能力。可不知为什么,自从她出生八个月后,一直喜欢用上牙咬住下嘴唇,在玩、做练习、和我亲热,甚至睡觉时都是这样,以至于使她的上牙向前突出,下牙倾斜,嘴巴变得很难看。我用过很多方法试图改变她的不良习惯,均没成功。女儿一岁时,我在她的下嘴唇涂上黄连汁,没想到她舔得更起劲;一岁半时,我用相机拍下她咬着嘴唇的样子,让她看照片,并问她:“这样好看吗?”女儿看到照片上的自己,很害怕,但平时她还是情不自  相似文献   

6.
苏小妹试夫     
苏小妹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妹妹,因自幼受父兄的影响酷爱文学,再加上她的聪明、勤奋,年纪轻轻的她也成为一名才华出众的女子。这样一来,因仰慕苏家门第或小妹才华而托媒说亲、上门攀亲者络绎不绝。苏小  相似文献   

7.
女儿14岁的生日一过,我和爱人商量后决定对她实行AA制经济管理。原因有三,一是女儿大了,有了一定的选择能力,大人买的东西不一定符合她的心意;二是每月固定给女儿一定的经费,让她管自己的“家”,理自己的财,学会节约;三是培养女儿经济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五一”节假期里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效果不错。以前女儿吃的用的,家里爷爷、奶奶以及我和她爸都在买,生怕满足不了她的需要。明明知道巧克力、饮料吃多了不好,女儿一嚷便让她满足。钢笔、圆珠笔、铅笔,多得用到大学毕业她都用不完,但有她中意的照  相似文献   

8.
菜场像公园     
女儿两周岁了,是个伶牙俐齿的“小东西”。年前的一个周日,我第一回带她去菜场。 一到菜场门口,女儿便由衷地发出一声惊呼:“这里好大呀!”是啊,熙熙攘攘的菜场对于她这个两岁的小人儿来说,无疑是个“大世界”。 女儿平日不爱吃蔬菜,我就先带她看蔬菜。每走  相似文献   

9.
生日话题之二关于孩子的生日话题,上期发表了家长看的法,这一期让我们来听听教师的建设。关于孩子的生日话题,上期发表了家长的看法,这一期让我们来听听老师的建议。我女儿是七0年出生的,生日特别好记——“三月八日”,普天同庆。每逢这天,我总是给女儿买一只生日蛋糕,烧几个好菜,全家庆贺一番。而她父亲总要带她去拍照。然后在照片背后,郑重写上:爱女一岁,七一年“三八”;爱女二岁,七二年“三八”……八  相似文献   

10.
《今古奇观》一书中有—卷《苏小妹三难新郎》。苏小妹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妹妹,其聪明绝世无双,多闻博见。她的丈夫秦少游也是位聪明过人的才子。苏、秦成婚之夜,苏小妹出了三个题目,少游三试俱中才能请进香房,第一题是五言绝句一首,第二题是七言诗一首,都对中了。第三题是一副对子的上联:“闭门推出窗前门”,秦少游初时觉得容易,仔细想来,对子出得尽巧,左思有想,苦无妙对,尽管才华出众,只到三更鼓响,也构思不成,急得抓耳挠腮,坐卧不安。  相似文献   

11.
“爸爸,我们班的苇苇看我得了三个红五星就不理我了,她还叫科科、楠楠不跟我玩。”女儿犯愁地向我诉苦。我清楚,女儿所说的那个苇苇不理她的原因是出于嫉妒心理。鉴于这种正常的心理活动,我便对女儿说:“苇苇不理你,你就主动地找她玩。你对她说,红五星是流动的,你苇苇只要努力,将来也能拿到三个四个甚至五个。”女儿照我说的去接近苇苇,开始苇苇还躲避,可没过一天就与女儿在一块玩起来。从女儿进入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女儿如何做人。对人尊重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我常告知女儿:“无论是你身边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或者周围的老师…  相似文献   

12.
宋彦和 《教学随笔》2008,(Z1):132-132
宋代文豪苏轼一家,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文学"专业户",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属唐宋散文八大家,其妹苏小妹也是著名的才女。一次,苏小妹到京城去看望哥哥苏轼,兄妹久别重逢,分外高兴。苏轼暗想,小妹素来文思敏捷,备受时人的推崇。但好久没见了,不知她学业有无长进,我不妨撰得一联,考考小妹。于是,吟出  相似文献   

13.
千不该万不该,我不该在家里用电话通知一位“社会妈妈”,第二天和我给她联系的三个孤儿见面。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打电话时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被正在看动画片的女儿记在了心里。这不,我刚放下电话,女儿就开腔了:“妈妈,那三个孤儿都没有爸爸妈妈,她们吃什么、穿什么?”五岁的女儿有种无论什么事情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我很耐心地将三个孤儿的大体情况向她“汇报”了,并且告诉她:明天的那个阿姨只能选一个孤儿当她的“女儿”。  相似文献   

14.
我在当班主任期间,因排座位曾遇到过挑剔的学生家长。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通过各种渠道以各种理由为其孩子择位。有的让本校老师打招呼,有的让有关方面的领导说情,有的干脆直接找班主任老师提要求。有一天,一个家长亲自找到我要为其女儿择位。他女儿本来个子不是太高,总是坐在第三排,这次排位置我让其换到了第四排,为此该生回家后对家长发牢骚说:“老师为啥让我坐在第四排?我在第三排坐惯了。×××同学凭啥坐我原来的位置?”该生家长近乎哀求地对我说:“王老师,还是让俺坐第三排吧。否则会影响她学习的。”我说:“这…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孩子们除了过儿童节外,最喜欢过的就是万圣节。去年10月30日,我正住在美国西雅图的女儿家。那天,女儿对我说:“妈妈,今天是万圣节,赶快找出几个糖果盒来!”我说:“干吗用?”她说:“装糖用。邻居的孩子们晚上会来我们家要糖的。”“是吗?”我把昨天女儿买的巧克力糖、奶糖、软糖、花生糖等一股脑地倒进了三个糖盒里。一会儿,女婿约瑟夫·西森回来了。他买了三个新鲜的大南瓜。我正纳闷儿时,我4岁的外孙子龙龙看见了非常高兴地抢过去玩。我女儿说:“别动,别摔坏了!”她分别在三个大南瓜上面画了眼睛、鼻子和嘴。接着,我女婿就把三个南…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我女儿3岁零4个月,长得很机灵,就是还不会说话,与她同年或比她小一点的小朋友都会讲很多话了,可我女儿仅能发些简单的“爸”“妈”等言语。我和妻子为她这一情况可急死了!请问,孩子说话这么晚,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像我女儿现在这样  相似文献   

17.
我家住在农村,当地没有幼儿园。女儿四岁那年,为了教她识数,我和妻子想了许多办法。例如:吃饭前让她摆筷子;进菜园让她数西红柿;喂鸡时让她数几只鸡。开始出于好奇,女儿有兴趣。可是时间长了,女儿显得不耐烦了。她小嘴一噘,嘟嚷着说:“天天让我数数,我不干。”一天,我从玩扑克中悟到从A到10这40张牌中,每张牌都有清晰的图形和阿拉伯数字(根据习惯,我把A贴住改成1)。我想,利用扑克牌教女儿识数,既新鲜有趣又便于直观辨析,女儿肯定喜欢。果然,当女儿拿到花花绿绿的扑克牌时,就津津有味地琢磨开了;这是三个,这是五个……等女儿数了一会,我在一旁说:“你先把黑桃、红  相似文献   

18.
张寒梅 《生活教育》2011,(12):64-64
暂且不说我像女儿这么大的时候,在干什么、会干什么、又知道些什么,就看眼前,三十岁的我,四岁的她,她怎么可以走在我前面,比我“潮”呢?  相似文献   

19.
炫耀     
罗西 《课外阅读》2010,(11):64-64
我女儿三岁时,遇见一个同龄女孩对她肆意显摆。女儿一气之下,也炫耀:“我爸爸会给我买裙子,有好多花的!”对方更胜一筹:“那有什么,我有两个爸爸!”原来,她妈妈是二婚。女儿气得哭着回来……  相似文献   

20.
这次女儿在全学区作文考试中又拿了第一名,同事们非要我们夫妻俩谈谈有何高招。我笑着对大伙说:“其实也没啥,只不过是我们走活了四步棋。”一是“灌”在女儿一至四岁期间,我们每天都抽时间给她讲故事听,起先几乎没有什么反应,时间一长,就发生了变化,每天晚上睡觉前,女儿必须得听我们给她讲个故事才行,否则她就不睡觉。日久天长,女儿就养成了爱听故事的习惯。这就是我们培养女儿积累词汇所迈出的第一步。二是“讲”在女儿五至七岁期间,她的脑子里已经装了不少中外童话故事。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夫妻俩总是利用领女儿野外玩耍和路边散步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